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忽悠老百姓的忽悠
盘点忽悠老百姓的忽悠
本属于东北方言的“忽悠”一词,自打赵本山的小品《卖拐》红遍大江南北后,“忽悠”就成口头语很快流行开了。“忽悠”的本质是“不择手段坑蒙拐骗”,但是与“诈骗”一词比较起来,它好像更温和一些,具有一些调侃玩笑的含义。人们对诈骗犯的态度是痛恨,但对忽悠者的态度往往是一笑了之。但事实上近年来由于中国社会公信力的越来越缺失,“忽悠”一词在现实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已代替了“欺骗” 一词。
不信?不信现在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的大“忽悠”。
“忽悠”一:人均
在当今中国,任何事只要用13亿一除就什么都化解了,不相信?
不相信,我们就打个比方:“中国平安”或者直接叫“英国平安”的马大忽悠(明哲)的几千万年薪和被他弄亏损的几百亿用13亿一除,你还能说它高吗?不高,一点都不高。
再说人均GDP,普通的老百姓能够占有、能够享用吗?人均工资你有那么多吗?
中国的问题往往就出在13亿一除后的“人均”上。人均可以掩盖一切、可以把大的化小,小的化没了。人均在中国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永远是一个听得到、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所以“人均”在当今中国是最大的“忽悠”。
“忽悠”二:房地产回暖
2009年上半年在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情况下,在中国,让官商巨贾最为头疼莫过于房地产,同时最让官商巨贾兴奋的还是房地产,房地产的上涨和下跌直接关系他们的成败得失,本来早就应该同美国一起破裂的房地产泡沫,一再被金融手段创造的资产型泡沫支撑着,表面光鲜地鼓吹房地产行业回暖。
事实上2009年上半年的房地产泡沫完全是用银行贷款支撑、用银行的贷款买单。谁要不承认,随便找一个城市的房地产销售数据和银行贷款数据拿出来晒一晒,你就会明白“地产回暖”是多大的“忽悠”。
“忽悠”三:国际价格接轨
典型的国际价格接轨的“忽悠”莫过于完全掌握着石油垄断资源的两大巨头“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当国际石油价格在140元时两大巨头认为石油价格太低,当国际石油价格在30多元时两大巨头认为石油价格太高,于是当价格在140元时拼命买进,当价格在30多元时却没见他们买进,于是天天哭着讓着亏损,向政府要补贴,不断加价。“忽悠”着政府、“忽悠”着中国人民,让全中国老百姓来填补他们不为人知的所谓“亏损”窟窿。人们不禁要问他们:你们还有资格叫“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吗?干脆改为“黑心石化”、“贪婪石油”算了!
所有,所谓的国际价格接轨在中国,只要是完全掌握着垄断资源行业说的话,必然是对中国老百姓的“忽悠”。
“忽悠”四:股市回暖、A股一枝独秀
相信经历了2007年股市暴跌的人,对各种各样的精蝇、流氓学者、汉奸股评家的鼓动还记忆犹新吧,记住在中国只要各种各样的精蝇、流氓学者、汉奸股评家开始鼓动你说:股市已经回暖、A股一枝独秀,股指要上多少多少的时候,就是他们要对你大开杀戒的时候了,握紧你的口袋,千万不要上当,否则你将血本无归。
……。
中国的忽悠太多,多到让你无法辨认,
中国的公信力太少,少到你几乎无法找到,
为了你那一点点只能维持生计盘缠,擦亮你的眼睛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