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网民质疑“29”市长骗取学位、非法蹿升

火烧 2009-06-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29岁市长周森锋因学位造假和任职考核问题引发网民质疑,其硕士论文涉嫌抄袭,组织部门未尽考察责任,引发公众对干部选拔透明度的不满。

网民质疑  

“29”市长骗取学位、非法蹿升,  

急需组织部门公开对其任职的考核材料  

   

辛华  

   

2009年6月,29岁的周森锋硕士当选湖北襄樊市市长,无疑是网上近期最火爆的新闻,引发了网民又一波的颇多质疑的热议高潮。这个抢眼的“29市长”,极有可能成为“09热词”。  

日前,襄樊市委组织部出面澄清,“周森锋来自农村,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其言外之意,这里面不存在民众所深恶痛绝的什么官场猫腻,目的是要和谐掉某些质疑,用白岩松的话说,这“让人舒了一口气”。但公众的质疑,却并未因组织部门的正式澄清而消解殆尽,反而愈发不可收拾,让白岩松很难再舒第二口气。  

首先,正面报道称周森锋成为市长的“全票通过”,被网民质疑襄樊的市长候选人只有他一个,否则,如果存在的那另一个候选人,亦当属与周森锋有得一拼的俊士,绝不至于颗粒无收。中央强调选官要“差额”,为什么襄樊的市长选举,就斗胆搞了个“等额”?      

其次,周森锋的仕途履历也颇受质疑,周市长从走出大学校门到当上市长,仅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其间,六次调动工作岗位,平均不到一年就有一次调动,每次调动,都可视为晋升市长乃至更高官阶的一个铺垫,而他在所历练过的每一个岗位上,都有过什么突出的政绩,却丝毫不见曝光。其中提拔最快的是,由接任湖北省宜城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到升迁至湖北省宜城市副市长,仅仅用了一个月。质疑最凶的是,他一出校门,就被任为副处级公务员,这明显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是否属于违法任职啊?  

还有,周森锋出了校门进官场,直接作副处。那么,他的校表现,应是必具出类拔萃的学识水平和可堪政界重任的超凡特质,遗憾的是,周的硕士学位论文竟然是抄袭来的。襄樊市组织部近日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周森锋论文涉嫌抄袭,其指导老师或刊发论文的杂志社应该负相应责任,组织部门当时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对周森锋研究生期间所做论文进行考察。”面对记者有关“抄袭”门的提问,周森锋黑着脸孔缄口不答,其导师刘洪玉教授则环顾左右而言它,不作正面回应。既然组织部门都确认了存在学术抄袭,周及其导师也不否认,周森锋的学识则难谈水平了吧?学术上弄虚作假,其它方面可想而知,恐怕也更难谈为官之特质了吧。  

此外,还有更多的一些质疑。  

其实,“29市长”,与其它官场事件一样,不过就是一个引发热议的导火索,是社会公众对买官卖官跑官送官现象极度反感的一种情绪折射。白岩松说周森锋“极具偶然性”,其“经历不可复制”。实际上是他在说,为官没有背景是“极具偶然性”的,断定组织部门不会再克隆出另一个“29市长”来。官员都是上级任命的,他做得再差劲,再腐败,民众也无权罢免,因此也就存在着造成官民矛盾甚至升级的某种可能性。逯局长 “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群众说话” 的言论,就很具这方面的典型性,他只能替曾经提拔他的今后还要指望再提拔他的上级说话。不知谁来破这个“29”记录,作下一个“ 28” ,再下一个“ 27” ,乃至“ 26” 、“2N”。有人在网上发帖称“如果程序公正,18岁当市长也行”,须知在中国为官是有学历和工龄底限的,除非神童+精英,可以在18岁时,既有大学学历,又有官场的经年历练。如果不能对干部的任职公开化,他们可能所面临的,仍将是遭遇公众的强势质疑。  

当下,急需组织部门做的,不是仅仅公开周森锋的家庭背景,而是向社会悉数公布对“29市长”各个阶段任职考核的详细材料,包括在大学毕业之时,就如何具备了“副处”级的执政能力,以及每一次升迁所具备的骄人政绩。这些不应该属于对百姓保密的组织机密吧?关键是对干部任职,一定要向社会公众 “公开”,至于“公平”、“公正”,只要是不藏不掖,全部透明,民众自会雪判。否则,对“29市长”的质疑,对今后的“2N市长”的质疑,就不会自动停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