滠水农夫: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晚唐诗人章碣写过一首《焚书坑》的诗:“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毛主席很重视这首诗,曾专门吩咐秘书查实诗的作者,并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毛主席说:“秦始皇怕秀才造反,就焚书坑儒,以为烧了书杀了秀才,就可以天下太平,一劳永逸了,结果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毛主席的话揭示了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那就是决定历史发展进程的不是少数拥有知识的秀才精英,他们可能最多起到宣传号召的作用,而真正决定历史发展进程的则是像刘邦项羽那样逼上梁山、揭杆而起的广大人民群众。秦始皇纵然能焚书坑儒,但其暴政迫使人民不得不起来反抗,这就是哪里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秀才杀得了,而人民杀不尽,于是暴秦也就必亡。我们从中可以领略,这首诗是对唯物主义人民史观的肯定,是对唯心主义精英史观的否定。
毛主席的话今天听来,仍然意思重大。联系到现实一些现象,更是给我们启迪。今天也有些人像当年的秦始皇一样,大搞“焚书坑儒”,企图通过虚无、改写历史,污蔑人民领袖,抹杀共产党的革命性,抹杀中国人民的革命历史,他们以为这样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人民从此处于醉生梦死的麻木之中就不知反抗了,从而也就可以一路畅达资本主义的理想天堂了。可是,他们不会想到的是,他们的图谋不会逃出“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的历史规律。不要说人民已经从实践中、从反面教员下懂得了领袖的伟大和革命精神的可贵,就是现实社会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也会促使人民的普遍觉醒和反抗。而一旦人民团结组织起来,一切反动统治者的末日就来临了。
像秦始皇那样企图通过封锁思想、杀掉个别异端分子而达到江山永固的目的,注定是极端的愚蠢的,也是必定要失败的,可惜正如说烂了的一句名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难道历史活剧还要一再重演!
201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