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把毛主席请回家
父亲,今年63岁,是一位见证共和国成长史的农民,父亲也是一位有近三十年党龄的老党员。父亲忠心热爱毛主席。前些年,在妖魔化浪潮中,我也曾多次给父亲灌输毛主席的“专制”和“饿死三千万的历史”,但一直也没有撼动他对毛主席的热爱。他的这种质朴的爱是怎么来的,我一直没有搞清楚。父亲能唱红歌,这也是他带孙子玩耍时的亮点之一,抱着孩子唱红歌,高兴时还给孙子高呼“毛主席万岁”。我过去对父亲对毛主席的感情是不以为然的,自从05年对毛主席重新认识以来,我和父亲经常交流的主题之一就是谈毛主席了。一谈毛主席,他的精神头就特好。当然他对改革以来的,物质改变也是认可的。尽管他只有初中文化,但现在我发现,他质朴认识的共和国,还是蛮辨证的。反倒显得我以前对毛主席认识走了极端,也对改革认识有点走极端了。对毛主席的热爱,诸如flg、基督教、佛教等诸多思想都不曾侵袭动他的立场。有时,我很羡慕他这代人,有个坚定的信仰,一生不变。也羡慕他们是共和国开国的一代,见证了一流政治家是如何深入人心的。父亲,读书不多,对毛选、毛语录倒是随时可以引出来的。尤其在教育我们时,一直赞成毛主席说的年轻人应该到大风大浪中成长。看到一个普通的农民党员,那种韧性、那种胸襟,我就感慨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怎么就教育不出来呢?
父亲对毛主席的朝圣心情,体现在去毛主席纪念堂,那年从我这回老家,路过北京,他与母亲一起去了纪念堂,他很激动。去年,父亲和我们党校的同志一起去了延安,看到了毛主席当年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对过去听过的共产党员名字在他们的墓前也感叹万端,反倒显得我们这些文化人不太虔诚了。在枣园,父亲还特意请了座毛主席的铜像带回来。
我在琢磨:毛主席为什么在父亲思想中扎下那么深的根?
他们那时常翻毛主席语录本,常在田间地头跳忠字舞,常在劳动之余唱红歌,常在饭桌上早请示晚汇报,常在生产队的集体会议上相互辩论。父亲也在工作队工作过,也曾经在文革中参加过批斗会,也曾戴过毛主席像章,家里的水杯、脸盆、强画、门帘、家具都有毛主席的印痕。两位在外工作的工人哥哥,也常寄回些毛主席的相关著作、纪念品。父亲还曾在的集体企业干过,公社干部蹲点、拖拉机耕地时等相关的公仆他都接待过。可以说,前半生都没有离开过有毛主席的日子。让这种朴实的农民遗忘自己的记忆是太难了。
虽然,今天有些人对薄熙来的唱红、引毛主席话不以为然,但那确实是毛主席培养的千千万万的接班人工作做到家才出现的。我关注薄熙来也是在父亲那里开始的,父亲因偶然的机会接触过当年与文革中帮助过薄家的一位老太太,对当时历史的记忆与共鸣,薄家成为他们见面交流的话题,这也熏染了我对薄熙来的关注,进而也将他们放入到千千万万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背景中去考量,我觉得支持他们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接续父辈们扛过的旗帜是我们未来的走向。我理解了父亲请回毛主席像的心情。为国为家,继续延续前辈的道路,都该旗帜鲜明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走下去。
看到更多的人在找回毛主席,我知道民间蕴含的能量正在重新聚集,而无产阶级的对立面的命运也许真的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