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玄虚化”在让人晕头转向

火烧 2009-06-2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展开,探讨‘玄虚化’带来的困惑,结合郑殿兴对一分为二的分析,以及医改实践中的对错讨论,强调概念与实践的区别。

“玄虚化”在让人晕头转向  

马望野  

===================================  

年近八十了,有一句老话,始终还没弄明白。那就是老子的名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查《现代汉语词典》,玄——黑色。深奥。玄乎:不可捉摸。玄想:幻想。玄虚:靠不住;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玄学: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潮;形而上学。玄之又玄:《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来形容非常玄妙,难以理解。而据王蒙先生在《老子的帮助》里讲到:“在〈老子〉的开头,老子还提出了一个极其超前的大问题:关于语言表达的局限性,关于语言的力不从心,关于语言的大众化、适用化、通俗化与浅薄化。用语言小打小闹可以,用语言来描述深刻与超出常人理解范畴的大道、大名、玄想、众妙,就不行了。说出来的都一般。不说就更难被人理解。只能够是意在言外,只能够尽在不言中,只能够心照不宣,只能是得意忘言,只能依靠你的悟性、你的灵气、你的澄明痛透的心胸、你的默默的微笑、你的缓缓摇着头的谓叹。啊,你已经靠拢于大道了。”这番话,也太玄了;如果用相声里的一句台词来表达,就使我就落入了“您不说我还明白,您一说我更糊涂了”的境界。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昨天,我意外地从郑殿兴先生的一篇题为《对一分为二也别“玄虚化”》的文章里,获得了点化。  

郑殿兴先生大作,全文如后:  

------------------------  

对一分为二也别“玄虚化”   

北京郑殿兴  

------------------------  

近日,读到《对改革开放能不能一分为二》(见4月6日《报刊文摘》,原载第二期《中共党史研究》,简称“《对》文”)一文,我认为《对》文在反对简单化的同时,以“理论”的形式,将一分为二的命题“玄虚化”了。  

 《对》文说,“对一分为二不能简单化,说改革开放这是对的,那是错的。改革开放本身作为一个专用词语,有它的质的规定性。改革就是从根本上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开放,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大胆地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这种质的规定性本身就体现了一分为二,而不能说根本上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改革有对有错。”  

改革开放,当然有“质的规定性”。但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也是有概念与实践区别的:改革开放概念(或者说改革开放“质的规定”),是一回事;改革开放实践,又是一回事。许多情况下,两者并不等同。人们日常所说的改革开放,指的是实践,是实践中的改革开放举措。对改革开放概念,当然不能一分为二,但对改革开放实践中的一些举措,便不同了,必然会有对错高下之分的。譬如,那个“基本不成功”的医改,便是改革开放中的一个错。也正因为错了,才有了对医改的“再医改”。历经了数年的论辩交锋后,也才诞生了“2011年基本医保覆盖全民”的“新医改”方案。请问:这样对改革开放(医改)一分为二,能说是简单化吗?  

一分为二,还有两分法、两重性等多种名号,可说到底,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个形象化说法而已——但其侧重点,却是“为二”与“两分”。所以,得失、对错、高下、真假、长短等诸多概念,便成了一分为二无论如何也不能拒绝的子概念。这一理论,适用于对任何事物的分析,但不能将其“玄虚化”。   

(原载《北京日报》2009/06/22)   

郑殿兴先生的意见,我认为是很正确的。世界本来就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对立统一规律,这是无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和社会存在,是任谁也不能否认的。一分为二,还有两分法、两重性等多种名号,反映的就是这一个客观存在于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加以否定,加以删改,加以修正,加以模糊,加以“玄虚化”,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出于何种力量,出于何种流派,出于何种人士,都是徒劳的。说的好听一点,那叫有眼不识泰山。说的不好听一点,那就叫昧了良心死不悔改!有的人为了达到某种意图和自我目的,知道楞要说瞎话,讲胡话,那是很愚蠢的,所以就改头换面讲歪理,认死理,而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故弄玄虚,暗度陈仓。目前摆在人们面前的手法,就是先入为主地强调“专用词语”“这种质的规定性”。其实这是一种偷换概念的小把戏,连中学生都会耍弄,骗不了有社会经验有革命实践的同志。举个例子吧!社会道德、精神文明,也是“专用词语”,也有它的“质的规定性”,不言而喻,那就是要鼓吹和提倡建立社会道德、精神文明,也要“大胆地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那么对这种社会道德、精神文明的质的规定性能不能、要不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一分为二呢?您要建立的是什么样的社会道德、精神文明?是原始社会的,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来,平心而论,它们都可能有些“人类文明成果”啊!总不能说根本上“大胆地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就不存在了有对有错、有得有失、有恶有善、有好有歹、有美有丑、有高有低等等之分吧?取消了专用词语里类似的这一些区别、差异、不同,使事物的性质混沌一片,朦胧一片,叫人看不清,摸不着,这不就是“玄虚化”么?对立统一规律哪里去了?事物的本质那里去了?郑殿兴先生在他的大作中选用了“玄虚化”这个词语,意外地让我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解读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另一种含意。如果您能够把事物的性质,把自己的念想,说的“玄之又玄”,也就是玄乎,玄虚,灰蒙蒙,稀糊糊地,弄不懂,靠不住,不可捉摸,难以理解,就像王蒙先生所形容的那样:“只能够是意在言外,只能够尽在不言中,只能够心照不宣,只能是得意忘言,只能依靠你的悟性、你的灵气、你的澄明痛透的心胸、你的默默的微笑、你的缓缓摇着头的谓叹。”那么,妙处就大去了,您就把握了“众妙之门”,您就能让人晕头转向,无骗而不成,无往而不胜了。啊!“玄虚化”万岁,万岁,万万岁!  

(2009/06/2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