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西医说起——并非医论
从中医西医说起——并非医论
年前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说美国有一个建筑工人因为拇指弯曲找了美国很多医院都无法治愈,结果一名中国医生运用黄帝内经等中医方式,从其脚上的一个关联经络穴位的针灸及中药治好了。该中医名扬美国,而其在中国本土却少人知晓。
西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头痛治头
、脚痛治脚;快速止疼,手术切除;对急性病或浅表类病变多有立竿见影之效,但对病体治根确实无力。
中医——讲究治病治本,根据人的气血、经络循环及人的整体机能系统疗程解决。很少有一次痊愈的所谓效率解决;但可根治。
记得本人小时候有哮喘之疾,一感冒就犯,深受痛楚;多方医治无效,最后母亲找到一位所谓江湖游医(一名对中医深入研究的非医院老中医)这位陈姓老中医为我开出一剂中药,服后本人当晚大汗淋漓、天晕地转、可从此后本人感冒再也没出现哮喘。(可惜当本人上大学时,才意识到本药方于世人之重要,回老家再寻此老中医,老翁已然仙去——无儿无女、一身未娶的他医术无传。。。。。。)
中医、西医确实应该做些比较和功用分析了,中国社会治理、经济治理、法制、伦理、道德、国家治理的中西之策是否也该做些比较分析呢?中华几千年文明单单只留下了这些医学奇迹吗?我们是否该清醒一下:什么时候、什么条件该用“西医”?什么状况应该传承?那些问题该要“效率”?那些情况该讲求“根治”?快和好之间难道不应该首先讲究“好”为基础吗?
我们时常在引进或引用时说这样的话:美国人就是这样的、日本就是这样的什么什么,所以我们就该怎样怎样。为什么我们不会说:因为我们在中国这个地方、处在几千年后如此这般的民族特征、现在这样的世界环境、面对这一具体的人事;所以我们需要这样的解决方案。
然而,看看我们在社会各个领域是怎样采用“中医” “西医”的呢?
这里应该看看几个关键词:
招商引资、“资本”为王、时间就是“金钱”、没有“股市”似乎就不是经济、“经济发展”就等于社会发展、创造增值蜕变为“以钱生钱”、“没有4000万就不要来见我”的老师及社会识人标准、“没房能让我女儿嫁给你?”的婚姻及社会价值观。
以赔偿、罚款替代刑罚的减刑类“以罚代法”;依法治国的底线治理替代道德伦理建设的社会导向。
只要能挣钱:老百姓可以卖淫、赌毒,公务员贪污、受贿,商人行贿、狼性——制造算你狠、逗你玩、淹死你等等不择手段,道德伦理早就不在话下。
拿“西医”流行的说法:只看结果不管过程——“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西医判定法来看我们经济建设、法制建设、伦理道德价值观——社会现状的种种结果;我们得到了西医良方吗?
经济建设:现在大多数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结不起婚、买不了房;法制建设:大多数人没钱就没法,老百姓的说法是“没钱请律师、没钱谁敢去打官司”。
社会发展:其判定标准必然要看大众的幸福指数,可落在老百姓这一绝大多数人口比例的群体中,问问他们感觉到了社会发展的幸福结果了吗?
“金钱为王”是资本主义最显著的经济和社会特征,这一“西医”“良方”的引进,在中国后30年进行的快速手术法摘除了道德伦常、切去了幸福感,搞掉了货币的流通本质奴性使之成为社会各领域主宰的将军。
从招商引资开始,人们的价值观就逐渐演化为看钱的眼色行事。万元户、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的拜金主义宣扬,树立了西医的决定地位——看看我们现有大大小小各类医院门诊:中医诊疗室不都被挤兑在旮旯角落了吗?
西医确实有其有益之处,对急性病的治标处理确实可见直效——发展缺钱于是就招商引资:深圳就这样出台了。可沿海欣欣向荣的加工制造业在失去“创造力增值的本质发展”主题后成为中国今天的严重病诟。
抛开其治安、道德等问题不说,就其经济因素本身:高附加值的创造性利润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处在“被流失”的尴尬局面之中。
经济发展最重要之处在于“创造性劳动”,这才是治本的经济建设“中医”。而我们今天引进的西医之法是“商业流通”为重,所以有今天的蔬菜流通利润达到整个蔬菜利润的70%,其实这种利润分配显然不在蔬菜本身——家乐福、沃尔玛、国美、苏宁、淘宝等等市场类商业的兴起不很能说明问题吗?——你们见过国内有一家像模像样的“创造力直效产品”市场吗?专利、专有技术、原创产品的市场有火过吗?
股市很火——不管牛市还是熊市:大量的关注就像孙兴无论在家有仙妻的优秀还是落魄的毒品案——股市就是这样一个亿万股民心中的明星。西医的炒股把股票这一实体经济的融资本质蜕变为经济增殖体和圈钱体时:资本主义的金钱为王体现得至高无上。以钱生钱再次让人们抛弃了“创造力增值”的发展本质。
于是,人们开始质疑:第二经济体能证明我们的实力和发展吗?亿万富翁真是创造所得吗?单单国家造富、个人造富就是真的造福了吗?
标本兼治、治本为主是中西医结合,而且须更看重中医的系统治理方式才是今日国人无论治国还是治病良策,希望今日“转变发展方式”之说也源于这样的内在共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