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文革经典——革命样板戏的内涵需要继承挖掘
——革命样板戏的内涵需要继承挖掘
2009-6-3
一切尽可以加以批判,好的继承,不好的扬弃,坏的,说清楚坏在哪里。但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许人说,更不能以一种沉默、不争论把一段历史切割、埋藏。
对于中国文化革命时期的革命样板戏,更不应采取这种不理不睬的“埋葬”手段。因为,那是中国革命的一段“经典”乐章。
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龙江颂》、《奇袭白虎团》、《海港》和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哪一部不是一种革命时代意义上的经典?
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说什么毛泽东时代压制了文艺创作,其目的就是说毛泽东时代是个专制的时代,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都觉得不值得一驳。毛泽东始终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对于人民利益的重要性和政治倾向。没有这样的倾向和根本立场就不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了。毛泽东始终压制、批判那些有害的阶级斗争熄灭论,以及一切借革命成就掩盖中国阶级斗争的论调。毛泽东时代的文艺代表就是这些样板戏,大力弘扬人民的无私精神,高尚的情操,强烈的革命要求,旗帜鲜明的阶级立场。正是这阶段的文艺,开始不同于传统的“王侯将相”占领文艺舞台的旧文风。
毛泽东对于文化的关注,是中国任何其他领导所无法比肩的,正是毛泽东从改变世界,改变人们意识形态“人性观”,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入手,在革命生涯中高度重视文化舞台,创造大量歌颂人民的诗章。建国后,马上组织清扫文化阵地,批判红学家对于革命小将的压制,掀起批判胡风集团的革命运动,批评《清宫秘史》,批判《武训传》。同时,表现人民革命斗争现实的新文艺不断涌现。
正如毛泽东一生不断呼吁人民团结起来革命一样,从延安时期就开始特别强调进行思想政治斗争。因为写作是写给人民的,毛泽东的文章都是那么朴实、风趣,并且深刻。我们读一读《改造我们的学习》就可以了解毛泽东是一个怎么睿智的大人物。
首先来说研究现状。像我党这样一个大政党,虽则对于国内和国际的现状的研究有了某些成绩,但是对于国内和国际的各方面,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们所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我们的许多同志却直接违反这一真理。
其次来说研究历史。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
我们现在是不是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呢?毛泽东始终不像某些阴谋家那样遮遮掩掩,毛泽东总是旗帜鲜明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隐瞒自己的阶级性。
其实现在的人比较自卑,因为毛泽东时代出的精品太多;而以后也许要几百年才能超过毛泽东时代的经典。因为目前没有办法超越,就是只好说“他们”经典太少,文艺生活水平太差,不像现在这样自由,可以写和说不负责任的书和话,可以扒光了衣服写东西,让读者读到让人脸红的文字而激动。如果以这个为标准,那么我们也认为毛泽东时代也是个专制时代,因为他们把我们的身体给专制了,把眼睛给专制了,把我们的耳朵给专制了,不让我们用身体写作,不让我们的眼睛看见黄色的海洋,不让我们听黄色的呻吟。
革命样板戏是经典,样板戏就是弘扬人民的首创精神。还原毛泽东时代先从看样板戏开始,从读毛主席读书开始。
革命样板戏就是中国新文化的经典,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强烈要求和大无畏精神。始终强调阶级、阶级斗争,强调印把子,强调领导权。被压迫的人民只有团结起来,掌握自己命运才能最终改造这个世界。
现在文学有太多的复杂性,原因就在于失去了把握阶级斗争这一纲领。为什么人的问题不解决,中国的文化界必然会迷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