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不争论主义

火烧 2009-06-0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不争论主义’展开,探讨其在科学与社会中的应用与局限,强调实验验证的重要性,并反思国际辩论与大国形象的关系,体现不争论主义的现实意义与潜在问题。

不争论主义  

      

小两口吵架,一方实在斗不过了,于是把桌子一拍,怒目圆睁,大喊道“再说,就揍死你!”于是一场灾难就这样平息了。这便是“不争论”。  

中国两千年来一直不争论,也没有人想去争论;被洋人的枪炮打破了大门,也就渐渐“不老实”起来,各种各样的争论声此起彼伏。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争论”吓怕了,尤其是二十年前又碰了一个大钉子,到现在,什么都成了“不争论主义”,真理就是真理,就是无可辩驳。  

别的且不说吧,单是物理科学上的东西,近来先是说以七十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能把几十千克的物体撞到二十米远,终究违反了科学原理,慌忙加上了一些小数点;但这种不争论并不高明,因为做做实验,就能判断这项成果的真伪。可是碰上没人看见的内部事情,就没办法用理论加以验证了,于是来个“发生语言冲突”,不争论!这就是社会科学的不科学之处吧:谁也没法处处安个摄像头;即使安上了,现在信息技术这么发达,录像的真伪又成了一大难题。  

因此,我们就没有必要争论了。人家内部发生的事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像小两口打架,你若是去劝劝他们,说不定还被整成“第三者插足”;不如将错就错,人家既然说不争论,就不要争论了。  

但天才的中国人就没有人在国际大学生辩论赛上一拍桌子,说道:不争论!下次再举行辩论会的时候,上来就说一句“不争论”,最好三个辩手都是那种人高马大的:你敢反驳?给你点颜色看看!  

我们不知道国际辩论赛上为什么没人提出不争论来,也许是因为面对的是外国人吧,需要表现出“负责任的大国”的风度。可见外国的文化比较落后,连这种远见卓识都没有;这进一步体现中国的繁荣富强:看,不仅GDP超过德国,不久就要超过日本;国民的素质,也是世界先锋,世界各国都得虔敬一些,要不然咱老爷的两万亿美元赏赐,可就没你的份了。  

当然,对于中国人自己来说,也得遵从“不争论”主义,一者显得大度,二者显得和谐。欧洲的教会当时就是“不争论”,谁敢违反地心说的意志,就得绑起来烧死。然而争论究竟还是有的,最终他们还是被迫承认事实。中国也不一定遵从,虽然有人说,需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这样就成为了中等发达国家;但是,一百年之后呢?一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了天堂,或下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指点一下方向。要不然等到百年大典的时候,社会精英们拿不出可行的方案来,只好低眉顺眼,祈求一些“人道主义援助”。不过这种方案也许可行,因为国际友人的待遇是丰厚的,就凭每年几万人加入美国籍的速度,按人口比例换算,应该不成问题;或者节省一些国人坐飞机的能源,直接把外国飞机开进来,说不定一下子就变成了“优等民族”。  

现在我也不想再对“不争论”说些什么了,因为这本身就是争论。人们也不需要再争论些什么;譬如竞赛取消保送,争论了将近半年,最后一句话“根本就没有讨论取消保送的问题”,也省得大家伙费口舌。想想看,争论得耗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干一些“有意义”的事;争论得耗费能源,不如节约下来盖几个“世界第一高楼”;争论还引起矛盾冲突,事情闹大了,说不定几千人挤在一起热闹一阵,不仅影响和谐,还堵塞交通,影响市民出行。  

其实仔细想想,不争论本来就是一种“大智慧”。还是说竞赛保送的事,最后取消了,说是“实行素质教育,维护教育公平”;不取消呢,也有“选拔尖端人才,促进科技发展”之理。两边谁都有理,开个辩论会也不见得分出胜负,与其争上一年半载的,还不如来个“一锤定音”,取出其中的一条理由来,事实就是事实,谁也别争论!  

因此我们被“不争论”吓怕了,“中心”和“基本点”都明明白白写着呢,谁敢争论,先送进去改造一下思想,“重新做人”。实在不行,就送进精神病院:少数服从多数,你一个人提出的那些东西,就比得上全国那么多专家学者?显然是患了精神疾病,专业一些,可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  

但是,中国两千年不争论,一百多年争论,三十年不争论,根据相似原理,不争论的时代一定表现的差不多。据称我国宋朝时的人均GDP超过两千美元,果然是盛世,说不定比现在还兴盛,谁知道那时候有什么秘密科技?而甲午战争时我国GDP是日本的四倍,为什么战败了,需要主流经济学家们解释一下,并按照“不争论”的原则写入历史教科书。  

如果解释不出来,那就非得要争论一下了:一百多年争论,争论出了什么?而在不争论的年代,又出现了什么?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教科书上的东西产生了疑惑,因为字里行间密密麻麻排满了“不争论”!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去争论!  

譬如吧,现在有一个物理理论,因为创始人的名气,传遍全世界被奉为真理,且不问这个名气是说来的,买来的,或是发表论文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争论!但是,如果鉴于自身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唯唯诺诺,姑且承认,是孱头;如果反对这个理论的创始人,或者推测他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不论正确与否,先来一篇万言文,批判一下伪科学,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人的名利的,接受一切,拿出几个仪器摆弄一阵,填上几个数据,公开声明支持,那当然更是废物。“不争论主义”者显然不是这样的。  

这些人有一种信念是不可争论的,那就是永恒的真理。任何人造的理论,都是可以争论的;唯独客观事实,确凿无误,不可争论。人造的理论不符合客观事实,就要争论,让真相大白于天下,却不在乎是否有手枪顶着脑袋;但有人篡改事实,伪造数据时,就又要“不争论”:客观事实争论之后,往往变成了“人造事实”,真理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实验数据不符合理论,也不马上发表文章进行人身攻击,只是认真研究,确定实验正确无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才揭穿理论的谎言;揭穿了漏洞,也并不气愤的找上门来,甚至要单挑,只是默默地继续研究,提出自己的理论,却不弄“世界科学家公认”的玄虚。只有错误的理论本身,除了留下几份送进历史博物馆,供后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其余的大可以送进废品回收站,重新利用。还有那个制造虚假理论的人,大可将其赶出科学院大门为是,要不然,“不争论主义”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既要争论,又要不争论。这两者是必须融于一身的。我们要或使用,或毁灭;或赞扬,或批判。这两者之间是没有中间道路可走的。那么,科学自然会成为科学,民主自然会成为民主。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争论,灰尘不会自然跑掉;没有不争论,真理不会自然来到。  

   

李氏盛唐 2009年6月3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