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击垮的不仅仅是道德
李双江因为儿子拼爹,又一个中老年人的偶像轰然垮塌。
此番“名人”李双江之子打了人,据说被打者也是官亲,这个味道如同去年湖北公安便衣在省委大院门口把省政法委领导家属当做上访对象给暴打了一样,新闻炒作意义非凡,一时间还真的有点硝烟弥漫、唾沫横飞的架势。其实,无论是官二代、富二代、名二代抑或乞丐二代,并没有什么两样,打人行凶都是寻衅滋事。同样,被打者无论贫富贵贱也都是受害者。都是相同的道德与法,并不特别。
在道德与法之外,社会还有一种说不明道不白的“精神”,是一种圣洁,是一种尊崇,一种寄托,一种希望,一种安慰。用年轻人的话解释,叫做“偶像的力量”。它是一种意识形态,影响着社会的精神状态。
时代发展毕竟太快了一点,造成了几代人的观念迥异。中老年人跟不上潮流,在“世风日下”的哀叹中,将越来越少的某些东西残存在怀念中、寄托在已经不多的曾经代表过他们的公众人物身上。他们喜欢这些人物,他们不像青年人崇拜偶像那样狂热,但毕竟寄托了许多的情感,并且比年轻人深沉而顽固得多。越是低俗文化甚嚣尘上,这种怀念的情感愈浓。表面上,一个个家庭中几代人早就“不争论”了,实际上年轻人并没有真正理解老年人怀旧的顽固。当老年人看到“唱红歌的都这样”的言论时,心在泣血!
当夕阳西下、秋叶零落时,面对暮霭中的群山,老年人有多少激情岁月的回忆?社会主义革命“党叫干啥就干啥”,社会主义建设“打起背包就出发”,那种火红的年代,伴随的是嘹亮的战歌,是催人奋进的战鼓。这些歌声、鼓声,燃起过中华民族的斗志,调整了几代人的步伐。在中华民族直起脊梁的历史进程中,文艺工作者功不可没,他们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尊崇。
文艺被“娱乐”替代,是当代的“文明进步”,在人类社会长河中的某处蓦然回首,是不是还会肯定这种进步?起码,很多老人不以为然,他们爱听激情的故事,爱看激情的作品,爱唱激情的歌。
在文艺与娱乐的分化组合中,一批批为人所爱的老文艺们毅然走向了金钱世界。
名嘴赵忠祥历来有着高雅的儒士之风,比起其他的“工农兵”,他的晚年生活不是很“艰辛”。当他出现在东边的某个舞台上跑龙套时,显现的憋足可怜的形态形同乞食京巴,老人们默默地偏过了惋惜的脸。他不过是一个代表,但实实在在地伤害了社会的“精神”。
李双江是老人们心目中剩下不多的精神“砝码”。此次儿子不长脸,最少与他默许儿子炫富有关。认可了儿子“炫富”,也证明他自己的“精神世界”少了一份高尚。
还有什么呢?假如巴金、茅盾,还有外国那个什么奥斯特洛夫斯基之类的还活着,也统统跑到金钱的舞台上跳起脱衣舞,或者各自办些什么会所的话,这个世界就再没有“精神”了。
也好,世界原本是物质的,符合唯物辩证法。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