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的孔子像搬家是民意
来源:中国信息网 作者:郭国荣
http://www.cnsafe.org/a/shehuipinglun/2011/0423/12922.html
4月20日从国家博物馆北门外广场树立的孔子像悄悄搬走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圈蓝色挡板。迁入位于馆内西侧南北庭院国家博物馆雕塑园。据说,国博雕塑园将陆续安放中华文化名人塑像,第一尊完成的是孔子像。此前,因庭院建设工程未完工,孔子塑像暂安放在国博北门外小广场。目前,庭院建设已竣工,按设计方案,将孔子塑像移至国博西侧北庭院内。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九五之尊的高度在中国政治心脏,呆了百天之久搬家了。
上述当时是“暂安放”的说法,显然难以自圆其说。不说别的,就说那遵塑像的9.5米高度,就充分说明它原本就是打算建在北门广场的。只因该塑像树立以后遭受到全国各界群众太多的反对和强烈谴责,它才会这样快地就被搬走了。这只要从当时媒体的报道中就能看出来,以下是笔者在网上查到的新闻报道。该孔子像于2011年1月11日树立在国家博物馆北门外广场。报道称:“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
对于为何将孔子像树立在北广场,国博馆长吕章申曾说:“国家博物馆北广场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博作为积累与承传中国历史文化的国家最高殿堂,理应为这一重要区域增添光彩,增加与这一宏伟而庄严的建筑相应的文化含量。”对于一些网友对孔子像竖立在国博北门的不理解,吕章申当时表示,不能把孔子像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应多从文化的角度去诠释孔子像。他说,国家博物馆历史、艺术并重,得有厚重感,没有一个文化巨人,就显得没有文化,也没有历史。世界公认的四大文化巨人: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和孔子。“我们(国博)建好了,可以和西方大馆比肩了,而西方大馆门口都有自己的雕塑。”吕章申也表示,2010年全国两会的时候,有一些全国政协委员也给他提议,说国博门口应该有个雕塑。“我觉得有道理。不要什么都联想到政治上去,要从文化的角度去诠释。”
当初立的时候不是说“又添文化新地标”吗?而且在移走前,从没提过什么雕塑园,也从来没说过孔子像放在那里只是暂时的。这又是为何,正如网友所说,我真佩服记者的淡淡几笔,把出尔反尔,反复无常,急不择言,自打嘴巴,顾头不顾屁股的丑态暴露无遗。还用再做评论吗?再说任何话都是多余的了。
北京自由作家彭定鼎说,孔子主张的是一种表面上的和谐,他的和谐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代表的政治文化是有毒的、有害的: "孔子试图实现一种“君君臣臣、各在其位”的和谐。但这种理论的主张只有导致专制独裁和压迫。"
坦率地讲把孔孟之道弄到今天这种不伦不类的地步,对于立孔子像也好,搬走也好,对于我没有任何影响。有些人对立孔子像,欢天喜地,搬了孔子像如丧考妣,那就请你把孔子像搬到你家中堂里供奉,没有人反对你,公共场所,大道如青天,人人要观瞻,孔像不得独篡自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必如此自作多情。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反对把孔子像树在天安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说人民群众幼稚,反对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不错,孔子无疑是一个历史人物,他的思想和学说也有许多有益的东西,作为文化遗产要学习和研究。毛主席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对孔子学说应当“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该继承的继承,该扬弃的扬弃。孔子的塑像也不是不可以立,但应该在合适的场所和合适的环境。将一个“维护贵族阶级统治”的代表竖立天安门广场,无论从党的执政理念还是天安门的政治环境都是不合适的。
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做过不少对人民群众有益的好事,没有人否认这一点。人民群众只所以反对是因为,在于孔子的许多学说诸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礼之用,和为贵”,反对任何“犯上作乱”等等,这些思想与企图愚弄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阶级思想珠连璧合,而毛泽东思想觉悟人民,反抗剥削和压迫,追求民主、平等的精神,必然使他们如坐针垫地视如洪水猛兽;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社会主义国家,而孔子则是封建社会的代表,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所以,人民群众当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在国家政治中心的天安门广场附近立孔子像。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共产党人,是从批孔起家的,但是我们决不能走前面他们的路,批了再尊,这是不行的。加上现在贫富差距极大,官场腐败横行,广大人民群众不得不联想到,在天安门树立孔子像者别有用心,是为了保护既得利益者的既得利益罢了。02年党的十六大就明确提出,反对既得利益者群体。
不管相关部门是迫于舆论压力寻找一个下台阶,还是开始就是临时放置,现在孔子像进了雕塑园,好!这是民意!(文/郭国荣)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