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胶囊里的药

火烧 2010-05-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以‘胶囊里的药’为喻,揭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扩招、社会浮躁心态等因素,反映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生存压力与职业困境。

胶囊里的药  

                 甄城  

药是苦的,但它能治病。良药苦口,苦也得捏着鼻子喝下去。当西药还没有流入中国的时候,每个中国人患病若想康复都得忍受着恶心的痛苦喝那些苦药汤汤儿。  

西药流入中国,苦药被裹上了糖衣,味道还是有些不近如人意,于是又发明了胶囊。胶囊的出现使再苦的药都不觉得苦了。胶囊对人类的贡献决不亚于祸害青少年的那些花样翻新无所不有游戏色频的各类手机。  

北京有一位七十八岁的老人发明了胶囊公寓,面积虽小但五脏俱全。黄日新老人说他不是为了挣钱,只是想帮大学生提供一个过渡的居住环境。那么,大学生就是胶囊里的药了。这些药是准备医治社会疾病呢还是准备医治自己的创伤?  

地球人都知道。在中国,六零后以前的大学生个个都是宝。八零后以后的大学生个个都是草。某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无法面对负债累累的父母选择自杀;某男大学生四处求职屡遭碰壁愤怒之下焚烧大学文凭;大学生应聘搓澡工、大学生当保姆、大学生摆地摊、大学生端盘子、大学生跑传销、大学生睡在天桥下面频繁被媒体爆光。九零后的贫困生顿然醒悟,拒绝高考。那么,大学生就业难到底难在了哪里呢?  

一,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早些的年扩招造成的。早在十年前,各地方各有关部门出于各种目的都迷上“扩招”这剂“良药”,似乎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但实际上是迷恋上了大学生四年寒窗所付出的高价学费。有了钱教授和讲师们的待遇改善了,教学楼及员工宿舍翻盖了,教书匠的日子过得体面了。“招”,干嘛不“招”。然而家长们也都在心急火燎地祈盼着自己望子成龙多年的宝贝疙瘩能够顺利地成为天之骄子,砸锅买铁也要供孩子念书。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读书才是出路。有六零后以前的学子们做榜样,上大学是百姓家的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上”,砸锅买铁倾家荡产也得“上”。有愿买的就有愿卖的,有愿打的就有愿挨的。双方一拍即合,“扩招”畅通无阻。物以稀为贵,一个大学生是宝儿,一万个大学生就是草儿了。各单位的职位空缺是有限的。有限的空缺还不够安插自家的三亲六故的呢。  

二,大学生就业难跟蔓延在整个社会上浮躁的心态有关。谁都想快速致富,谁都愿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一些儒商、教授、高管、职业经理、基金经理和满世界乱窜的学者的成功史时时刻刻地鼓励着大学生们要成为人上人。他们坚信在澡堂里搓澡,在饭店端盘子,在马路上摆地摊只是暂时的。迟早他们会像他们心中的偶像那样苦尽甘来过上体面而富裕的生活。就像京漂族的族人们一样,他们自我感觉电影电视上的明星长得还没有自己漂亮呢,演得还没有自己演得逼真呢,他们能当明星,咱为什么就不能当?于是辞去工职背井离乡来到北京,住地下室啃方便面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也有个别京漂族成功的例子,但少之又少。一个角色一千个人挣着去演,成功的机率只能是千分之一。大学生也是如此,三千人竞争三个职位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那千分之一的可能性,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去乡村,去偏远小城市任职。都挤在了大都市里,追寻着那遥不可及的梦想,却总感觉机遇明天就会到来,生怕一旦离开错失良机后悔莫及。  

三,人际关系和形形色色的各类腐败阻碍了大学生的正常就业。容易找到工作的首选就是家族的裙带关系。各类关系若是没有,就只能靠自己努力拉关系走关系了。怎么努力呢?那就是学会——交际。“交际”这个词汇,我在三十年前就听说过。小时候看曹禺的电影《日出》和矛盾的电影《子夜》里面都有一个“交际花”,挺着两个大妈妈儿没皮没脸地穿梭在达官贵人们的中间,或穿针引线或挑拨离间以此达到目的获得利益。那个时候,我对“交际”一词颇为反感。认为那是旧中国旧社会的产物。哪儿成想,“交际”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必修课。而这类交际跟早年革命者之间的同志是有区别的。这类交际的主要内容就是吃吃喝喝、溜溜拍拍、严重了还得楼搂抱抱。目前干什么都得靠关系,没有关系寸步难行。深得此道的人或放弃自尊或出卖肉体都换回了梦寐已久的职业或归宿,电影《手机》中的武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要脸的人离成功却越来越远了。大学生初入社会,不明白其中的道道儿,屡遭碰壁却找不到原因。于是开始愤世嫉俗怨天尤人悲观厌世孤影自怜,找不到门道永远是这种心态,一旦醒悟,立刻就是一个“二武月”。有了“二武月”们的出现,好孩子们找工作就更困难了。  

大学生就业难兴许还有其他很多原因。以我的眼界和智商也就只能看到我所指出的那三条了。但不管是多少条,大学生就业难是摆在社会面前的一个事实。毫无疑问,当代大学生无一幸免地变成了胶囊了的药。苦虽然是苦了一点儿,但学子们必须看到自己自身的价值。你们这些胶囊里的药迟早会医治社会上的各类顽疾。做一粒包治百病的药,比那些靠出卖灵魂和肉体的寄生虫们崇高百倍;做一粒包治百病的药,既净化了自己的心灵又净化了社会空气;做一粒包治百病的药,一定会得到千千万万个好心人的敬重和爱戴。  

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与之相比,大学生住胶囊公寓,也算是苦中作乐了。有苦就有乐,有乐就有苦,开开心心地做一粒胶囊里的药吧。善良的人们会感激你们,祝福你们!  

                              2010        5      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