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做掌握知识的主人翁--《春苗》的启示

火烧 2011-04-25 00:00:00 文艺新生 1029
文章围绕《春苗》电影展开,探讨知识与政治力量的对比,分析贫下中农在医疗斗争中的困境与觉醒,强调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呼吁做知识的主人翁。

做掌握知识的主人翁

--《春苗》的启示

作者:白桦(大一学生)

对于这部电影,我很赞叹当年四人帮的手段。(听说)他们曾利用这部电影搞破坏,能利用这样正确、美好的东西作为他们的破坏工具,手段太“高明”了。不过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关于建国后具有很强阶级斗争性的、贫下中农(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在这里听得这么有硬气,有自豪感,有战斗力)斗争觉悟很高的电影。(我个人感觉,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所接受的共产主义教育,红色教育太少了,我甚至说不出社会主义好在哪里。)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一惑、一警、一启。

惑:知识与政治力量(或许不应叫政治力量?)那个更强

为解决医疗问题,以春苗为核心的贫下中农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而他们的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知识没有掌握在他们手中

2:贫下中农起初对赤脚医生医术的不信任

3:以神婆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及自私自利的人

4:来自领导(老爷们)的强压与干涉

前三个问题只要解决第一个,后两个也就迎刃而解了,但第四个问题却如泰山之重(如果没有文革,如果杜、钱再狡猾点会怎样?)。按理说没有知识,缺医缺药缺钱才是农村医疗问题的根本,但第四个问题似乎才是真正的症结。

警:知识文化可作为剥削的资本(刚看的《决裂》中龙校长说:“地主和资产阶级就是利用知识文化来卡我们的。”)

杜院长是有医术本领的,但他却为何极力反对医疗下乡、看不起春苗?他和春苗对比是鲜明的,春苗是为村里的人学知识的。钱医生和方医生对比是更鲜明的,方医生的医疗事业是符合农村实际的很实用的;而钱医生搞的那一套是为老爷们服务的,其成本很高,小病挺大病熬的庄稼人是享受不起的。这感觉很类似今天的许多高科技也在走高精尖路线,把那么多人才资源和财物资源投在延长寿命和基因治疗上,但又有多少人能享用?另外倘若方医生与钱医生一样把知识文化作为他们为老爷们服务的工具,把高精尖的研究成果给老爷们作为贴屁股的膏药,作为他们爬上老爷阶层的救命稻草,作为他们愚弄、压榨失去接受良好教育的中下贫农的机器,那么这个故事就悲凉了。

启:做有英雄气概的主人,把知识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知春苗里的贫下中农的斗争形象是不是被大大艺术化了,相比之下我们那片村里的人不会有这么高的斗争维权觉悟性、警惕性、和积极性(虽然阜阳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事,但我们那里还是可以的)。这里的农民工和我们那里一样都知道医院多多少少的黑(队医院和镇医院因为靠乡村的熟人关系还成,但市医院就太不顶事了),但不过都只是发发怨气,这既有知识困窘、钱财不足的无奈,也有斗争维权意识不强,英雄气概不足的悲凉,这与《春苗》里以春苗和水昌伯为代表的贫下中农的形象差的是十万八千里的取经之路。

鲁迅呼唤“白心之民”,指出奴隶的对立面不是奴隶主而是人!这个人是具有主人翁意识的自我觉醒的人,有英雄气概、纯真朴素、敢于和善于为自己当家作主的人。北大醉侠——孔和尚说:日本人竹内行和伊藤虎丸等学者认为,毛泽东接过了鲁迅这个“立人”思想,要把鲁迅发现的这个“人”传递给亿万工农大众,要让中国人普遍具有主人翁意识,不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奴隶,也不做金钱的奴隶、市场的奴隶,也不做知识精英、文化买办的奴隶。但这是鲁迅和毛主席都未完成的事业。

电影中春苗和水昌伯就是鲁迅呼唤的人,就是毛主席要树立的人。我以为农村要有这些有主人翁意识、有英雄气概的人掌握并传播知识文化,来建设一个美好的村庄。我们不应该老是被指挥、被帮助,我们要有能力自己决策、自己找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