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为什么不能将北京建工集团老总撤职?

火烧 2010-05-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讨论北京建工集团高价拿地引发的楼市调控争议,质疑为何不能撤职,强调政策执行与国企责任,分析楼市僵持对经济的影响及调控必要性。

近期密集出台的,被一些媒体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新政,以及土地出让招拍挂改革,似乎并没有取到预期效果。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4月份房价依然上涨,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2.8%,一些城市还创出新高。但是,楼市的成交量在下降,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支持与反对降价的各种力量正处于僵持阶段。  

   

新政凑效似乎只差临门一脚,一些人期待,时间因素会使球体自然落入门内。但是,僵持和博弈不知还要进行多久,这种状态对中国经济的损害最大:没有交易,就不会有后续投入;各方都观望,就无法形成市场预期,行业运转将暂时停滞。市场行为是由预期支配的,因此,未知的才是最恐怖的。相比于明确的降价调整,僵持对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损害更大。而房地产业关系中国经济的安危甚重,有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的消费总额约12万亿元,其中买房消费占了将近一半;与房地产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更举足轻重。  

   

现在,楼市僵持的效应已开始向周边辐射。国内各品种钢材价格大幅下跌,建筑钢材、热轧板卷跌幅明显。由于少有交易,经销商普遍恐慌,低价抛售现象明显,楼市降温已引发钢铁、家居等产业整体趋弱。只有尽快结束僵持,及时调整到位,市场参与者才能摆脱恐慌,房地产及其上下游才能回复正常运行状态。  

   

恰在此时,楼市调控中又出现“不谐之音”。5月18日,国有企业北京建工集团以7500/平米的楼面价夺得房山线长阳站8号地,再创当地新的地王,使楼市调控在北京房山成为“空调”。北京建工集团的逆风而行,看似坏事,其实不难将坏事变成好事,使调控之球提前落入门内,令政策及时凑效。  

   

楼市调控是近期中央出台的重大经济政策,它关系到宏观经济的稳定乃至全社会稳定,因此,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都有责任配合调控进行。北京建工集团作为国企,竟敢公然对抗中央的调控政策,政府有关部门为什么不能撤去它的负责人之职务?对国企可使用行政手段,这正是中国在现行体制下宏观调控易于凑效的优势所在,这一次事关重大,又有什么理由舍而不用呢?幸亏北京建工集团是国企,如果是民企,还真难办了。但民企往往也没有这样财大气粗,胆大妄为,敢于“顶风作案”。其实,真正要想打破僵持很容易。别人不行,既非民选,又非分权的中国政府还可能不行吗?这边撤一个高价拿地的国企负责人,那边撤一个高价卖地的地方政府领导人,再真正收回几块被闲置已超过1年的土地,房价焉有不应声而跌之理?  

   

政令不行是因为信义未立,这方面不妨向古人学习。商鞅曾经立木建信,宣布搬一根木头到北门赏一千两银子,就真的赏人一千两银子,所以人们才相信他的变法; 古之 君王以千金求购千里马,没有活马,死马也给5百金,于是没多久人家就把活马送来了——只有言出法随,才能立竿见影。普京一句话,就让莫斯科房价下跌60%,也是这个道理。如果见到老虎就绕着走,总想着只在猴子、兔子,甚至是苍蝇、跳蚤的堆子里面划圈圈,威信当然立不起来;看似再严厉的政策,也起不到预期效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