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利比亚之战背后的大国博弈等2则

火烧 2011-04-24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利比亚之战引发大国博弈,涉及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多方势力。文章分析利比亚地缘战略地位及西方国家军事干预动机,聚焦欧洲国家利益与全球影响力争夺。

利比亚之战背后的大国博弈

普京发出重返克宫“强烈信号”

利比亚之战背后的大国博弈

记者 黄金鲁克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年04月22日16:3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随着“奥德塞黎明” 一声巨响, 西方拉开了军事干预利比亚内战序幕,利比亚局势成为全球焦点。其背后所折射的世界大国在西亚北非的博弈,不仅让世界瞩目,而且引发了我们对中国在非洲辐射力、影响力的反思。目前,利比亚局势进入僵持阶段,本报记者就隐藏在利比亚局势背后的大国博弈问题专访了地缘政治与国际战略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高华副研究员。

  利比亚之战:

  一场西方权力饕餮

  记者:利比亚在西亚北非乃至世界地缘政治与国际战略格局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

  高华:其地理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中东石油运往西欧、美国的必经之路。此外,近现代利比亚历史中一系列事件,导致利比亚现政府具备了一系列特殊的身份集合,如既是非洲国家,又是阿拉伯国家,同时还是欧洲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当今世界敢于反美的少数国家之一。

  特别要说明的是,利比亚所在地区现今是美国控制势力范围,美国在该地区具有首要的现实利益;利比亚与俄罗斯有着历史渊源,俄罗斯在此的影响力远超过中国;意大利、英国、法国,不仅与利比亚地缘政治关系紧密,而且这几国对利比亚均有着殖民或占领情结;利比亚鲜明、强烈的反美态度以及卡扎菲的个人特质,使其在非盟内部分别有着相当多的朋友和敌人,而且其在阿拉伯世界里人缘也并不深厚。

  记者:在西方国家军事干预利比亚行动中,法国、英国表现积极,连挪威也不甘落后,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高华:从地缘政治看,法国曾经统治利比亚长达数年,并且在地理位置上也是离利比亚最近的军事大国之一。法国率先对利比亚开战,希望“一石三鸟”:第一,萨科齐以此显示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国内挽回民众支持率,为明年竞选连任“挣分”;第二,由于利比亚曾公开反对法国关于建立“地中海国家联盟”的倡议,因此法国希望借此次军事打击为联盟的建立扫除障碍,同时从欧盟内部牵制反对参战的德国,扩大法国在欧盟中的影响力;第三,利比亚石油行业是法国甚至整个欧洲的主要投资市场,法国必须捍卫并巩固其在利比亚的经济和能源利益。

  英国态度积极,但参战有限度。卡梅伦政府一方面急于撇清前工党政府领导下英国与利比亚的关系,因为释放洛克比空难制造者曾经导致英美产生嫌隙。但同时他也清楚认识到英国民众对战争的反感,反复称此次军事行动“有联合国作后盾”,是“合法、必要、正确的”。

  挪威和丹麦都是北约成员国,近年来,我们的媒体在关注中东欧所谓更亲美的国家局势的同时,却多少忽略了几个西北欧国家——荷兰、比利时、挪威和丹麦。这几个国家对外军事行动远比那些“新欧洲”国家活跃。西欧小国军事上的积极,为欧盟源源不断地获得了很多海外资源和市场方面的利益。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西欧发达国家而言,对外战争事实上是消除国内长期性坏账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各国还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比如丹麦9月份将举行大选,政府希望通过参与战事赢得选民的支持。瑞典违背一贯坚持的中立政策,近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卷入战事,有分析称是为了推销本国“鹰狮”战机。

  美国移权:

  抛掉“烫手山芋”

  记者:美国在这场军事行动中的立场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高华:按军事行动排序,可以说,美国并未“出头。一向喜欢“打头阵”的美国,这次军事行动却相当“纠结”。其一,美国深陷一场危机和两场战争,无力再发动第三场战争,奥巴马明确指出“不能重复伊拉克战争的错误”。其二,奥巴马竞选时的核心理念是改变,其中就包括改变小布什动辄出兵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作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不能够摆出好战的姿态,同时还要考虑下届竞选连任的利弊因素。其三,美国担心此举将进一步加剧阿拉伯世界的反美情绪,再度被扣上掠夺和反穆斯林的帽子,并且激发更多的恐怖主义行为。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卡扎菲领导的利比亚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美国又不可能坐视不管、置之度外。用新保守主义的话来说,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新世纪”的存亡。随着国内经济日益疲软,美国必须通过扩散战争与混乱来维持其独霸世界的地位。面对政府内部主战派的激烈指责和强大压力,奥巴马只能采取折中妥协的策略,将北约推上前台,美国借此退居幕后,以便分摊责任、留条后路。美国口头声称利比亚问题由利比亚人民自己决定,实际做的则是以武力逼迫卡扎菲交权下台,在干涉别国与该地区稳定之间形成了一个悖论。

  事实上,美国及其盟国对利的军事打击已超出联合国授权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同意的范畴。

  记者:美国把领导权移交给北约,北约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高华:在此次军事行动中,北约秘书长公开表示将完全按照联合国决议,保护平民、执行禁飞区巡逻与海上武器禁运,然而却避谈军事打击的三大疑问:是否真正保护平民免遭袭击?是否在军事行动中保持中立?最终目的是否将卡扎菲赶下台?

这表明北约的行动权限是受到约束和限制的。第一,不能违背联合国决议;第二,要跟着美国指挥棒转;第三,如不能尽快停火并找出政治解决的办法,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必定会受到谴责。

  博弈棋局:

  大国实力与地位的较量

  记者:家门失火的阿盟与非盟在西亚北非动荡局势中处于什么地位?

  高华:阿拉伯国家联盟与非洲联盟都是西亚与非洲的重要区域性组织,但是由于阿盟与非盟本身就积聚了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大陆的各种复杂矛盾,而卡扎菲本人更是各种矛盾的集合体,所以不同的立场和利益让两个“大盟”深陷困境,协调解决地区问题的能力低下暴露无遗。特别是虽然卡扎菲接受了非盟“停火路线图计划”,但非盟的斡旋最终以失败告终。

  记者:在军事行动中,领导权是美国的软肋,折射出当今世界大国的国际地位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高华:美国开战前顾虑重重,开战后左右为难,焦灼时抽身尴尬,反映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一超独霸”的老大地位在下降。

  其一,由于美国继续缠身于阿富汗和伊拉克,单枪匹马行动显然力不从心。交出指挥权给北约盟国,美国在其中角色就变得“模糊”。

  其二,讨论实施军事打击,美国政府态度暧昧、左右摇摆、犹豫不决,所作决定突兀而鲁莽,一再显现出总统奥巴马外交思路不清,中东政策极端“混沌”。

  其三,北约内部争论激烈意见分歧。西方联盟不再对美国俯首帖耳,欧洲成员国也开始谋求国际事务话语权和力争联盟主导权。

  同时,其他大国的实力与地位在提升,并且谋求在国际社会中有所作为。法国经过多年的蛰伏,经济、政治和军事影响力日益增大,不甘心再屈居于美国之后,一直意图东山再起,重振雄风。英国多年来内政问题困扰,经济复苏较缓,军事影响力早已日落西山,尽管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大国作用的热情不减,但始终有心无力。德国和意大利很清楚自身实力与地位,这些年在国际事务上对于出兵问题一直谨慎,避免引火烧身。俄罗斯作为新兴国家,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尽管在国际社会具有很强的军事影响力,但在大国博弈中避免“枪打出头鸟”是当务之急。总之,利比亚之战背后的大国博弈棋局中,折射的是大国实力与地位的较量。

  记者:因利比亚冲突而加剧的西亚北非动荡局势下,谁可能是最终的博弈受益者?

  高华:因利比亚局势错综复杂,牵涉各方利益,前景存在多种可能性,谁将是最终的受益者取决于战局如何收场。但是毫无疑问,战争旷日持久,必定两败俱伤。卡扎菲铁腕统治利比亚数十年,美国很难在其国内迅速找到代理人。因此,解决问题的最终出路还在于对话和谈判等政治手段。实际上,交战各方也是在边打边谈,西方是以打施压促谈,非盟等组织和国家是在奔走助谈。

   从目前形势看,利比亚内战引发的动荡和影响已经超越国界、波及世界。比如,国际粮食市场、能源供应、国际原油价格都会受到直接影响,对欧洲造成新一轮难民潮已经开始,恐怖主义势力和活动可能更加猖獗,所以国际社会都希望该地区恢复和平与稳定。

  中国角色:

  主动沟通赢在起跑线

  记者:中国在非洲的角色与未来定位是什么?

  高华:虽然西亚北非局势动荡使中国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对中国在该地区的商业利益造成冲击,但中非之间并不会因此就断绝今后的贸易往来、经济援助与互利合作。过去10年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呈指数型增加,目前有超过100万中国人居住和工作在非洲大陆上。非洲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是中国商品现成的市场,中国将继续发挥自己在西亚北非的建设性作用,向当地政府提供擅长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建筑、港口、道路和铁路等。

  非洲国家之所以加大与中国的合作力度,西方国家之所以争相希望在援非方面与中国合作,正是因为中非合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要说明的是,中国不可能在未与非洲方面沟通的情况下与任何其他一方探讨与非洲合作的问题。只要中非双方本着平等相待、客观务实的态度,坚持互利双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针对各种问题找出解决办法,中非合作就会迈上新台阶。

  (本文刊登在4月18日《中国教育报》,转载时有删节)

    (责任编辑:陈叶军)

普京发出重返克宫“强烈信号”

参考家园2011-4-22 17:14:59   来源:《参考消息》

自信满满大谈十年计划

 【俄罗斯《晨报》 4月21日报道】题:普京将再统治10年

普京将重新执政,并且不止一个总统任期。这是从他20日对国家杜马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出的结论。这位总理自信地制订了今后10年的计划,他说:“我们打算在5年内铺设约一万公里的公路,在2020年以前实现所有国家公路的现代化。到2020年,我们将安排超过1200亿卢布用于实现制药业和医学工业的现代化……”他的发言持续了近4个小时,并在掌声中结束。

普京以不容置疑的领导人立场提出了未来短期内的社会经济计划。他强调,国家应当具备竞争力,并跻身世界五大经济强国之列,“未来10年,必须把劳动生产率提高至少一倍,在重要经济部门要提高两到三倍,要把创新产品的比例从如今的12%提高到25%至35%”。

【俄罗斯《莫斯科时报》网站4月21日报道】题:普京暗示将继续掌权

普京昨天承诺,政府将在今后10年拿出大笔钱用于发展国防、农业和基础设施,这暗示他打算在2012年总统选举后长期掌权。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在长达4小时的演讲和问答中只提到梅德韦杰夫两次,而且是一带而过。与此同时,他一再感谢议员对政府倡议的支持,呼吁他们今后继续支持内阁。

【俄罗斯《生意人报》4月21日报道】普京报告更像是总统候选人的竞选纲领,而不是政府的年度工作总结。除统一俄罗斯党外,所有政党都这样认为。

自由民主党议会党团领导人列别杰夫表示,总理昨天的报告不太像政府工作报告。从报告的长度和内容看,更像是总统向议会提交的国情咨文。普京像总统一样,在报告中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任务。

公正俄罗斯党议会党团领导人列维切夫表示,从报告的字里行间可以猜到,政府在准备这份报告时考虑到了今年的议会选举和明年的总统选举。所选择的数字都是令人愉快的,例如普京说大学生的助学金将增加9%,他还承诺给依靠财政拨款的单位职工增加工资30%。

俄共议会党团领导人列舒尔斯基认为,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对未来的计划,这是一个到2015年甚至到2025年的计划。俄共确信,普京昨天是作为总统候选人在杜马作报告。

耐人寻味批评“草率”改革

【英国《独立报》网站4月21日报道】题:普京作出迄今为止有关竞选总统的最强烈暗示

普京昨天发出希望明年重返总统职位的迄今为止最强烈的暗示。他对俄议员说,该国需要平稳的10年,以确保经济增长。他警告人们防范“不必要的自由主义”。

普京以强硬言论著称。他利用昨天对国家杜马发表的讲话呼吁维护政治稳定。普京说:“国家需要10年平稳的发展,不应有任何突变和建立在自由主义或蛊惑性宣传基础之上的草率试验。”而梅德韦杰夫自我标榜为比较现代,对有限的民主改革感兴趣。

普京详细列举了以往的丰功伟绩和未来的承诺,听起来很像竞选言论。他认为,引导俄罗斯迅速摆脱金融危机应归功于他。他还宣布了帮助国家解决“人口危机”的措施。

【俄罗斯《导报》4月21日文章】题:总理的报告再次表明,他与总统的纲领不一致

普京昨天在国家杜马表示,国家需要10年平稳的发展,不应有任何突变和建立在自由主义或蛊惑性宣传基础之上的草率试验。他说,现代化应当是渐进而非革命性的。

普京指出,政府的施政重点应当是社会经济政策,应保护民众利益,提高其生活水平。他一再强调社会保障问题,承诺提高职工工资,将医生津贴提高一倍。

政论家巴多夫斯基指出,普京明确了自己在选举前的施政重点,即推行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社会经济政策。有效政治基金会主席帕夫洛夫斯基说:“普京提出了本质上不同于现代化构想的国家发展模式。”他认为,普京这一立场会在选举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普京推崇的这种模式受到约半数民众的拥护。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在接受采访时不排除普京的报告具有竞选纲领的性质。

    而总统助理德沃尔科维奇在评论普京讲话时不得不重申克里姆林宫的立场:国家的现代化绝非平缓、渐进式的发展,而是指所有领域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俄罗斯《导报》4月20日文章】俄罗斯需要的不是建立在没有根据的自由主义基础上的改革,而是10年持续而平稳的发展。这是普京对国家杜马作报告时谈到的。普京是什么意思,是针对梅德韦杰夫打算进行的全面现代化这一点说的吗?

国家战略研究所所长别尔科夫斯基说,普京是在为梅德韦杰夫作反宣传。这是总统和总理要分家那首歌的继续。

政治形势中心主任西蒙诺夫说,普京的建议将被看做是除梅德韦杰夫的现代化之外的另一种选择。这是为大选提出的纲领。多数人会支持普京。

言辞犀利再向西方示强

【法新社莫斯科4月20日电】在有关普京可能重返克里姆林宫的传言纷纷出现之际,这位俄罗斯总理今天在向议员的讲话中,对西方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提出了警告。

普京在国家杜马说:“我们必须独立而强大。在当今世界,如果你软弱,别人就一定会来对你的前进方向指手画脚。”

普京在此次全国电视转播的会议中承诺,要在2020年前让俄跻身世界经济五强。他表示,到2020年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3.5万美元,超过意大利和法国。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4月20日报道】普京今天在国家杜马发表讲话,这似乎是在为他参加2012年总统竞选做准备。

普京坚持说,俄罗斯必须保持强大才能抵御外来威胁,他还赞扬了自己取得的一长串成就。这种展示力量的行为被视作一个信号,表明这位强有力的领导人打算明年重登总统宝座。

【美联社莫斯科4月21日电】普京为俄罗斯的农场主、蓝领工人、军人、为人父母者和退休人员提供了希望他重返克里姆林宫的充分理由。

在昨天的讲话中,普京自我标榜为强大俄罗斯的捍卫者,并作出了关于改善普通人生活的一系列类似竞选纲领的承诺,从而发出明确信号,即他打算夺回总统宝座。

普京仍是更受拥戴的领导人。他的强硬言辞和反西方基调深受大多数国人欢迎。他们把他看作俄罗斯大国地位的捍卫者、自身安全和未来繁荣的担保者。

【《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4月21日报道】普京20日在国家杜马作报告时告诫议员,美国并非像他们想象的那样一切都好。

普京说:“看看他们的外贸、财政赤字和债务。我们没这些东西,但愿今后也不会有。他们的做法很简单,启动印钞机。政府通过印钞票来筹钱。而这些钱却撒向整个美元区,也就是全世界。我们可没条件搞这种无赖勾当。”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4月20日报道】普京说,美国的经济政策无异于“无赖勾当”。他20日在俄国家杜马发表年度讲话时说:“对我们的美国朋友来说,一切都不那么好。”他让议员看看美国的贸易收支。美国的进口大于出口,长期债务和年度预算赤字不断增加。

 他说,在经济困难时期,美国投机取巧。他指责美国印出更多的钞票,使世界市场充斥贬值的美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