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崇洋媚外可以,不过应该注重版权--谈谈上海世博会的抄袭风波

火烧 2010-04-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35
文章探讨上海世博会被指抄袭风波,分析崇洋媚外与版权意识的关系,强调文化借鉴与原创能力,呼吁注重版权的同时保持开放心态。

崇洋媚外可以,不过应该注重版权

——谈谈上海世博会的抄袭风波

     我这个人骨子里面其实很“右”,在思想方面很有些“个人主义”,不喜欢别人灌输的东西。所以那些通常“显而易见”、“习以为常”、“约定俗成”的概念我都得琢磨很久,直到自己弄明白了后才会在心里接受。这其实是“我执”的一种表现,以此可以明理,但却无法了真,所以老僧在思想上仍然是俗人一个,离佛门还远得很。

    以“疑问”构建科学之路,以“正信”孕育向佛之心,有时候“疑”和“信”其实是一体两面,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怀疑别人、相信自己,以自己的思考为核心来进行价值判断,这就是所谓的“自信”;怀疑自己、相信别人,以别人的判断来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这就是所谓的“迷信”或者说自卑。扩展开来,以自己的价值观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是自信的表现;而围绕着别人的价值观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是自卑的表现。我喜欢自信的人,真正自信的人往往平和客观,能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别人,不卑不亢,“自信”的对立面其实有两个:一是自卑,一是狂妄。媚上者必欺下,欺下者也必媚上,基本上没有例外。所有按照别人价值观行事的人都是没有自信的人。

    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来说,有没有自信心也是很要命的一件事。有自信心的民族往往会表现得大度从容,独立自主,对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但兼容并包;相反,有民族自卑感的国家则会东施效颦“处处接轨”、“仰人鼻息”亦步亦趋,晚清年间光绪他奶奶那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可以说是这种民族自卑感的经典表达。没有自信心的民族是没有脊梁的,没有脊梁的民族往往也就没有精神力量,没有精神力量的国家或民族,再大也只是一具空壳,无论如何与“强”无关。

     那么“崇洋媚外”的本质是什么呢?本质是用洋人的、外国的价值观填充自己的灵魂,简单点说就是没有民族自信心,有强烈的种族自卑感,以“洋”为荣,以“洋”为美,有的更是挟洋自重,对外媚态十足,对内色厉内荏。说实话,我觉得这样活着很可怜。每次看到那些自卑感强烈的人,张牙舞爪表演他们的强大的时候,我都对他们有深深的同情,我知道他们激昂的外表后面,一颗脆弱的心正左顾右盼的观察着别人的反应呢,活得如此之累,怎能让人不同情。

    上海为这次世博会准备了十年,各方面应该都很充分。但最近曝出两则新闻则显得很不“和谐”,也与上海人注重细节的个性不协调。一是上海世博会的会歌《2010等你来》涉嫌抄袭日本流行歌曲;二是上海世博吉祥物“海宝”卡通形象涉嫌抄袭美国卡通。其实以老僧的理解,这些所谓的“抄袭”指控有些冤枉,应该说是借鉴。比如北京奥运会的徽标就从中国传统篆刻中提取文化元素,而上海作为中国“最开放”的城市,依照上海的作派,当然得去向洋人提取文化元素了,歌曲借鉴东洋文化,吉祥物借鉴欧美文化,多么完美的“诸洋汇聚”策划啊!只是洋人们误解了,还以为上海没有原创能力,实际上创作能力是有的,只是这就不符合上海这座“开放”城市的形象。

     老外们不能理解阿拉们的一片苦心。真是白费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