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名医”的名医与不知药名的“名医”
不是“名医”的名医与不知药名的“名医”
万古仁
近年,各家医院的名医,迅速增加。这可能是,我们的医生,近年德才长进明显提速,超常达到名医水平;也可能是,出于经济效益,像本人所在地区,正高职称医生,挂号费是9元,副高的7元,如果进入名医行列,挂号费少则50元,多则300元。所以,只要挂上“名医”头衔,挂号费起码也能升至正高职医生的5倍及更多。这对医院、对医生本人都有好处。
不过,在常人习惯中,名医是指德高望重的医生。德高,就是指道德水准高,比一般医生高,比常人高;望重,除德高,还需医术出众。德高望重的名医,确实有,历来都有;但并不普遍,也不很多。
现就本人遇到过的一位自称是“莫名其妙”的老中医,与另一位经有关部门确认的名中医,对照一下,看看究竟“名医”是什么样子。
好多年以前,即政府名称由“革委会”改回“人民政府”时,本人参与一个县机构整顿,不料生起病来,还病得不轻,当地干部带我去看病,当与拖拉机差不多的吉普车开出县城时,我问陪同的人:县医院在城外?他告诉我,去不远的一个公社卫生院,那里有一位老中医。这就是说,在他们心目中,那位公社卫生院的老中医医术,比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所有医生的水平都高。不然,就不会舍近求远。我们到时,老医生正在给一个病人看病,陪我的人叫我坐下。老医生的诊室,现在回想起来,大概不足20平方米,坐北朝南,光线很暗,用同桌子一般高的砖墙中间隔开,前半间是病人候诊室,后半间既是工作室又是卧室。我们进去时,他看都没有看我们一眼,好像没有看见一样,专心给那位病人看病。等那位病人走了后,我们才进去,他向陪我的人点了下头,并示意叫我坐下。我坐下后,刚想开口诉说病况,他却摆摆手,示意叫我不要说话。然后 ,他就按他的习惯和程序,给我诊起病来。这个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十分细致,单是按脉,在两只手上,反复多次。等这个过程结束,他开口说我的病况,说我怎么样怎么样,我越听越觉得神。叫我自己说,不可能说得像他那样全面、完整、确切。他什么医疗器械都不用,却有如此高超诊断水平,确实十分、十分难得。等他开完处方,我问了一声“医生贵姓?”他回答“莫名其妙”。这使我吃了一惊。还以为我不该问,让他生气了。但看他样子,并不像生气。这时,我意识到,他说的“莫名其妙”,可能不是我们传统意义的“莫名其妙”,而应另作解读;我把它解读为“没名,技妙”。我按我的解读尊敬地对他说:“医生,您说得对,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您不像首都、省城的大医生那样容易名声远扬,但医技高妙。”他没有对我的解读表态,也没有用表情作出赞同或者反对。因他还有病人,我们只好离开。返程路上,陪同人问我:你知道他姓什么吗?我说:不知道,不好意思再问了。他说,老医生已经告诉你,他姓什么了。我说:他只说了句“莫名其妙”,还告诉什么来?他说,第一个字就是他的姓。这时我感到,莫老医生,不但医技高妙,还挺幽默。陪同人还告诉我,莫医生出生医生世家,又是科班出身,曾经有高校请他去任讲师;但他认为,这是对“土郎中”的歧视,没有去。还说:叫他们的教授来同我一起看病,然后叫群众来评评,看谁该是教授。他有两个明显特点:其一,生活简朴,不接受任何人送的东西。其二,谁去看病,都得按次序候诊,不分干部还是群众,认识还是不认识。所以,周围群众都很尊重他,连认识他的县领导也都很尊重他。有此可见,莫老医生,虽没有“名医”头衔,不享受“名医”政治、工资待遇;但在群众、病人心目中,他却是实实在在的名医。
相反例子是,最近几年,我经常跑医院,因患有一种要命的慢性病,平均每三天就得去开一次药。多位医生已认识了我,并记得我开什么药,看见我,用一、二分钟,就帮开出了处方。有一次,门诊病人特别多,但有一位名医(诊室门口有牌显示)面前没有病人,坐着无事做,我进去很客气问她:能否帮开张处方,因别的医生那里都很多病人。她和气地说“可以”。问我什么病,吃什么药。我一一作了回答。她似乎不知药名。又问了一遍,我又答了一次。她仍然没有听懂,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告诉她。她写下药名后,又问剂量。我又告知她剂量。这时她不好意思地说,她没有开过这种药,叫我下次带张说明书给她,并问我吃这种药有多久,效果如何。我告诉她,吃该药已有三年多,病情不再发展,遏制住了,应该说有效。他同意我的说法,说这种病不可能逆转,遏制住就算有效。我从药房取到药后,就给她送去说明书。
这位“名医”,使我不明白:一种正式使用已达二十多年,在该医院也常可见到有病人取这种中成药,为什么该“名医”反而不知其名和用法?如果这是一种新的西药,这位“名医”暂时不知,还说得过去,因这位“名医”是位中医。名中医,不知常用中成药名,这就怪之又怪了。为解此题,我作了一些调查,终于有了答案。该“名医”,有较特殊的政治背景,是医院门诊部主任,卫生厅某领导的夫人。由此可以推想,“名医”的“名”,不是来自医德、医术,而来于政治背景,靠后台而“名”。病人要的是医德、医术 ,而不是医生的政治后台。怪不得,当别的医生(包括别的名医)都很忙时,这位“名医”总是闲着。
上述“莫名其妙”老中医,虽“没名”,但“技妙”;虽没有任何组织授予“名医”头衔,却靠自身医德、医术,成为病人心目中德高望重、真正的名医。而连常用药名都不知道的“名医”,虽有正式授予头衔,但没有一流医术,怎能在病人心目中建立起德高望重的形像?所以别人忙,她闲着。我想,这未必好受;除非是一个流氓知识分子(见《流氓知识分子》)。
在现今社会,有名无实的“名人”,不仅医生中有,各行各业都可能有。最近,常见媒体揭露一些“名人”的陋行。如教授雇凶打人,老专家嫖娼,副教授玩弄女学生,等等。尤其文艺界,“先上床,后上戏”、“见钱就除衣”等,成了流行语。艺术界的一些“名人”,有人说是名人,也有人说是流氓;不知实情的就搞不清,到底是名人还是流氓。
这就值得深思。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