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简评人民日报社“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实践”

火烧 2010-04-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人民日报社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文章展开分析,重点探讨其目标明确性、历史现实结合及方法论运用,指出文章在价值判断和理论指导上的不足,强调理论文章需具备清晰标准与实践方法。

简评人民日报社“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实践”  

田忠国  

作为党的理论文章,我认为应该具备这么几个基本条件:  

一、目标明确、价值标准鲜明而且界线分明,让人一看就知道党是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标准。这个目标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标准,文章就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  

二、直面客观历史与客观现实,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明确某一个时段的目标,这样才能在求实的基础上,给全国人民一个向往的未来。反之,即不面对历史,也不面对现实,而是面对空无,结果就是一个大忽悠,不仅起不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还会离散人心,使全国人民失去希望。  

三、党的理论文章,特别是指导社会未来的理论文章,一要熟练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认识论,二要在此基础上,拿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论是分析客观规律的、预测发展(目标)方向时必须具有的方法,而方法论则是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好的目标没有具体而又符合客观规律、实现目标的方法,目标也可能落空,所以,二者必须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才能起到党的理论文章应起的作用。  

按照以上标准,我简析了人民日报社“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实践”一文。  

"党情的深刻变化,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特别是党的执政能力不能离开党的宗旨,离开党的宗旨就失去了执政能力。也就是说,党的执政能力是个党的宗旨管理能力问题,这是一。其二,“仰观使命之大,我们满怀豪情;俯察任务之重,我们充满自信。”仰观于天,俯察于地,是说明察社会或自然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使命,因为,完成使命的关键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宗旨标准,二是发现管理宗旨标准的客观规律,前者为道,为真理,后者为实现真理的方法。如果即看不到道,也摸不着法,使命与信心就不着边际了。其三,“执政能力建设,关系执政基础稳固”,执政基础一共有,一是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基础,即大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明确了这个,就是个理论基础问题,理论基础解决了,按照以什么为基础为谁服务的原则执政,三个基本点就解决了。三个基本点解决了,才能谈得上执政能力,但本文似乎没谈执政基础,到说了不少执政稳固,想不通怎么稳固。其四,“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法宝。”这又是个没有价值判断标准的理论。价值判断标准是理论文章的灵魂,用缺少灵魂的理论指导中国发展,即糊弄自己,也糊弄中央。  

因无暇细论,仅析数点,供党的理论工作者参考。  

当然,这样会得罪人民日报社和“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实践”一文的作者,但我想,人民日报社和作者如果不是只为自己负责,而是为党和全国人民负责,就一定不会怪罪笔者多事。也当然,如果按照现在流行的主流观点---为自己就是最好的为党和全国人民好比如,有些官员讲几句话就是二十万的出场费,党和全国人民就真的好了---看,我的思想、标准就很落后了,跟不上“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必被时代所淘汰。  

但是,无论“世情、国情、党情”在任何时候,如何变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变,也不会变,毛泽东晚年的科学原理没有变,更不会变。所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章,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晚年的科学原理,其中包括立场观点、价值标准,分析客观现实,才能真正建筑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办法,否定,随着时代的变迁,立场观点、价值标准随之变迁,淘汰了立场观点、价值标准,并非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的理论创新能力,而是亡党亡国之兆。  

2010-4-13  

附:人民日报社“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实践”  

http://bbs.qstheory.cn/viewthread.php?tid=22874&extra=page%3D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