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文革时二级工的生活---纪念五一,并对zhongyong网友提提不同意见

火烧 2011-05-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回忆文革时期二级工的工资与生活,对比现在经济状况,强调当时社会保障与读书氛围,体现节约型社会特点。
 
我文革时二级工的生活---纪念五一,并对zhongyong网友提提不同意见
 
zhongyong网友在回复凛然网友“ 胡锦涛在博鳌论坛上说的最重要的一句话”一文时说:
 8 楼【zhongyong
不苟同本文观点。文革时学徒工17元,买一条维尼纶裤子12元,过年才穿新衣服,全国如此。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线上。你看看现在,汶川大地震后我们天津又送新衣服又送钱,还对口援建他们的地区,还接他们的孩子到天津来上学。他们都高兴极了,都感谢党和政府。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国力强盛的成就。在文革时你是想得到做不到!要用事实来说话。一老三届。
 
zhongyong网友说用事实说话,那我就谈谈我当年二级工的生活。文革时我也是学徒工,第一年17块,第二年19块,第三年21块,第四年出师二级工35块。有人算过帐,那时二级工工资相当于现在5千多块。如果加上岗位补贴,和加班费什么的,那就更多了。这还不算那时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等的福利。关键那时生活有保障,人人有组织依靠,不担心下岗失业,有病看不起,没钱交孩子学费之类的问题。你看现在父母天天得送孩子上下学,还得陪着这样那样的事。我们小时候很少需要大人操心,十来岁开始就能帮父母做家务了,孩子抚养成本很低。这些都是经济,这个账你怎么算?
 
那时虽然物质生活不那么丰富,但心里踏实。现在看,那时是个节约型社会,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环保。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人人挥霍浪费吗?肯定不是的,也肯定是节约型社会。
 
我那时每月除了基本生活费用,买书等等还有钱给父母,其实他们也不需要。衣服穿工作服,也买些时髦的衣服。我那时买的皮箱,乐器等等一直用到现在。我那时买的书后来成为我的主要藏书。一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到今天。说到这儿,我想讲一点那时年轻人的文化水平。有很多人诬蔑那时年轻人不读书,没文化。我看不符合事实。我工厂里的工友也多是老三届,或者是文革期间的中学毕业生。大家读的书很广泛,有不少好书现在的年轻人听都没听说过。例如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托切科夫的《你到底要什么》,卢梭的《新艾洛琪斯》,海格尔的《宇宙论》等等。有个工友喜欢读马克思的《数学手稿》,现在的许多数学教授都读不懂。我还能清楚记得有个工友在工地上一边干活一边大声背诵阿拉伯诗人莪默《鲁拜集》的嘻闹情景。许多工友会乐器,我也跟大家学一点。可以说,我的教育是在那段时间完成的。后来的30年,还真没再那么认真地学习过什么。看来读书和学习,也得有个适合读书学习的氛围,我看当时的读书学习氛围就很好。那段日子也是本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我的那些工友,后来都下岗失业,生活的窘迫难堪,简直难以想象。有个原来造汽车间的工友,生了病没钱看,死前才被送到医院,医生打开肚子看后说,他能挺到现在,简直是超人。这个账你又怎么算呢?
 
zhongyong网友也老大不小了,应当学会全面看问题,今天是五一节,是否今天你能站在穷苦劳动群众角度看看问题?不要让别人说你老大不小的还不懂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