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智慧与知识

火烧 2011-09-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智慧与知识的区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批评当前中国重知识轻智慧的现象,指出教育模式与治理方式的问题,倡导实践出真知的理念。

智慧,智与慧本是不同的,但自佛教理论传入,尤其是“般若”理论的传入,智慧成了一个专用名词,指决断力。知识,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智慧可以产生知识,知识却未必能够产生智慧,有时甚至会蒙蔽你的智慧。  

当中国共产党不再看重实践中的智慧,而迷信学院中学到的知识的时候,这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以农民为盟友的政党就会有麻烦了。近三十年来中国是一个重知识,轻智慧的社会。  

五十年前,完全没有技术工程师的河南林县农民创造了红旗渠这样的世界奇迹;靠的是毛泽东思想的鼓舞和人民的团结奋斗,不是先进的技术设备;  

六十年前,一群大老粗打败了正规军校毕业的军事精英建立了新中国,靠的是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智慧,不是先进的军事技术;  

七十年前,一位小知识分子开创了革命根据地的先河,靠的是实践中出来的大智慧,不是经典中的知识;  

由此上溯到千百年前,那些名垂青史,被人民铭记的人和物,多是大智慧者及其智慧结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产物,而很少凭空饶舌、空有理论的人和物。中国共产党历来就有“实践当中出真知”的传统,毛主席尤其重视这一点。  

没有智慧,空有知识的人,无法将他的知识发挥出来,他的知识甚至会成为一把刺向多数人的匕首。  

将学历、学位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完全学习西方的教育方式,但又将西方教育中最重要的“重实践”的环节省略,进而形成了中国“现代科学包装下的科举制度”。  

 中国目前的统治依靠的是技术型官僚,中国领导人信奉的是经典的经院派专家,中国走的是精英治国的道路。然而,这些把握中国这艘巨船的“舵手”们虽然将图纸上的理论背的滚瓜烂熟,但在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风浪时,却总显得力不从心,有时甚至是引错了航向。  

 一个个耀眼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精英与身后更加耀眼的“学历、学位、资格”证书交相辉映的时候,中国的前景却越发的黯淡,为什么?这些学富五车、见多识广的大知识者,大学问家为什么总是办不好中国的事情?  

毛主席他在批评“四清”的时候就说: “学习文件40天,不进村,我看是搞了烦琐哲学。我不赞成,到农村去可以学习嘛”,“你只依靠工作队,为什么不依靠县里的那20几万人?”,又说“真正的领导人是在实践中出来的”。  

毛主席还说: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在斗争中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锻炼自己,他们会选出自己的的领袖。  

大智慧者未必在庙堂之上,姜尚、孔明当初钓鱼种地的时候,就不是大智慧者了?  

 中国共产党无穷无尽的能量蕴藏在他扎根的大地母亲中,蕴藏在广大的工农之中。中国共产党离开了大地母亲,妄图依靠花盆中的一点优质土壤就想继续成长,离开了广大工农,妄图依靠几个政治经济的精英就想千秋万代。这是不可能的。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那些影响万亿人的重大成功决策,那些并世无双的奇思妙想,有几样是依靠学院出身的“专家”?相反,那些决策中的败笔,那些被世人戳脊梁骨的决策似乎大多是出自学院出身的“专家”吧?!  

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回归母亲的怀抱,再次与工农结为一体,那时候这个党、这个国家将再次拥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他将再次所向无前。  

关键仅仅在于你敢不敢,想不想,愿不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