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洋鬼子氾滥 国人吃尽苦头 网络时政文摘(43)
网络时政文摘(43) 2009-06-20
假洋鬼子氾滥 国人吃尽苦头 监管失职 沦为帮凶
学术腐败成风 空谈教育兴国 争名逐利 造假为荣
京奥结余10亿惹质疑
郎咸平:中国楼市泡沫,腐败惹的祸
法官信任度排尾
东方日报:假洋鬼子氾滥 国人吃尽苦头
三鹿毒奶粉案后,内地民众对食品安全高度警惕,近日又有一品牌叫“施恩”的奶粉,被踢爆质量存在严重问题,而且其所谓的外资身份乃伪造。之前,内地很多消费者误以为施恩是美国品牌,放心采购,但结果却吃尽苦头。
施恩奶粉厂家一直声称是中外合资企业,股东包括美国施恩国际有限公司、广东雅士利公司、施恩新加坡公司,获美国施恩公司授权在华使用其商标,奶粉也标明以百分百进口奶源为原料。
不过,施恩继早前被家长指含三聚氰胺超标百倍后,近日再被媒体质疑其美国品牌背景及奶源地。内地媒体向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查询,发现美国并无名叫施恩的奶粉厂。前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也踢爆,施恩真正的奶源地不在新西兰,而是黑龙江和山西。
在事实和真相面前,施恩奶粉厂不得不向社会作出公开道歉,承认自己“假洋鬼子”的身份。假如不是一名普通消费者坚持讨个公道,因而引发媒体追查,施恩“假洋鬼子”的伪装今天依然不会被掀开。
监管失职 沦为帮凶
施恩成立七年,消费者也被它的那身华丽“洋装”欺骗了七年。在此期间,广州的相关监管部门竟然一无所知,媒体用几天便查清的问题,监管部门却七年无功,这实在是太过怪异,这些官员到底是监管还是在放纵?施恩隐瞒公司真实的背景,刻意夸大外资成分和外产奶源,实际上已涉嫌商业欺诈,监管部门成为不折不扣的帮凶。
其实,类似施恩奶粉这样的假洋鬼子在国内特别氾滥。像化妆品、服装、体育用品、家装建材等行业也都大量充斥着类似现象,此前曝光的“××地板”、“××牛肉面大王”等便是典型的穿“洋马甲”者。而一些打着属于“澳洲”、“新西兰”等品牌的公司可以说八成是空壳公司,即由华人在澳洲、新西兰等地注册公司和品牌,再将品牌进行授权,其原料和生产则在国内完成,质量也并不是其宣传的那样神乎其神。
假洋鬼子氾滥,首先是国民的崇洋媚外情结。“外国的月亮总比中国的圆”,国人对洋品牌非常迷信、迷恋、崇拜,只要是外国的商品,就身价百倍。一些骗子便抓住这个“民族性心理弱点”,搞一些子虚乌有的外国品牌,专骗中国人。另外,当局长期给予外商的超国民待遇,也逼出不少“假洋鬼子”,很多人为了获得外资的待遇,便想出不少主意,通过包装营销,堂而皇之地欺骗国人。
最重要的是,当局的监管失职为假洋鬼子的生存提供了空间。曾经遍布全国各地的××牛肉面连锁快餐店,欺骗了国人很长时间后,最后的结果也是不了了之。臭名昭着的“××地板”,受到的也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处罚。可以说,政府失职,假洋鬼子便会大行其道。
太阳报:学术腐败成风 空谈教育兴国
继辽宁大学副校长被发现发表的论文涉嫌抄袭之后,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亦被本校两名教授实名揭发,其博士论文亦涉嫌抄袭。堂堂一校之长,都是文抄公,可见中国大学学术腐败到了何等严重程度,内地学术成果假大空,已经让人见怪不怪了。
据内地媒体报道,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抄袭的竟然是自己学生的博士论文,几乎一半左右内容完全雷同,连错误都错得一模一样,这位校长因此也被网民评为史上最无品的校长。其实,内地很多所谓的学者专家都是靠抄袭起家,你抄我抄,抄得连廉耻都没有了。
内地着名学者易中天讽刺学术腐败,“学术量化之后,大学老师每天都在计较发多少论文,发在哪里。大学就像个养鸡场,学校天天数蛋,简直就是地主老财的思维方式”。大家加班加点写论文,根本没有心思做学问、搞研究,光急着“生蛋”了,学术骗子便忙着造假蛋。
近年来内地大学暴露出诸多问题,政府向大学投入巨额资金,没有换来实实在在的学术成果,而是制造出一堆又一堆文字垃圾,养肥了一个又一个高校贪官;社会对大学教授寄予高度期望,给予充分尊敬,他们却顶着教授名号到处走穴骗钱,通过学术造假沽名钓誉;愈来愈高的学费将众多寒门学子拒之大学门外,大学却将硕士、博士头衔慷慨地送给官员和大款。
争名逐利 造假为荣
最近被揭发的深圳市前任市长许宗衡,便被踢爆其所谓的学历都是买回来的,最搞笑的是,许宗衡为了给自己镀金,还特意搞了一个美国学位,但这个所谓的美国大学,在美国连校址都找不到。
学术腐败之所以愈演愈烈,主要是学术界的官本位化和功利化,使得学术往往成为进身之阶,或是进行利益交换、套取国家资金的工具。所以,虚假繁荣的学术更多的是泡沫,既然是泡沫,则大家都心照不宣,你也吹,我也吹,看谁吹得多、吹得大。学术的严肃性被抛在一边,大家不以抄袭为耻,反以造假为荣,心安理得、变本加厉。中国学术界出现空前的繁荣,也是空前的腐败。
内地大学已不像学术机构,成为名副其实的官场,那些教授、博导有几个能心如止水地做学问,个个都在争位置、抢权位,这些争名逐利的老师,又能培养出甚么样的人才?内地大学毁人不倦,国人早就普遍不满,有一项调查显示,将近七成的中国人对现行教育严重不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术腐败对社会有深远的消极影响。大学本是社会的良心,承载着民族的未来。学术腐败最大的危害,就是毒害一代青年学人的良知,摧毁社会的价值观,动摇国家的根本。二十多年前,邓小平曾说过,“十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句话到现在仍然一针见血。
京奥结余10亿惹质疑
审计署拒回应豪花3000亿之说
【明报专讯】北京奥运闭幕已10个月,官方终于公布奥运收支情。国家审计署昨日指北京奥组委收入205亿元(人民币,下同),支出193.43亿元,结余超过10亿元;又指国家体育场(鸟巢)总投资近36亿,超出预算约15%,但强调“未发现重大违规问题”。由于审计报告只计算奥组委营运情,不少内地网民质疑,数据无法反映举办奥运会的真实成本。
审计署在公告中指出,截至今年3月15日,北京奥组委收入达205亿元,较预算增加8亿元;而支出为193.43亿元,收支结余超过10亿元。北京奥运会收入主要包括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市场开发、门票和特许经营商品收入,以及纪念币、邮票、资产处置等其他收入。而支出包括主办城市对奥运会的投入和奥组委筹办赛事的运行预算两个部分。其中北京奥运会、残奥运开幕式共支出8.31亿元;京奥火炬传递支出3.12亿元,残奥会火炬传递支出0.2亿元。
在对奥运场馆建设项目的审计方面,公告称,京奥新建和改扩建比赛场馆36个、独立训练馆和国家队训练基地66个,项目总投资194.9亿元。
建鸟巢总投资36亿 超支15%
报告并指,鸟巢初步概算总投资31.4亿元,“但因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工艺要求高、功能和标准调整以及主要建材涨价等原因投资超概算约4.56 亿元。”但未发现重大违规问题,工程建设中未发生重大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对于早前有海外媒体指中国在京奥的总投资达430亿美元(约3075亿人民币),是最昂贵的奥运会问题,审计署并没有回应。新华社引述审计署负责人的话说,“按固定汇率计算,北京奥组委的支出规模低于上届奥运会,同时下届奥运会的预算规模要高于北京奥运会水准,因此,北京奥运会绝对不是最贵的奥运会”。
网民指故意不计基建开支
审计署公告受到不少网民的质疑,在网易讨论区,短短时间就有近1500名网民参与讨论。有北京网民称,由于义工、政府各部门人员为奥运服务不用领工资,审计署没有把这些算进成本;也有上海网民表示“本钱是花我们的,盈利却是北京奥组委的”,“明显把支出帐做小了,很多的基础建设和形象工程没算进去”。
郎咸平:中国楼市泡沫,腐败惹的祸
http://ww.ruroo.com/news/thread-6456-1-1.html
在当下中国,众多贪腐官员的获利皆溶在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里面。
请思考一下,中国大陆房价上涨的主因是什么?答案应该是各种都有,包括地产商的暴利、政府卖地的问题、利率的问题,或者是游资的问题,这些问题坦白讲都是些表面现象。我想说的还是我一贯的观点,房价泡沫性的本质问题是普遍性的腐败问题。可以从行业的供给跟需求两方面来谈各级政府官员的腐败和地产价格的关系。
第一点我们谈供给面。房地产商开发的过程,实际上绝对依赖两个核心资源的获得以及长流程管理:土地开发权和大额贷款。长流程管理是指从立项、规划、开工许可到验收、销售许可等等,至少一百多个门槛。而这些门槛全都在政府官员的控制之下。在当下中国官场的腐败已呈普遍性的情况下, 多贪腐官员的获利皆溶在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里面。而这些层层的个人获利最终会表现在房价上。老话讲,人心无拘,贪腐官员获利欲望的上升是远远超过其他任何经济增长指数的。所以,仅就供给面上看,中国楼市价格不断上涨的秘密就藏在这些沟沟槛槛里面。许多经济学家讲,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业,其实,就行业的供给面上看,它恰恰是个市场化严重不足的行业。而没有公平公正、充分竞争的市场化供给,只能是质疵价高的供给。
经济学常跟我们讲供需的问题,为了要平抑房价、物价所以要多卖地。可现实中地方政府地卖得越多,房价越高,这是怎么回事?这跟各地干部政绩考核关系很大,中国长期以来对于地方干部的考核,几乎以GDP成长为唯一标准。地方干部上任之后,什么都不要做,只要去卖地,他越卖地,表面上的供给增多,GDP增长越多,可价格却越高。表面上是增加财政盈余,背面是政绩工程,这种"以钱为纲"的政绩考核标准,老百姓的死活和他没有关系。加上刚才谈到的房地产开发流程中贪腐势力恶性介入,都牵扯到公权力的问题。一百多公章,每一个公章都代表各地政府的权力,有权力介入就易有腐败。以前吃个饭就盖个章,现在不行了。盖个章几十万、上百万,盖上百个章到底要多少钱?这种充斥腐败的权力运用,表面上地方政府打著开发地产带动经济,背地就是易于以权力私用来剥削百姓。这些问题其实中央是看到了,比如为了增加行业供给的透明度、公平性,中央严令地方政府推出土地要竞价拍卖,这当然是个进步。但中国历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没有反腐力量的全面监督下,有些地方政府搞竞标的时候,对民营企业劝退,不让国营企业出价,最后土地还是流入无良奸商的手里。所以,正是腐败造成行业供给面不能真正的市场化,成本、价格当然会居高不下。
第二点我们谈行业的需求面。民营企业家做一个阶段实业之后不敢再扩大投资了,因为又要对付公安、消防、税务、城管,反正多的是坏干部,加上满街的骗子,甚至绑匪,开个小餐馆都要天天对付他们。有些城市更有趣,要把土地征用图利资本家,但是土地上面还有很多餐馆怎?办?地方政府怎么整他们?公安每天去查,消防每天去罚款,最后餐馆被逼走了。因为体制内腐败、体制外堕落,谁有钱也不敢投资。很多优秀民营企业家的投资相当短视,原因是很多地方投资条件太差,逼得他不敢做长期投资。
今年两会期间通过了一个法案--两税合一,外资以后在中国不能够再享受税务的优惠,这是正确的,符合公正、公平的精神。但是,世界五百大同时要求中央政府给他们提供干净、公平、公正的经商环境、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对于世界五百大而言,地方政府还没有给世界五百大提供一个干净、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他们是资金实力庞大、有国际观的大公司,他们都受制于中国地方政府的腐败,更何况小老百姓、民营企业家。
当一个社会因为充斥腐败而欠缺投资机会的时候,就必然产生虚拟投资即投机的现象,也就是钱不晓得怎么用,不敢投资,没有投资机会。因此投入股市,造成股市的泡沫。股市泡沫产生,资金再打回房地产,造成楼市泡沫。这些资金的来源很奇怪,除了社会上各类游资,还有上市公司的钱,有贪官挪用的公款,还有国外的热钱。不法的钱、合法的钱都有,这形成大量的资金移转投机,钜额投机资金支撑楼市需求面的高房价,供给的涨价冲动跟需求的涨价冲动挂上了。
我的观点非常具体,楼市供给这一面是因为地方政府权力垄断和腐败造成供给的市场化严重不足,以至房子成本不断上升;需求这一面也是由地方政府的腐败造成真正投资机会的减少和投机的横行,致使楼市的需求面过分的所谓市场化。两方面分别严重扭曲的"市场化"叠加在一起,中国小老百姓自然买不起房子。文/郎咸平
法官信任度排尾
邓玉娇案审结,使司法公正问题再度引起民众关注。司法是否公正,要看法官有没有足够的道义力量,法官向党官下跪,如何谈公正问题?在中国,有没有法官够胆与党官对抗?看起来为数寥寥,因为法官是党官任命的,法官不听话,明日就下台。
内地一项社会调查,在最信任的职业排行榜上,排最末一位的竟是法官,可见法官在民众心目中是最缺乏职业操守的。
相比而言,日本京都大学做的社会调查中,商人信任度是百分之三(香港有官员说“商界很奸”,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政治家的信任度是百分之零点三(应该以政客名之),而法官是最被民众信任的职业。
过去三十年,日本只有两个法官被追究,而中国每年被追究的法官数目,竟达四千多人。当然,中国人口多,法官也一定多,但如平均每年都揪出四千不法法官,三十年就十二万,相比之下,中国法官的合格率之低,只可以“可怜”二字形容。这样的法官如何取得民众的信任?
有中国湖北省的官员到美国去,听说美国加州有一年追究了两个法官,一个是包庇亲人涉案,一个是醉酒行为不端,这个湖北官员只觉不可思议,说:“我们湖北一年被追究的就有八百多个,加州只办了两个,怎么可能?”
不知道香港有没有这种职业信任度的社会调查,如有的话,倒应该看看香港法官被市民接受的程度。法官应该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应有超然而权威的地位,法官成了风摆柳,东倒西歪,正气不张,邪气侵体,社会必无宁日。(东方日报 黎民观)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