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渐是英明之举
防微杜渐是英明之举
“防微杜渐”是一个成语。《后汉书·丁鸿列传》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和帝即位时仅十四岁,由于他年幼无能,便由窦太后执政,部份大权实际上落入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等人手中。他们为所欲为,密谋纂权。司徒丁鸿见到这种情况,便上书和帝,建议趁窦氏兄弟权势尚不大时,早加制止,以防后患。他在奏章里说:“‘杜渐防萌’则凶妖可灭。任何事情,在开始萌芽时容易制止,等到其发展壮大后再去消除,则十分困难。”和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太尉兼卫尉,进驻南北二宫,同时罢掉窦宪的官。窦宪兄弟情知罪责难逃,便都自杀了,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宫廷政变。
以史为镜,春秋时期,有位名医叫扁鹊,他碰见蔡恒公,发现蔡恒公已经有病在身,于是诚恳建议他早日治疗,蔡不听还错怪扁鹊,后扁鹊又两次拜见蔡恒公,两次再建议,刁蛮的蔡侯就是不予理睬。终于有一天,蔡侯体痛病发作,急找扁鹊就治,扁鹊却知道病入膏肓,已无药可治而逃掉了。扁鹊见蔡恒公的事例告诉我们,有病要早治,有事要早防,要防微杜渐,杜绝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在医学上,防微杜渐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中医十分重视早期诊治疾病。《内经》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任何疾病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高明的医生应该趁疾病轻浅的时候治疗,若疾病已到深重,会变得比较棘手。《内经》还生动地比喻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中医把一个医生是否能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当作判断这个医生医技是否高明的标准,提出“上工治末病”。上工,即高明的医生。
这个成语故事启示我们:隐患要及时清除,以免酿生更大祸端;疾病应及早治疗,以免给机体带来更大的危害。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早在1929年12月,他就对红四军中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等错误观念提出批评,并对症下药,逐一提出纠正的方法。1942年至1945年,他领导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素质。1949年在全国解放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告诫全党要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建国后的1951年5月,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党内首先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以功臣自居、贪图享受、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以及少数人的贪污腐化、违法乱纪行为,以做到警钟长鸣。针对刘青山、张子善等大贪污犯的出现,毛泽东同志严正告诫全党:必须严重的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对腐败分子轻者要批评教育,重者要撤职、惩办、判处徒刑,直到枪毙一批最严重的贪污犯。在公审刘青山、张子善之前,有人讲情。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毛泽东同志从“社教运动”、“包产到户”等一系列事件中发现,党内存在着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并毅然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同志不愧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关于反修防修的一系列教导,至今仍让人们感到振聋发聩。
(作者名LYQ454545从今日起改为:江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