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原来,黑社会不是“最优”,也是“次优”

火烧 2011-05-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腐败次优与黑社会次优的关联,分析官匪勾结对社会的影响,结合张维迎理论与打黑行动,揭示腐败与黑社会发展的深层逻辑。

原来,黑社会不是“最优”,也是“次优”  

由张维迎“腐败即使不是最优也是次优”论得出  

   

我孤陋寡闻,对大经济学家张维迎还远不如“百家讲坛”的讲师,尽管他似乎也上台讲过。不过,最近偶然得知“腐败即使不是最优也是次优”论就是他的观点,这倒想起在部队几年前时在《读者》曾读过的一段话,照录如下:  

我倒是没忘。每次从老家回来,都因为老家的贫穷以及乡吏的腐败增加一种很疼痛的感觉,这种感觉太重了,竟使得我不得不刻意回避它。文学界流传关于北大某经济学家的典故。这位青年才俊是陕西放牛娃出身,但现在却以其著名的三论——“腐败即使不是最优也是次优”“为了达到私有化不妨吐唾沫论”“富人比穷人更讲信用论”——名噪一时。据说他每次回陕西老家,看见故里的乡民依旧不堪贫穷及官民矛盾后,不禁惊呼:不得了,再这样下去不得了啦。但刚回京城没几天,他就自嘲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相信我的良心不会这样使我有一天视而不见我的父老乡亲。(来源:《点评乡下姑姑的来信 》,作者:卢周来)  

这里没有任何嘲笑 张 教授(不敢称“同志”)出身的任何意思,但也惊呼他像鲁迅一样杀了自己阶级的回马枪。不过,读其观点,我却茅塞顿开,觉得既然“腐败即使不是最优也是次优”,那说明“黑社会即使不是最优也是次优”。  

为什么得出如此结论,这当然与黑社会的性质相关,而黑社会更是官员腐败的直接成果。黑社会能够成气候,能够做大做强,就在于其政治腐蚀性。 可以说,官匪勾结、沆瀣一气,是黑社会组织的一大特色。从古今中外的历史考察看,黑社会组织若想长期生存下去,没有政府官员的“配合”是很难做到的。而做大做强,没有腐败官员(其本身可能就是黑社会组织老大)的推动,则更不可想象。各地的“打黑”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时下,如湖南郴州(以“冰雪灾害”和“官场腐败”曝得大名,应该是发展“最优或次优”之地,如果不是,那是腐败得还不够),打黑步履维艰,在《湖南郴州扫黑队长涉黑案调查:曾欲暗杀副局长》(来源:台海网,作者:曹勇)的文章之下,凤凰网友“三湘四水”惊呼,“新版的官场现形记”。官匪一家、黑帮火并、生态破坏、乱象丛生,哪有一丝一毫的“最优或次优”的影子?!  

最后,顺带说点 张 教授的“富人比穷人更讲信用论”。不知 张 教授当年的朋友及后人有没有打工“被欠薪”的,您是否为他们争取过,是否认为“被欠薪者”更应注入道德血液?也许我错了,因为在您老家,“药家鑫案”的主角药家鑫已经为您的论点作了最好的例证,不是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