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论”宣传政策的破产
最近“6个为什么”学习宣传活动高调启动,“6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全文也发表完毕。文中一反过去“不争论”低调的官方宣传姿态,直接地回答了社会上对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些质疑。这可能意味着持续了十多年的“不争论”宣传政策将宣告终结,退出历史舞台(但愿如此吧!)
当年邓小平提出“不争论”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由于对某些改革开放经济政策认识有分歧,双方各持己见,意见不能统一。再争论下去,白白浪费时间。所以邓小平提出“不争论”、大胆试,让实践判断谁是谁非。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邓小平从来没有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也搞“不争论”。在邓主政时期。从批判《苦恋》到批《马克思异化轮》,从批《精神污染》到六十风波,始终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毫不手软。然而在邓小平去世后,“不争论”竟成了官方宣传政策指导方针而且持续了十多年。
由于“不争论”,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反动宣传不能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击。
由于“不争论”,对美化帝国主义侵略,诬蔑中国人民反抗的中青报冰点事件采取息事宁人,大事化小的态度。
由于“不争论”,对人民群众要求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呼声和反思改革开放过程中错误的呼声无动于衷、装聋作哑。
“不争论”宣传政策持续了十多年,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不争论”封住了左派的嘴,资产阶级右派却趁机大举进攻。经济领域,新自由主义风行一时,思想文化领域金钱至上、个人至上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泛滥成灾。最后,在政治领域,右派也开始磨刀霍霍,挑战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新西山会议”和”08县长”就是最明显的信号。
“不争论”使右派取得了相当多的话语权,而左派的话语权却不断失落。
“不争论”使共产党员思想混乱、没有理想、没有信念。使党组织队伍涣散,失去凝聚力、失去战斗力。
够了,已经够触目惊心了。再发展下去,亡党亡国,已是现实的危险,苏东剧变就是前车之鉴。
当然,出现上述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把责任全部推给“不争论”宣传政策也有失公允。但“不争论”宣传政策应负重大责任,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反思过去,正是为了现在和未来,我们能从中取得什么经验教训呢?
要切实执行邓小平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邓主政时期,几乎隔一年就要开展一次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批判,以至于有“双年份批左,单年份批右”的说法。邓逝世后,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再没人提了。
要全面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有两个而不是一个基本点。看一看官方媒体,改革开放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比四个坚持出现的频率不知道要大多少倍。这正常吗?探究其中原因,那就是有些人对两个基本点的偏好不同,喜爱改革开放,厌恶四个坚持。他们不知道改革开放和四个坚持是同等重要的,改革开放关系到经济建设的动力和活力,四个坚持关系到经济建设的方向,他们一个也不能偏废。在这里我斗胆建议,党的基本路线应作以下修改: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为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强调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性。
不管“6个为什么”学习宣传活动的实际效果如何,它总是一件值得欢迎的事。因为它意味着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击的第一枪终于打响了。至于会不会有第二枪和第三枪,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