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孔孟之道”能挽救国人的“道德遗失”吗
当下,国人的道德水准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北京摔童案”、“南京彭宇案”、“上海法官嫖娼案”、“太原警察故意伤害案”以及层出不尽的“网络诈骗案”和贪官“通奸案”足已说明了这个问题。
如何制止和挽救国人道德水准滑坡的现象?“顶层设计”和党内外的饱学之士想到了孔子。不然的话,天安门广场也不会出现孔子的雕像;国内外也不会建起那么多的孔子学院;《三字经》、《弟子规》也不会进入幼儿园、小学校的课堂。
“孔孟之道”真的能挽救国人的“道德遗失”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在春秋时期,封建地主阶级要打破奴隶主阶级所建立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维护所谓的“周礼”。封建地主阶级“以小犯上”,在奴隶主眼里,就是一种“道德遗失”。仅管孔子周游列国,到处游说,也没有阻挡住封建地主阶级的兴起。奴隶主们的“周礼”还是被打破了。
“五四运动”前,满清王朝以及封建社会的遗老遗少们也想用“孔孟之道”来维护封建社会的秩序。但是,“五四运动”的号角,吹响了“打倒孔家店”的进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逐步向新民主义社会并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的洗涤下,“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盛行,已被我们铲出的旧社会劣迹“沉渣泛起”,公职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荡然无存,工人阶级“大公无私”的工作作风声消迹灭,农民“为国家种地”的志愿以被“唯利是图”所代替。这些优良品质的遗失严重的腐蚀了新生代。“万恶私为首”就是国人道德水准下滑的根本原因。而我们的“顶层设计”者以及各级领导不从自己所制定的方针政策上找根源,却把“维护私有制”的“孔孟之道”搬了出来,希望用“礼义道德”来挽救国人品质败坏的趋向,岂不是“饮鸩止渴”吗?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人,是从批孔起家的,但是我们决不能走前面他们的路,批了再尊,等到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再用孔子的思想来统治老百姓的思想时,落入历史的一种循环,这是不行的。如果共产党也到了自己没法统治或者遇到难处,也把孔子请回来,说明你也快完了。”我们一定牢记历史的教训,从中国共产党建党时的宗旨抓起,从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抓起,从学习“雷锋”、“张思德”、“焦裕录”等英雄模范人物的高贵思想品德抓起,不断提高全民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为扭转社会风气每况日下的现象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