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招生为嘛这样累?——答《我目睹的清北招生怪相》 附文:我目睹的清北招生怪相
清北招生为嘛这样累?
——答《我目睹的清北招生怪相》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刚刚完成招生的最后任务,拖着疲惫的身体趴在旅馆的床上。每天晚上1点多睡,早上7点起,全天要么在车上休息要么在考生家里和学校介绍专业。这是我的第一次招生经历,假如我是在这次经历前看到《我目睹的清北招生怪相》一文,我可能会举着双手双脚点赞,然后大骂招生办xx,毕竟愤世嫉俗最是容易的,不是么?经历这次招生经历,再看到这篇文章过后,我心里满是辛酸和愤慨,当作者闲坐寝室谈论天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在清华/北大享受的一切也有我们招生办的默默耕耘。
本文的中心思想无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而已
怪相一再议:谁知道学生的初心?
在怪相一中,《怪相》的作者总结道“中国招生,有一个很大的困境……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初心时……这是更大的悲剧。”,大体是说由于招生工作太功利,以至于没有让学生找到“初心”,所以学生就“悲剧”了。且不说“初心”是个啥玩意儿,在座的不管清华北大还是其他学校的同学扪心自问,你当年知道你喜欢的是啥专业吗?不是说那种似是而非的知道,而是指从内容的了解到感情的融入,恐怕没有几个人敢鼓着胸膛说是吧。那你觉得现在的专业是白学了吗?你喜欢现在的专业吗?
我并不排除有极少数人真的有所谓“初心”并坚持到了最后,但绝大多数人入学前并没有真正的专业概念,而且即便有了概念,在有实际的学习和经历以前,大家也很难判定喜不喜欢。我当年刚入学的时候,对我们系的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包括我在内,好多同学都觉得“啊,xx系和我想得完全不一样,我要转系”,事实上学校也是允许转系的,清华的大一末,转系成功率相当的高;但事实上大一下就4个同学转系,我们一个系有88号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过后,大家才真正了解这个系是干嘛的,自己能干嘛,是否真的不喜欢这个专业。绝大多数人的状态是,相近的院系其实都差不多,都有牛逼之处和可黑之处,自己的院系即便不是特别喜欢,但也觉得待着还不错。
我是怀疑所谓“初心”的普遍性的。即便是有“初心”,那“初心”是谁能确定的呢?在《怪相》一文中作者显然认为自己能找到学生的初心,但真的能吗?如果你能,那为什么家长不能呢?同样的,考生自己能否到自己的“初心”呢?人们可能会说,学生喜欢的就是学生应该选择的“初心”;但学生是个人,他这时候喜欢语文,那时候喜欢数学,一段时期喜欢理想主义一点,一段时期喜欢现实主义一点。考生和家长二者都以为找到了“初心”的并且内容并不一致的时候,分歧很正常,极端一点的就会发生争吵。与其是责怪清北招生办沟通介绍没做好,不如说是考生家长本身价值观的不同导致的差异,这样的“怪相”只是少见多怪罢了。
怪相二再议:专业资源也不是大白菜
我不知道《怪相》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幼稚地认为:专业名额都是充分的,只要你喜欢,就应该并且能够得到它,就好像看到路边快饿死的人,去问他“你应该吃肉,不然会饿死的。”资源假如是充分的,那就没有排名的必要,清北也不用看考生,只要考生喜欢,每年清华3000考生可以全部读建筑系,但可能吗?专业资源也不是大白菜,是有限的;只要是有限的东西,那么你就要设立一个分配的规矩:要么是先到先得,要么是“强者”先得。当资源有限的时候,我们只有按照这样的规矩,让一部分人拥有优先选择权,另一部分人则只有局限的选择权。全社会的资源分配大多不也是这样的规矩么?
另外在此澄清一下,《怪相》一文作者表述的关于清北招生只看分数选专业可能不太准确。当然,你的分数高,选专业其实并没有什么限制,想学经管就学经管,想学机械就学机械,没差别(孩子他爸妈的意见就别扯到我们身上了);如果分数不够高,那么有些专业肯定没戏,因为状元们都要选,你在目前的“规矩下”选择权利是要低一点的,这也很正常。事实上并不存在我比你大一分,我就死死吃定你的情况,因为除了“强者”优先的规矩外,往往还有“先来后到”规矩的补充。另外如果你确实不喜欢你目前的专业,那么就努力补课,从入学开始每年都有机会转系,其中大一末转系最为合适,除了成功率高的原因外,还既能有一定成熟的思考,又能不耽误学业。
怪相三再议:谁也输不起
招生过程有龃龉,这是客观的,尽管《怪相》的作者极力表明自己是中立的,但看到你把所谓T大黑材料贴出来的时候,我还是想问候一下你的安好。至于P大的黑材料我这里比比皆是,真实性也能保证,但主观性也和《怪相》作者的材料一样强,所以我也不想献丑了,因为这样玩很low很没意思。
不管是P大还是T大的同学,当你们在微信圈里冷嘲热讽我们清北招生的时候为了拉拢高分考试向打仗似的,你有没有想过你为啥为进清华/北大,你全家为啥会希望你进清华/北大。是因为北大文学盛名,是因为清华科研强国?那为嘛不去复旦,不去哈工大(我真诚地觉得以上两所大学文科和工科也很厉害)?
《怪相》的作者其实说对了一半,抢高分学生实际上的确也抢了分数。清北的分数线是凭空而来的,它是根据确定的报考学生的考分而决定的。所以,少招一个高分学生,有可能招生分数线就会低那么一两分;少招的高分学生越多,那么分数线就会越低,以至于清北在某些地方招生分数线相差二十分以上。假如以后你的孩子去报学校,你发现清华往年的分数线是670,而北大的分数线才640,你优秀的孩子会对哪个学校有好印象呢?
考生也是一种资源,考生和家长是分配者,清华和北大是资源的被分配者,分配的规矩是考生和家长自己定的:哪个学校越好,我们就报那个学校;什么是好的标准?看分数线咯。
抢高分考生我们也很累的,尽管我们内心是希望所有喜欢清北的孩子都能进入学校里来,但分配的规矩就是这样,我们作为被分配者,退一步可能是海阔天空,也可能是万丈深渊。
Ps:《怪相》作者写作可能很随意,前文说尊重考生的“初心”,后面又说道“我们看不起的学生”。再次澄清,这只是作者个人的想法,并不代表清北学校的意见。
怪相四不议:因为同意。
Ps:没必要非举T大不对的例子说明问题,真的,因为真心互黑很low很没意思。
怪相五不议:原因同怪相四
Ps:差点没忍住,但我还是忍住了╮(╯_╰)╭。
华丽丽分割线——————————————————————————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然后去吃饭。
别人骂我太疯癫,我笑他人呵呵呵。当大家想当然把招生期间发生的一系列现象推在考生家长和清北招生者身上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自己也是所谓“怪相”的缔造者和遵守者。人人都应该平等自由的发展,那凭什么你能在城市有补不完的课,留守的孩子却只能承受贫困与孤独;人的价值不应该用金钱衡量,那为什么人命却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你的那些想当然的空洞的悲愤和忧伤,在没有经过现实沉淀之前不过是些无病呻吟的罢了。
目前的规矩就是这样,“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强者逻辑,不管是高考里分数高,还是竞赛里身体好,还是市场里资本大。我是不喜欢这种逻辑的,我也希望像《怪相》作者一样对现实观察敏锐并且富有正能量的好青年能够确确实实改变这种情况,而不是破而不立,仅仅愤世嫉俗罢了。
附文:我目睹的清北招生怪相
招生时候,我一直在想,我们在把一群什么样的学生招进北大,我一直认为,学校在选择学生,学生也在选择学校,作为招生组,应该做的不是怀揣一个把学生拉进北大或者清华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做事情,更多的是将自己知道的信息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在打破信息壁垒的情况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用一位师兄的话讲,叫找到初心。然而,在招生组持久地工作,目睹了越来越多的怪相,我忍不住问自己,我的初心去哪了?
怪相一:家长和孩子在招生组面前吵架
其实对很多招生工作而言,这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作为家长,总是喜欢经管类计算机等容易就业的,作为孩子,或许是真的兴趣爱好,或许是单纯的逆反心理或许是出于对经管类厌恶选择抵抗。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家长不了解孩子,孩子自己也不了解自己,那么最后很可能在这个事情上双方都意气用事。
讲个的极端案例,一年之前,我回去某省招生,一个孩子分数很高,已经确定填报北大了,但是在专业上,妈妈认为女孩子读经管类容易就业,但是孩子想去读理科的专业。当时在招生宾馆,已经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说:“我要填北大物理”,妈妈说:“你要是敢填物理,我就不认你这个女儿”。一番僵持之下,当天没能填报志愿,回家之后,女儿打电话找了一堆支持她的亲戚,妈妈也找了一帮支持她的亲戚,当我接到孩子父亲电话去她家的时候,看到两拨人马在家里对垒的剧目当真是比戏剧更戏剧。
当我把这个事情发到网上的时候,网络上一边倒地谴责母亲,但是我没有,作为招生人员,我更理解孩子的心理更多地不是真正喜欢物理,而是出于对一个强势母亲的逆反心理。最终,我帮孩子填了元培,让她先花一年去了解自己喜欢的和讨厌的专业,一年之后再做抉择,前几天她告诉我,她已经选择了经济方向。
中国招生,有一个很大的困境,学校不了解学生,学生不了解学校,学生也不了解自己,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初心时有两种可能,一是顺应社会上观点,这样必然诞生一大批所谓热门专业。第二就是很多学生把逆反当成自己的喜欢,结果进大学发现其实那些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这是更大的悲剧。
怪相二:清华北大只看分数,不看学生
招生以来,一直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我试图给每个学生找到自己合适的专业,甚至有时候会去给他争取一个他的分数上不了的专业。所以我一直在招生中被批评,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招生工作人员,我还是一位学生的师兄或者兄长,我要对得起他们的一声老师或者师兄,我不希望他们有一天会后悔说,如果当年我填报了xxx学校或者专业就好了。
但是,招生以来,我听到最多的是,“你这个分数填报xxx有困难,要不你试试xxx。”第一次听到是在我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当时听到这句话就觉得莫名悲哀,在北大待久了更不觉得招生这句话习以为常,反而更绝刺耳,我们的目的不是给每一个分数找到它对应的专业,我们是给每一个人找到他最适合的归宿,这个过程在我看来是神圣的,而不是像在菜市场买菜那么市侩而功利。
到现在,这种状况越发明显了,今年招生,一个孩子本来和我签好了化学专业,我知道那是他喜欢的,虽然我作为一个文科生根本听不懂他给我讲的那些,但是作为一个高中生自学大学化学,并且能够跟我井井有条地讲上半个小时,我坚信他真爱化学。但是昨天,他打电话告诉我,他想去光华,因为他父亲认为化学不实用。更可悲的是,我旁边的另一位招生组人员为了留住高分,直接答应并且鼓励他去光华了,我应该觉得难过吗?
怪相三:清华北大争抢高分
我说的是,清华北大争抢的是分数,不是学生,不只一年,不只一次,我听到招生老师吐槽某某学生有性格缺陷,就算来了北大/清华也会xxxxxxx,但是因为他们分数高,所以我们还是要拉下脸去跪舔一个我们看不起的学生,而且要跟清华去抢一个连我们都看不起的孩子,就因为他分数高。各种专业优惠,各种陪吃陪聊,甚至连大把大把的银子都扔出来了,对,没有人嫌弃钱少,但是他们真的需要吗?
我们是在招生,不是一笔买卖。据说今年清华在某省都开出了20万的状元价码,xx,都能在五道口买个厕所了。这笔钱,我看了一下,是从教育基金会流出的,作为教育基金会,不是应该资助那些更需要的学生吗?20万可以让五个清华北大的贫困生生活质量在大学四年上两个水准,能够给北大一个宿舍的浴室系统更新一次。
为什么要给钱,因为要跟隔壁争,因为要争一个状元,别说钱,脸都可以不要,可是值得吗?今年招生出了这样的事情。
看看战况,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尊重的隔壁吗?再反问一下自己,这还是我们温文尔雅的P大吗?为什么要为一个高分搞成这样,身为国内TOP2名校的脸面何在?
无外乎一个小师弟在朋友圈吐槽,“现在招生已经不看脸了,只看分数。”
怪相四:家长坐地起价,两边要钱
对于此类家长,我真的是无言以对,把孩子当做筹码,两边要钱,昨天跟北大联系,承诺2.5W,然后告诉清华,清华说4W,再告诉北大,清华承诺我们4W了,你们看着办,然后北大继续加价,再拿着北大的金额找清华,循环往复,直到把孩子卖出一个满意的价格。
对于这类家长,我真替他孩子悲哀。人不是商品,不是你在菜市场讨价还价的筹码,“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可是作为家长的你呢,在你看来,你一直在找招生组求证一件事,我的孩子有多值钱呢?家长把孩子的优秀物化为名次、价格,你有没有想过会对孩子造成多么大的伤害。
一个师弟经常问我,师兄,如果有一天我成绩不好了,我还优秀吗?对了,他是院系专业GPA第一,他还有一个每天打电话问成绩的母亲。我能怎么回答,尽管这样的母亲是少数,但是以我接触的家长,大部分其实都有这种倾向,只是轻重而已。所以,在这里,请求各位家长好自为之。
怪相五:两校互黑
我一直都很难理解那些清华黑北大的,因为有一些还是我经常喝酒撸串的好友,还有的甚至已经研究生保送北大了,然而进了清华招生组,这种黑简直已经丧失底线了。面对清华经管,北大光华是渣渣,连什么人大金融都不如(拜托,请先搞清楚光华开的专业,用你的经济学来比较一个商学院的经济学,有意思吗?)北大元培硬伤多,北大文科太虚无,北大师兄不给力,在北大读书太复杂,高官巨富家庭太多,只有达官贵人的后代才能过的好,至于北大,什么清华只是工科学校,清华遏制天性等等等等,面对这些,我真心只能呵呵,请不要让社会看到两所TOP2学校的智商下限好吗?
北大是一所好学校,清华也是,我很少见到北大清华真正毁掉一个学生的,如果有,怪自己。我有很多清华好友,还有一个清华前女友,甚至有时候我会觉得我比清华人更了解清华。我很喜欢清华,因而我不忍心因为自己一张嘴毁掉了一所好学校在一个家庭心中的名声。
可是呢?看看每年的招生的新闻,何苦如此。
最后,讲两个让我觉得心疼的故事吧。
今年招生,有一个孩子文科,分数超级高,但是高考期间,父亲被查出肺癌晚期,家庭很困难,我们一直不知道,聊天的时候,孩子也没有告诉我,没有跟我们要过一分钱,后来孩子的母亲偷偷告诉我,希望我们可以帮一些忙。最后,我跟小孩聊天,他说,不管去哪里,我都能过得很好,我的分数只是我能力的一个象征,不是我要钱的筹码。
还有一个小孩,拿着北大加分40分,但是自己的分数加上40分刚刚会出现在投档线上下,小孩和他的母亲每天过来,希望我们帮帮忙,有一次在招生组嚎啕大哭,说小孩一直想考北大,平常学习特别刻苦,只是高考感冒了,希望我们能够体谅一下。我很心疼,但是无能为力,甚至我会去希望清华从前面挖掉几个,这样这个小孩就有希望了。
写到这里,我已经发现,其中很多话都是在感情用事了,违背了惯常写论文的风格,可是我不想再改了,尽管这样会被同校的高逼格人士吐槽我不专业,但是就这样吧,我也任性一次。我知道即使写了也不会有任何改观,明年依旧如此,那么,我只希望一句话,我希望若干年后,北大还是清华心中的北大,清华还是北大心中的清华。
最后,希望每一个填报志愿的小朋友,都能去往属于自己的地方,在志愿填报系统关闭之前,作为师兄,送你们一句话,不管去哪,不忘初心,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北大也好、清华也好、复旦、武大等等都很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人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多大的努力。
顺祝暑假愉快,恭喜你们结束高中生活,可以挑战更加多元而精彩的大学生活。
(骂我请随意,不保证一定回复,妈妈说了,如果有人骂你,说明你还有做得不够好的,改掉就好,不要浪费时间争吵。)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