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重塑“社会经济学”的初步看法

火烧 2009-06-19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社会经济学的理论重塑,分析自由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提出资本经济与社会经济的概念,强调社会运行机制的重要性,并介绍刘润葵教授的研究方向与边缘学派的特色。

   

重塑“社会经济学”的初步看法

   

   

并不想别出心裁,只是感到现下的经济学,理论上基本摆脱不了以“资本”为主线为灵魂或者为基础,已经让人难以忍受。在整个西方经济学的范畴中,“市场经济”概念已被西方文化率先垄断了,并且成为资本主义的代名词,其实不然。事实上资本主义经济仅仅利用了自由市场的主要特征,精髓在于服从“经济自由”或“经济放纵”的基本理念、行为准则和运行方式,本该叫做“自由经济”更为贴切,然而它却叫做“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经济由于高度重视计划工具,尽管同样要以市场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却不得不冠名“计划经济”,这首先带来了社会思想和经济文化上的混乱不堪。

   

个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如果说是“自由经济”也不尽然,其“自由”同样存在社会领域的边界约束条件,最恰当的称谓是“资本经济”(这个观点已经多次主张);而社会主义经济,即使高度重视计划工具,实际就本质与内涵而言,也应称作“社会经济”。遗憾的是,西方经济学的先行一步和乱象丛生,使之独揽了经济文化领域内能够想象到的几乎所有冠名权,而“社会经济学”也同样不是什么新鲜玩艺儿了——早在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之前,“社会经济学”就已成为西方经济理论上的一个分支。但“社会经济学”只有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概念,才真正富有代表性,由于研究对象和理论内涵的极大差异,因此就有必要重塑一门“社会经济学”。

   

到目前为止,“社会经济学”似乎主要有了三种流派,一是最早诞生的古典传统“福利导向”的“社会经济学”,简称“福利学派”;二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等人在“经济帝国”思想支配下创建的“社会经济学”,简称“帝国学派”;三是四川省委省级机 关党校 教授 刘润葵 先生悉心研究并自定义的“边缘学派”。据介绍,“边缘学派”与“福利学派”的区别在于,作力点不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而是发现或设计新的社会运行机制,使所关注的社会群体有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公平机会;“边缘学派”与“帝国学派”的区别在于,作力点不是分析解剖妨碍人们“清休”、影响人们安全的各种社会现象,而是要对形成物欲横流、以强凌弱社会的运行机制进行全面反思。  

   

 刘润葵 教授的关注重点和研究方向,非常有意义,就此进行的深入研究,很有实际价值,也十分令人敬佩。只是由于理论关注的视角可能过于单一专注等局限,更重要的方面也许仍未触及,这就使新的“社会经济学”理论本身也就难免存在边缘化的可能。 刘润葵 教授把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及其转化机制确定为“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含前后相关的两个问题,一是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范畴是怎么来的,二是这样思考的依据是什么。这样一来,似乎成了一种弱势经济学,却没有更全面更深刻地考察以传统经济行为反映的社会经济课题的不可分割性。  

   

不妨从一些基本观念导入“社会经济学”的重塑问题。一是由于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天然联系,处于经济活动中的自然人,单纯理解为经济层面的所谓“经济人”是很不完整的,而是应当全面理解为“社会人”或者“社会经济人”;二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企业法人这个经济实体,实际上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经济组织,假如全面审视一个企业,无论内涵还是外延上,它更全意义上的性质,应当属于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组织或者叫做社会经济组织;三是人们开展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或者社会劳动,实际上全部属于生产社会化和产业社会化分工的有机组成,单独分离出来展开传统经济研究显然存在严重局限,通常很难得到正确结论,这也是当今经济学无法进行理论概括的根本原因;四是既然经济理论界已经认识到当今属于经济社会,那就表明了除企业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根本上无法摆脱与狭义经济工作的紧密联系,忽视这一点就是理论上的重大缺陷;五是政治或行政工作,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建设或者社会经济工作这一主线运行着,也就是社会经济工作的集中体现,即政治本身带有社会经济属性。由此可见,经济与社会的天然联系无法割裂,正是经济所具备的社会特征,决定了经济工作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必须全面联系起来,进行“社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研究。

   

本人认为,新的“社会经济学”,完全区别于传统的或者名义的“社会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的社会性和劳动的社会化”,其中同样包含两层意思,“经济的社会性”属于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而“劳动的社会化”则是应用工具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课题。总的说来,“社会经济学”内涵与外延极为广阔,应当展开全方位的社会经济研究,没有任何理论禁区,它不但应当展开微观领域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而且需要进行宏观领域的现代调控手法研究,更要从事社会经济体制方面的深入研究。这项研究属于社会经济的系统工程,兼具挑战性和开创性,可以预言它将明显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为什么说,“社会经济学”将明显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呢?首先,这个理论应当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规律发现为主要理论基础;其次,它将展开“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关系的调整理论;更为内在的一点是,“社会经济学”必须深入研究“政治的形式民主和经济的本质专制”这一经济社会性重大课题。本人希望“社会经济学”研究能够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的一个科研项目,有兴趣、有思想、有基础、有能力的国人均可参与。(某种意义上,也可叫做“集体经济学”或者“公有经济学”,但总不如社会经济学恰如其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