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会计核算体系的变更看企业社会主义性质的消失

火烧 2008-12-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8
文章通过会计核算体系的变更,分析企业社会主义性质的消失与资本主义企业建立的关系,探讨公有制与私有制在财务表现及劳动者角色上的差异。

从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变更看企业社会主义性质的消失

位卑未敢忘忧国

记得在大学刚学会计的时候,并没有现在的所谓企业会计准则,也没有什么资产负债表,而是资金平衡表。资金平衡表左右两边是资金的两种表现形式,左边是资金占用,右边是资金来源。但这种报表在大二就变成了资产负债表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浑浑噩噩的,在就学以及之后从事会计工作的十多年里,我并没深刻的感觉过这种核算体系的变化正是社会主义企业演化为资本主义体系的的财务写照,认识到这一点是在最近思考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本质而得来的。

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的企业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也就是说企业的生产资料是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在企业形成最初的资金必然是国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拨付,那么这种拨付以什么来定义呢?在原先的资金平衡表里定义为最本义的资金来源。现在我们接触到的企业核算体系里,被定义为实收资本。

尽管只是两个词汇的不同,但却是两种本质绝然不同的社会体制的资金性质的反应。

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必然在分配方式上也体现公有的社会主义特征,其创造的财富或曰实现的利润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劳动者作为国家的主人,理所当然地享有分配权,只是这种分配权并不以直接的实物或货币的方式体现,而是劳动者作为国家的主人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和福利,比如劳动权、受教育权、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福利待遇等。

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由于其本身就是为了追求盈利而设立的,所以以投入资金的份额作为分配收益的依据,也就是按资本分配,其创造的可分配利润归资本投入者即股东所有,劳动者尽管是这些财富的创造者,但只是作为雇佣工人来存在,是没有参与财富分配的权利的。

由此可见,在企业会计核算体制上两个简单的名词的更换,却代表了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的建立,也见证了企业社会主义性质的消失和劳动者从主人翁伦为雇佣工人的角色转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