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投资能解决农村水危机吗? 我的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ichunmama
当前农村,农民都打井取水饮用了。这看起来是件很美的事情,农民吃上卫生水了。其实农村农民打井取水饮用,是一件极其严重和危险的事情。因为这件事反映的是农村出现了大面积的水危机。
为什么打井取水饮用?是因为农民几千多年赖以饮用的小河流、小沟渠、小渠塘的水已严重污染,不能饮用了!尤其可怕的是产生这种状况的过程,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
过去,小河流、小沟渠、小堰塘的水所以能饮用,一方面是天然,一方面是人工。具体分析,大概有这么些原因:
一是原来使用化肥、农药还比较少。用得少、污染自然就少。
二是大集体时代,经常组织劳力对小河流、小沟渠、小堰塘进行清淤。清除的淤泥可作肥料使用,也清除了污染的沉积。
三是大集体时代,每年国家投资、集体投劳,新修或维修一些农田小水利。同时又修建8万多座大中小型水库和各种引水干渠,使江河湖泊水库与小河流、小沟渠、小堰塘纵横交错、连接贯通。这种流畅,使水保持流动,水流动了就能保持活力,保持洁净的再生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四是当时农村农民在春秋两季都积“农家肥”,把房前屋后的垃圾和青蒿荒草都砍割起来沃成肥料。既生产了肥料,保持了地力,又清洁了环境。
农村改革之后,尤其是近十数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彻底瓦解。农田小水利无人管无人问,已损毁殆尽,不仅大面积的农田又回到靠天收的自然经济状态,也使小河流、小沟渠、小堰塘的水变成了死水。水流,水流,水不流了也就失去了洁净的再生能力。更要命的是,农药、化肥不断增长的使用量,其大量的残余最终都汇集到了已成死水的小河流、小沟渠、小堰塘里,再加上青蒿荒草自生自灭、积年沃烂后经雨的捎带,也都汇集过来。小河流、小沟渠、小堰塘的污染不断沉积。水,不仅成了死水,还成了脏水甚至是毒水。
农村水危机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因为污染造成的饮用水危机,二是因为农田小水利摧毁造成的农田用水危机。
农村水危机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关于加强水利建设的。国务院声称要投资四万亿用于全国水利建设。那么,4万亿投资能不能解决农村水危机呢?
以湖北洪湖市为例。据湖北作家文丛、崔世斌所著《回眸》一书研究,洪湖从1955年开始大规模治水。1955年国家投入280余万元,历时70天,完成土方3000余万方(现在完成这个工程,恐怕得投入30亿以上)。1957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大规模开展兴修农田水利建设的号召,至1958年底,投入数万劳力,筑堤修渠 47公里 ,得耕地622.2平方公里,在浅湖洼地中建成了旱涝保收的“米粮仓”。1959年,洪湖遭受大旱,47.2万亩几乎颗粒无收,是年,全市动用了3万劳力,在原内荆河的基础上,裁弯取直,拓宽挖深,疏洗了全市第一条大运河——四湖总干渠,面宽 98米 ,长 225公里 ,从此,沿岸662平方公里的耕地旱涝保收。洪湖市河网建设以及等高截流、外引内排、自水分家、平整土地的经验受到省、地高度肯定,并拍成科教片在全省放映。治水模范杨学华到北京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被国务院授予“河网先锋”的锦旗。从1955年起,洪湖治水三十年,开挖沟渠10747条,修筑堤坝 762公里 ,兴建涵闸2612座、桥梁1638座、大小水电站145处,累计完成土方44.2亿方。
以洪湖当年的建设成就来计算,仅以当前土方的市场价格计算,每方100元,如完成当年的治水任务,则需投资4420亿人民币。一个县,仅是土方的投资就是4420亿啊!还有设计费、涵闸建设费、桥梁建设费、大小水电站建设费呢?!
在当前,即使忽略经过改革而产生的新的投资制度和机制,对于4万亿水利投资的巨大耗损(其耗损主要用于成就极少数人先富起来),也难于完成重建或恢复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曾经的成就与辉煌。
在改革出来的所谓新的制度和机制条件下,我对4万亿水利投资的实效抱极悲观的态度。除了能让极少数的一部分人更进一步的富起来,4万亿水利投资恐怕连有所缓解农村水危机的效果都难于产生。也许,还有一个功效,那就是进一步稀释老百姓的血汗钱,推动通胀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