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译《学记》
风、俗,都是圣人教化的。圣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世间的一切,人的五脏六腑人心人情人性,圣人都闹得相当明白。所以圣人施教,是春风化雨。司马迁说:【乃知(圣人)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四书五经,就是根据人情人性,做最合适的安排,让社会尽可能多的人都能过得有物质保障,有气节尊严。这个精神是不过时的,尽管具体的主张可能过时老久了,比如“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
《学记》是久经考验的教研学术文章,是重视教育的儒家的作品。
学记第十八
----------------------------------------------------------------------------------------
历史书叫《史记》,小说文学如《石头记》,精神文明建设红歌会叫《乐记》,意思分别是记史、记石头、记乐:就是“史”的史实和意义“以史为鉴”,石头的故事,红歌会的组织方法和意义。类似的,学记,就是记学: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学工农,工农知识化学科学,党员干部调查研究批评和自我批评学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技术——所有这些,简称“学”。
----------------------------------------------------------------------------------------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引进马列主义,组织仁人志士成立共产党,可以小有名声,但还不能动员所有力量解放民族。组织统一战线,可以动员所有力量抗日,但还不能组织工农建成社会主义。共产党想建成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那是一定要通过“学”才能办到。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 国 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
好玉不经雕琢,不能成精美玉器;仁人志士不学马列主义,就不能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所以列宁建设苏俄,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先。——《兑命》讲:“革命事业离不开马列主义活的灵魂”,就是这个意思!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即使是美味嘉肴,你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你不学就不知它的好处。所以,学生多学,就会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老师多教,就会知道自己没有成教育家。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没有学到家,才会潜心钻研,弄懂弄通。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兑命》讲:“教学,一半在于教,一半在于学”,就是这个意思!
----------------------------------------------------------------------------------------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
古代的教育体系,25家设有“塾”-小学,500家设有“庠”-初中,12500家设有“序”-高中,首都的学校就是大学了。
各级学校每年招收学生,每学年期满的时候考查学习成绩,进行升学考试。
第一年考查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志向与兴趣;第三年考查是否专心致志于学业,有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第五年考察知识面的广博,是否能亲师,尊师;第七年考查学业的成就和都交了什么样的朋友:合格者叫做小有成就。
第九年,应该知类通达,博闻远见,有良好的人生观,处世处事有行为准则,不失师诲——这时就可称为大有成就。这样,在九年义务教育毕业时,合格的学生就可以造福人民,去陋俗树新风,邻居心悦诚服,其他人愿意结友。
这就是大“学”——伟大的教学的全过程。古书上说,幼蚁即衔土,垒成高大的窝,就是比喻积学而成大道,成为合格的革命接班人。
----------------------------------------------------------------------------------------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
伟大的教学,从带红领巾,给烈士献花圈开始,表示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
接着要学三首歌曲:《社会主义好——鹿鸣》,《我们都是神枪手——四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皇皇者华》。学习了这三首歌曲,从而使学生懂得革命事业的伟大,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思想。
正式入学,要按时上学,有组织有纪律,重视学业。
槚杖和篁荆条子摆到显眼位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小子就得到警戒,仪容举止有所收敛。
不到夏祭以后,校领导不去巡视课堂,教委不视察学校,以便学校从容地教学,学生轻松地学习。
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学习,但不发言,让学生心在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年幼的学生只能听讲,不能提问,学习有先后次序,不能越级。
这七项是教学的大纲,不能违反,古书上说:“凡是‘学’,公仆先学为人民服务的技术,学生要先立下志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
大学施教是讲时序的,春天讲《燕子飞回来了》,夏天讲《雷峰过桥》《明天还有明天的事》,秋天讲《一群大雁往南飞》,冬天讲《扫雪》,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
教育必然要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比如“培养有知识的劳动者”或者“培养考北大清华的天才”,并以此安排主课;课堂教育完了,也有指定的兴趣小组,科学研究。不唱《小呀嘛小儿郎》,就不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不认识鸟兽草木,天文人文水文,天理地理道理,就读不懂《诗》,学不到深邃的意境;不懂掏粪是为人民服务,当总理也是为人民服务,就不能理解社会主义;不干一行爱一行,就不会有学习的兴趣。
所以立志加入共产党的好学生,一张一弛,正课学得精深,兴趣爱好广泛,在生产生活中学习提高。如此一来,好学生就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对学到的马列毛主义活学活用且敬爱尊重,从而即便毕业了,没有了老师的言传身教,也不会把学到的为人民服务的知识和情操还给老师,只为人民币服务。《兑命》说:“敬爱先烈,谦虚礼貌,只争朝夕,自然能够学有所成”。说的就是好学生怎么成长成国家的栋梁。
----------------------------------------------------------------------------------------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
今天一些以教书只为糊口的匠人——教书匠——,根本不以成为伟大的老师作为自己的理想,只会照本宣科,没头脑地尽出刁钻题目考学生以显示自己有水平,强调的尽是多少个课时要学多少课文,根本不管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违反科学,而且教人时不是讲诚实正直,不讲全面发展。这样极端不合理的所谓教学,实行下去就是违背客观规律,想要有好的教学成果就是缘木求鱼。如此一来,学生就厌倦学习,还以师为仇,只觉得受教育是一种迫害,“书到用时方恨少”是胡扯的事情,即便顺利毕业了,很快就要把所学的东西当伤痕记忆、写伤痕文学全部否定掉。教育不行,误人子弟,教育成为浪费民脂民膏的瞎折腾,原因就在于此。
----------------------------------------------------------------------------------------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
伟大的教学是这样的:把学生的坏倾向在萌芽之初就禁止掉,叫做“豫”;学生正当求学的年龄进行义务教育,正在求问的积极当头跟他讲解知识,叫做“时”;不折损学生的气节,却能把知识教给他,叫做“谦逊”——孙;互相学习,老师赞叹学生知书达礼好学上进,学生赞叹老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叫做“摩”。豫,时,孙,摩,这四者,是伟大的教育能够兴起的根本。
学生早恋了迷上网络游戏了,再去棒打鸳鸯禁止他上网,要想得到好结果,把老虎训练成猫一样可爱也不比那难多少;半工半读把大学学费赚到了学校才重新让他完成学业,就是悬梁刺股,也难学成大师;教师一贯正确的嘴脸,马列毛课堂却反毛反党,那教学秩序就天下大乱;有觉悟的学生却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互相提高,那就容易孤陋而寡闻;觉悟和自制力都差点的学生交了一堆狐朋狗友,那辱师甚至杀师的事情也是会出现的;觉悟和自制力都差点的学生即便不害别人,自己迷上A片网络游戏,那这人也就废了。——这六点就是教育失败的根由。
----------------------------------------------------------------------------------------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
共产党员和有觉悟的先进群众,知道了教育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又知道了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可以去考师范大学,毕业了就能做个好老师了。优秀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而不拔苗助长,这样师生关系就融洽;鼓励学生自强而不折损学生的气节和尊严,这样就容易完成教学,学生也心情愉快;启发学生而不包办,学生就会独立思考,学习顺利。这样一来,就可以称得上是有循循善诱的教育技术的好老师了。
----------------------------------------------------------------------------------------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
学生容易犯四大毛病,做老师的一定要知道。有些学生贪多嚼不烂,有些学生是偏科,有些学生是不求甚解,有些学生是半途而废。这四类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不同的。所以必须了解学生们的心理,才能矫正学生的缺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扬学生优点,克服其缺点。好的歌手能使人自然而然地跟着他唱,同样,好的教师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跟着他学,能够让学生理解和尊重教师为国家培养栋梁的情怀。好老师的课堂,讲解简单而透彻,讲小事却又能培养学生的大志,说的生活中的大白话却又包含大道理。——这就能使学生自觉学习,又能树立伟大的理想了。
----------------------------------------------------------------------------------------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 后能为 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
----------------------------------------------------------------------------------------
共产党员和有觉悟的先进群众明白了伟大的教育难在什么地方,又可以从什么地方入手,就能把课堂讲得接近社会百态,讲清楚国事家事天下事,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把课堂讲得理论联系实际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能当个好老师的人,就能做个好的公安局长法院院长之类教育人民的“长”;能够做个好的“长”,就有资格当总理了。所以学生要立志当老师,最高的理想,是做总理为人民服务。
所以,录取什么样的人进入教育系统当老师,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关系到国家的根基。古书上说:“虞夏商周四代的开创者建立的制度,都是把建设伟大的教师队伍作为国家政治最重要的事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
教育事业要兴旺,最重要的起点的尊敬教师。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和学问才会受到敬重。
所以,要建设伟大的教育事业,建设能出大师的教育,国家起码要对两种人实行干多干少一个样,铁饭碗,大锅饭:一个是研究革命先烈的革命历史和遗志的马列毛主义社科院研究员,一个是投身教育事业的先进群众。
在古代,就算是皇帝亲自召见教育战线的教师,那教师也是不下跪的,比如海瑞做班主任的时候就一不跪地方干部知府,二不跪中央干部御史;在现代,就算是总理,也没有资格对教师的教学实行绩效考核,物质激励。——这就是尊师的意思,尊师的办法。
----------------------------------------------------------------------------------------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教起来省心,学习的成果却很大,学生还 能把 老师教的道理亲身践行,对老师抱有感激之情;不善学习的人则相反,老师费心费力,学生还觉得老师不是自私虚伪就是多事,埋怨老师。
会问问题的学生,他的发问如同雕刻坚硬木材,循序渐进,最后攻克最难的关节,长久摩习下来,由浅入深,学问大进,自然学得轻松愉悦。不会问问题的学生刚好相反,问的问题东拉西扯,大的大得没有边际,小的小得不知道基本的常识。
善于答问的人就像口钟,撞得轻就响声弱,小问题细回答;撞得重就响得大,大问题就旁征博引详尽答,等学生理解充分后,再深入解说,产生共鸣。不善于答问的人恰恰与此相反。
这些都是将学问教好学好的基本方法。
----------------------------------------------------------------------------------------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
照本宣科,不足以为人师。好的老师,必须能充分了解学生,听出他的话外之问,认识到学生没有能力归纳总结提的问题,直接总结并告诉他:“是不是要问这样类似的问题啊?”,告诉他了他还不明白自己欠缺在什么地方,这个时候就不必强求,可以到此为止,等学了更多新知识再说。
----------------------------------------------------------------------------------------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
好的冶匠,要儿子子承父业,必然先教儿子学做衣裘;好的造弓师傅,要儿子子承父业,必然先教儿子用篁荆条子编撮箕;训练小马驾车,与大马驾车走在车前相反,小马是系在车子后面跟着走的。
师范大学将要毕业的同学,明白了这三个道理,你们就可以自信地投身教育事业了。
----------------------------------------------------------------------------------------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
古时做学问的人,善于格物致知,找出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五声之中不包含鼓,但没有鼓,五声就不和谐。五色之中不包含水,但没有水,五色就不鲜明。公务员各级干部不是学生,可他们要是不学习,国家的干部队伍就一塌糊涂。五服亲戚中不 包括 老师,可要是一个家族不尊重老师,这个家族也就门风败坏,子弟都没有家教。
所以,先人说过高深又简单的道理:德行高的人,他做什么官都是榜样;毛泽东思想,不仅仅只对中华民族的解放适用,一切被压迫的民族她都是真理;最守信用的人用立约;四时交替,没有时刻的规定却最准时而至。懂得了这四个道理,就可以有志于建设伟大的教育事业,批判地吸收中外一切先进文明,进行大大小小的教改。夏商周的时候,祭祀江河,都是先祭河、后祭海,因为河是本源,海是归宿。——这就是务本。教育事业,务本为先。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