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回首当年高考、中考中的不正之风

火烧 2010-05-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回顾了过去高考中考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包括代培生、定向招生、冒名顶替等现象,揭露了当时分配制度的弊端与腐败问题,引发对教育公平的思考。

马上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中考的时候了,前天与单位几个同事闲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当年上学、分配的往事。

由于都是近二十年的事情了,大家就不再隐瞒什么,索性将当年的破事都给抖落开来。原来在我们四人当中,仅我一个人是正儿八经的科班生,其他三人有两人是代培生,一人是定向招生。

代培生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企业或单位委托给某学校进行培训学习的学生,文凭与普通学生一样,只是代培生必须回到原单位,但由于当时的集体企业根本不景气,后来大多数代培生就都托关系分配到行政事业单位了。当然普通的农民和工人子弟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因为代培生的名额决定权完全在单位头头的手中。我们学校当年就专门招了一个代培班,学制比我们少一年,皆是各县农业部门头头们的子弟。我的这位同事当年他的叔叔就是我们农业局的负责人。

定向招生,顾名思义是有一定的招生方向(但完全不同于现在的特长生),所以我的另一个同事当年就凭了他父亲的一个什么战友的关系在太原参加的中考,后来被录取到太原的一所中专学校,后来被分到我们单位。可见定向招生也是面向某一部分人群的,普通百姓子弟也是没有指望的。

以后听说还有冒名顶替上学的。我们当地就有一例,据说是被教育局的一个领导子弟顶替了,他把人家的通知书扣了没发,一个农家子弟懂什么呀,坐在在家里傻等通知书,这么一直等到9月10日别人都开学了,他才去教育局查询,结果被教育局一推六二五,说是根本没见到通知书,后来教育局的那位领导不知是害怕人家再去告状还是良心发现,就免了人家的学费,答应让人家再复习一年。后来听说那个学生因此受到刺激,神经都有点不正常了,还考什么考!我们这里工商局的一位副局长听说当年也是冒名顶替上的学,他原来根本不叫现在这个名字。

再说说毕业分配。我们当年毕业后国家是包分配的,好像叫做什么“全配生”,当年我们农家子弟一旦考上个大学中专就等于碰上了金饭碗。可是,我当年是在家里闲了半年多的时间才被分配的。每当去找教育局管分配的主管时,他总是说要我们自行联系单位,否则只能分配当教师。可是后来我知道。那位主管学生分配的领导,他的两个儿子上的都是师范学校,而且都还是代培生,结果全都分配到了司法部门,要知道,公安、法院等单位在当年可都是热门单位啊!而我,一个非教育专业的学生,却硬要被分配去当教师。后来还是哥哥骑着自行车买了好些包包裹裹的罐头、饼干之类,找了一位老同学帮忙,我才被分配到如今的这个单位。

我上学时是85年,毕业分配是89、90年,那时候离毛主席逝世不过10年的光景,但不正之风却盛行到肆无忌惮的地步,不仅存在走后门,而且国家出台的政策都偏向于某类特定的人群,如前面说的代培和定向,还有一些招工项目等等,不都是人为地在制造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么?89年的学潮不正是人们对当时的腐败官倒极端不满的总爆发么?

中国如今的教育更是偏离了全民教育的正轨,成了当代权贵和资本家新贵的家庭私塾!中国的教育机构在针对富二代、官二代的教育中,也各自赚了个盆满钵溢,而我们的贫家子弟或者被高额学费挡在门外,或者在学校里饱受歧视。我们知道,当一个国家的教育也走向嫌贫爱富的道路时,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失去了未来!

如今虽说各地已经取消了学生分配制度,实行考试应聘制度,但不是还有某局长闺女被高分“录用”的事例存在吗?不是有那么一位面试笔试排在第一的应聘考生被局长诬陷涉及诈骗而落聘吗?

原来同在一个班,明明下三滥的学生,甚至在学校耍流氓的学生后来一个个都进到了执法机关,甚至当了头头,成了人上人,而大多数的平民子弟却被抛在了边缘地带去自谋生路!不是有北大毕业生在西安大街卖肉吗?不是还有几个研究生因贫困而自杀吗?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平民人家的孩子只能憋屈地活着,这是谁家的天下、哪家的政府啊?

“特别是”年代的发展史虽然仅仅只有三十年的时间,但它在我心灵上留下的阴影却是长久的、难以去除的!因此,在高考中考来临之际,做此文以记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