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报>的政治方向值得质疑
《杂文报》的政治方向值得质疑
杨景水
《杂文报》是全国少有的一家省级党报主办的杂文专业媒体,颇具权威性。然而,遗憾的是,就是在这个举足轻重的“阵地”上,却屡有一些不三不四的“投枪”、“匕首”,借助其“权威性”,散发着“新自由主义”的奇谈怪论、刺向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笔者作为一名从革命战火里走过来的老人,出于对革命胜利果实来之不易的一片赤子之心,以为对此等逆流不能保持沉默。于是便针对其奇文,曾经多次撰稿发给该报编辑部,望与之争鸣,但均石沉大海。联想到该报一位编辑的话:我只发表我满意的稿件(大意)。这不能不使我对《杂文报》的政治方向提出质疑了。
2009年6月23日 的《杂文报》竟变本加厉,在同一版面发表了两篇奇文《皇帝活在我们的心里》和《半夜鸡叫与鸡不叫》!我们不妨剖析如下:
《皇》文在罗列了清末民初个别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前朝“遗老”留恋颈后那根“小辫子”的故事之后,便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当今社会,说“由于我们民族的潜意识里具有的这种浓重的‘皇帝情结’,所以我们不光能制造出来一个货真价实的真皇帝,也能制造出来‘变种的皇帝’——不是皇帝的皇帝。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演绎下来,直到今天我们才懂得:其实并不一定非得要穿龙袍、张口闭口‘朕’如何如何,才是皇帝。有些皇帝虽然不穿龙袍、不在太和殿上办公,但是他却照样是皇帝,照样要人民喊他‘万岁’,照样一言九鼎享受皇帝般的拥戴。而且就其对国家、人民的戕害程度而言,其烈度丝毫不亚于那个为中国开创了皇帝体制的秦始皇。即便是在改革开放了30多年的今天吧,这种无形的‘皇帝情结’依然还在时不时地蹦将出来招摇过市。”其实,所谓“皇帝情结”“招摇过市”,《皇》文接下来所说的只不过是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雍正王朝》、《康熙大帝》电视剧而已。难道历史虚无主义般地把历史人物一棍子打死,把历史设为禁区,就是正确的唯物史观吗?倘若这些电视剧真有失当之处,有什么问题说什么问题好了,未必都是留恋皇帝的什么“情结”吧?可惜,作者对唯物史观毫无兴趣,一门心思欲借所谓“皇帝情结”为“投枪”、为“匕首”暗藏杀机罢了!为达此目的,作者还不惜拿一个“变态老师”“逼学生上课喊‘万岁’”这千载难逢的“新闻”说事儿,拿《重庆商报》报道的某学校组织200名学生进行“校园版林黛玉”活动中有30名学生胜出,在练嗓音时喊“皇上”的瞬间说事儿。《皇》文作者是否以为惟有把历史一笔抹掉,连《红楼梦》也都枪毙了才算没有“皇帝情结”了呢?当然,《皇》文作者的祸心并非仅仅于此,请看:“我们自然不能光是笑话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们,其实,这个国家的别的人等难道就一定与皇帝绝缘了吗?只要无形的皇帝还活在我们的心中,中国真正的现代化就一定只是个十分遥远的梦想。”请问,《皇》文作者,你所指中国无形的皇帝是谁?“这个国家的别的人等”是谁?阻碍“现代化”的又是什么?这与当今“新自由派”是何等的不谋而和啊!
再看《半夜鸡叫与鸡不叫》,作者把《半夜鸡叫》视为“极左文艺”,以此论,《鸡》文所说的“日益升级的阶级斗争”自然更是“极左”的了。这不能不是一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至于高玉宝同志的《半夜鸡叫》是不是“胡编乱造”,必须经过负责任的调查,获得确凿证据后方可认定,绝不可随便什么人仅凭臆断就可写篇文章加以否定的!问题不仅于此,《鸡》文作者在字里行间还充斥着扭曲历史、抹杀阶级斗争的错误言论,请看:“试想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时期,贫下中农执掌江山的时代,贫农代表想让地主富农早出工,哪用学什么鸡叫呀,专政会上一说:明天半夜起来,去起猪圈!哪个地主敢不起来? 高玉宝 先生假如真的是如实地写了周扒皮用这种方法去驱赶长工早下地干活的话,那我真要十分同情 周扒皮 先生了:他太窝囊了——他严格遵守自然规律,认为人是要鸡叫后才能起床干活的,要让农民早起干活,必须动员鸡的力量来帮忙,他是不敢打破在鸡叫以前让长工干活这个老例的。而长工们借此敢于打这个地主,证明地主并不凶恶,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农村治保主任就没有哪个被专政者敢打(誓死拼命者除外),说明当时农村的地主与农民的关系只是经济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没有发展到生死对立的两个阶级的斗争关系。”好了,《鸡》文作者的险恶用心暴露无遗了!同时必须指出的还有:作者其实并不懂得农村,更不懂解放区的历史。实际情况是,在《半夜鸡叫》年代,党对地富的政策是减租减息,属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本不是“无产阶级专政”,更无什么“专政会”可言。
就是这样两篇包藏祸心的文章,却能在《杂文报》上肆意放毒,我如照以前的办法,撰稿投寄该报与之争鸣,肯定也会石沉大海的!有文为证,近三年来笔者针对《杂文报》上的文章所投稿件被枪毙的有:《为谁当官?——读〈“官”不是谁都能当上的〉有感》(收入2007年纪念中国杂文网建站一周年《杂文选集》)、《人性不可改造吗?——对〈人性是不可改造的〉试剖析》(收入2007年《杂文选集》)、《也谈“英雄主义”——对王艾宇的〈重要的不是都能炫耀的〉质疑》、《不能满足于“允许人民群众讲错话”——读〈首先允许人民群众讲错话〉有感》(收入《2008杂文选集》)、《“自由”怎能成为教育?——对〈自由是最好的教育〉质疑》、《人生意义——读〈几代人的关键词〉有感》、《发泄者的“魅力”——读〈“古风”犹在〉有感》、《“掘墓鞭尸”意何为?——周英杰〈康生现象〉读后感》、《也谈“普世价值”和“普世价值观”——读〈“普世价值”需要每一个人都认可吗?〉有感》。笔者之所以罗列这些“冷饭”,只是为说明《杂文报》几年来“只许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何为?以上拙文后来都发表在网站上,请网友指正。 2009,6,30,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