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今日,何比当初
早知今日,何比当初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惠林宗本禅师》: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红楼梦》里贾宝玉也说过:“早知现在,何必当初!”意思是什么呢?意思大慨是,早知今日是果,何必当初因。
今日之果是什么呢?率直可爱的空军少将乔良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答案:因为几乎中国所有的国内或国外政策都深受美国影响,基本上所有的政策都要考虑美国的反应,这是我国决策的一条隐形线索。中国到现在还是被绑在美国的经济圈上的,作为美国主要的产品加工厂、商品提供者,中国谈大国思维,大国策略就必须考虑美国因素,这是中国今天的一种无奈。
这就是今日中国之现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宁可让《反国家分裂法》成一纸空文,而不敢用武力收回台湾;这就是我们不顾国际形象,成为美国帮凶,坚决制裁朝鲜;这就是我们眼看着岛礁被占,资源被掠夺,主权被侵犯,而无能为力;这就是美其名曰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绝不会采取歧视外国企业和产品的做法。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这就是我们明知美国下套,仍然拼命购买美国国债等等不可理喻的政策的一切原因。
明知前面是万丈深渊,我们也要往下跳;明知前面是死路一条,也要走到黑。可笑吗?不可笑。悲哀吗?不悲哀。乔良将军白痴吗?不白痴。乔良将军甚至看到了美国的死亡:“美国人在继续利用金融产品引领世界这方面已不能走得再远了。”“ 即使这次美国人勉强过关,但在下一次经济危机到来时,美国很难迈过去。” “美国已经没有这个希望了。” 但是,“现在中国无论如何还是要帮助美国,不能让美国崩溃。其实救美国就是救中国,这是一个我们即使恨得牙痒也必须面对的话题。不能让美国崩溃的原因就在于:美国这艘大船的沉没将把旁边的船都拖入海底。不过,除了美国,今天还没有一个大国能够维持或者开创一种崭新的国际秩序,只有美国现在还有这种力量、号召力。美国的力量虽然明显削弱了,但仍然没有替代性,没有哪个国家今天可以替代美国,美元也仍然是世界上最受看重的货币。”“我无法看好美国,但中国还需要耐着性子陪美国走完这一段。” 多么美妙的结果,这是大国悲歌,这是做经济殖民地必然结果。
其实对今日结果,老人家在上世纪60年代就准确地预知了这一点:一是只有仰人鼻息;一是四分五裂。为此,不惜用文化大革命的方式奋力阻止。可惜,不孝的后代儿孙不听老人言,不信馍馍是面做的,被西方的车水马龙,酒醉金迷迷了双眼,拼死上了贼船。
上贼船易,下贼船难。救美不是救中国,“耐着性子陪美国走完这一段。” 只能导致中国四分五裂。为今之计只有拿出大无畏的气概,离开这条贼船,回到当初。
当初是个什么样呢?1,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政治不改革,一切生产力都遭到破坏的命运,农业如此,工业也是如此。”因此,要“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2,“改变了生产关系,因此就有了改造自然的先决条件,生产力也就日渐发展了”。毛泽东在1953年正式提出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3,1953年12月,在由中宣部起草、毛泽东修改审定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提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可以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就可以建立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4,1963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在讨论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时,根据毛泽东等人的意见,提出了今后国民经济分两步走的发展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随后,1964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宣布了这一任务和实现步骤,勾画了中国经济建设远景规划的宏伟蓝图。5,毛泽东先后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可以和苏联有些不同”。所谓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由于中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必须把重工业作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中心,作为投资的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以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这是维护国家独立、统一和安全,实现国家富强所必需的。这一点必须肯定。但同时“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必须充分注意农业和轻工业”,“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这是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有了市场,有了资金,它就会更快地发展。这样看起来工业化的速度似乎慢一些,但是实际上不会慢,或者反而可能快一些”。“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更多些和快些”,而且“基础更加稳固”。他还以史为鉴,谆谆告诫全党:“我们要求在取得经济建设方面的经验,比较取得革命经验的时间要缩短一些,同时不要花费那么高的代价。”这就是毛泽东关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理论。6,“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造成一个文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7,毛泽东提出实现中国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也不能排除向外国学习。革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现代化建设同样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了尽快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毛泽东“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主张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向外国学习。这一思想包含了深刻的涵义:(1)必须尽可能多地争取外援,但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上,“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2)坚持自力更生方针,并不是闭关锁国,排斥学习外国。建国后,毛泽东及时提出向外国学习,他告诫我们不仅要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也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东西,“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吸收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是一个国家特别是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向外国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3)学习外国不能盲目照搬,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8,“三个世界”理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上摘自王拓彬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
活人不会被尿逼死。让“救美就是救中国。” “耐着性子陪美国走完这一段。” 见鬼去吧。中国绝不能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