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地产建一言
政府地产新政施行近半年余来,只堵不疏,只有猛药火攻,没有固本培元。新政施行阻力巨大且收效甚微,近来又收紧对地产贷款,造成民间高利贷死灰复燃对金融业形成隐患,如继续听任发展,对国民经济危害巨大。
近日,听说一朋友欲效法黄怒波海外购地。名为投资,实为躲避新政,说好听点,叫企业转型。大量资金流出海外,甚为心疼。现在经济危机滞胀严重,物价飞涨。草民生活艰难。从小听说民为国本,老百姓连买菜都快要买不起了,何来拉动内需消费。将物价飞涨归于地产一业,实在是武断。地产暴热是何人造成的?溯本清源,历届政府政策缺乏长远规划和导向使然。一味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才造成今日之果。冰冻三尺了,才来急火猛攻。我窃以为甚为不妥。
众所周知,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差距巨大。京沪广及沿海发达地区房产暴热之时,老少边穷地区却十室九空,人都没了,地产热从何来啊?而现在新政,全国一刀切。把刚刚因京沪广及沿海发达地区分流转型而投入到老少变穷及二线城市地区的投资断然隔断。“三套房禁买”政策把刚因周边旅游带动的房产投资也同时扼杀,严重的打击了广大老少边穷地区及二线城市地区的经济。我窃以为这房产新政应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将热钱投资通过政策导向于这些地区,才能拉动内需。这样的好处,大量农民劳动力可以回归家乡,从而让他们能够就近就业,人旺业兴,富民强国。即减少了大城市的压力,也变相的遏制了房地产在大城市的过热投资。作个通俗比喻就是让经济发达地区的胖子不在吃补药,而让积弱的老少边穷及内地城市的瘦子能够吃点补药。
地产行业作为社会百行百业之一,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起的作用众所周之。地产老板的财富之总和,可谓富可敌国。这是事实。地产犹如中药里的名贵药材的一种,用得好与不好,全靠政府这个医生来调配。全国的地域经济犹如病人,何病当用何药,开多大的剂量应因病施治,而不可一方医遍全天下啊。
回头我们来看信贷紧缩政策,信贷紧缩政策,本意为抑制物价和打击房产投资过热。这里我说的是打击而不是遏制。也就是说这项政策对物价飞涨不是打击而是遏制,而对房产这个行业不是遏制,而是在打击。当前经济投资,热钱投资不只在房产一个行业,比如汽车行业的盲目建设,即浪费土地资源,又造成汽车行业产能过剩,大量汽车的销售,也造成了城市道路,环境以及能源特别是气和石油能源的大量浪费和消耗。城市道路的压力过大,造成城市对道路进行加宽加多加大的再改造工程加多。这样势必造成开山取石,挖沙,水泥等等行业进行大规模发展,工业地产加进一步扩大。这样所谓的遏制地产业,也只是遏制了住房地产这一小块。而根本无法解决炒作土地价格上涨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也解决不了环境恶化、资源浪费以及特权贪腐等社会问题。滞胀问题也得不到缓解,还造成在热钱大量投资在这一单一行业上的情况下,信贷进行重复投资。从而火中泼油,经济很难实现软作陆,民生艰难。老百姓有钱买车、无钱养车、无路开车、无地停车将进一步加剧,致使拉动内需成了一句空话。生产严重过剩,经济危机将进一步加重。从而导致股市等一系列反映,影响到信贷回收。
回顾新政,皆是二战时期,美国新政的翻版。这个政策早就被历史证明,在二战后的西方经济危机爆发中已经失效。现在我们却把人之敝履当做我之至宝,可笑可叹,苦了芸芸众生。
我家珍宝,马列主义经济理论,却被有些人看作毒药猛兽,闻之色变。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要突破这一瓶颈,就必须跳出西方资本经济学说的桎梏,回归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所谓“抓大放小”的理论现在事实证明,是多么的错误和荒谬。“抓大”形成垄断,垄断形成权利贪腐和政治寻租代言,“放小”让几代人为之奉献的国有资产进了特权者的包包,本是国家之财富,全民共享的剩余价值,变成了一小部分不劳而获投机者的私人财产而得到法律保护。这造成劳动人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困难处境。住宅地产商们,皆是这时将国有之土变为自家之地,或以地贷款,或炒地谋利才有今日之果,从而形成以投机谋利、唯利是图、以金钱行贿为能事的社会丑陋风气,贪婪暴劣、无知无耻、背信弃义、卖国求荣、淫邪奸盗、豪取抢夺才肆掠神州,人不以为耻反而为荣,争相效仿。才造成今日这样的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