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减持为哪桩?
国有股减持为哪桩?
虽然我国的经济体制被冠以社会主义的头衔,但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的的经济体制同样不可避免的产生过剩危机。只是对这种危机似乎找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方式,那就是举债。我国大量举债的过程,一方面产生了一个拥有大量货币资本的金融资产阶级,另一方面在官僚体制下竞争力相对低下国企,逐步退缩到拥有行政保护的少数几个垄断领域,并大量负债。09年1月国企的负债率已经达到57.7%,而且还在增加。由于其他经济领域的资本已经饱和,因此这些过剩的资本就产生了向国有企业所在领域扩张的需求。这些过剩的资本一方面要求国家开放被国企或者国有控股企业控制的经济领域,一方面想通过购买国企的股票来控制国企,并不断通过其代理学者,或者直接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国有股减持。
有研究表明,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0.5,是一个贫富差距十分严重的国家。因此有少部分人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其中就包括了在银行体系内的巨额货币。即使以最保守的估计,这少部分人所能动用的有效货币资源也在15万亿元以上。这少部分人形成了中国当今的金融资产阶级。由于这些巨额货币属于过剩资本,而现有的股市规模已经无法吸纳更多的资本进入,因此这些资本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一些过剩资本流入地下钱庄,另一方面则进入房地产市场吹起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而地下钱庄遭受了政府的打击,房地产市场又绝非长远之计(因为是泡沫早晚要破裂的)。这个阶级现在似乎已经达成了内部共识,与其再自相残杀,不如拿国企开刀。他们用为其代言的学者在经济改革的方向上诱使政府放开对国有股的控制,或者用其控制的媒体攻击国有企业的行政性垄断。他们将私有制经济扩张的过程称为国退民进,并且把国有股减持的问题提升到战略的的高度,认为国有股减持不是问题。因而他们已经开始思考国有股减持的法律问题了。
他们认为:“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攻坚阶段,国有股减持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改革攻坚难题这时出相机浮出了水面”
他们认为:“企业改制就其实质而言,是经济机制的转变和企业制度的创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际上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私有化有理。
他们认为:“在实际过程中,与其各家国企各减少10%的国有股份,哪家都不能实现“政企分开”,不如将一部分国企的国有股份减少到足以实现“政企分开”的数量限度,先在这些企业中实现运行机制的转变。正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但是这种“断其一指”的美妙的改制方法遇到了通钢难题所形成的政治阻力。于是另外有人就告诉大家:“是分光吃光?我说不会。国有企业,国有政府的股份让出来给民营进去,社会投资率没变,无非是股份的持有人身份变了。而且我让出来股份,钱给财政,给老百姓刺激消费,消费慢慢扩大,反过来又刺激投资,国民经济慢慢趋于良性循环。所以这是好事。比如对弱势群体、低收入群体,想尽办法让他们享受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绩的果实。”因此,不存在杀鸡取卵的问题,无非是把共产党帮广大工农经营的公有制经济卖给私人资本家经营。卖的钱还可以一次性地永久刺激消费。
所以在策略上他们改变了那种歼灭战式的“断其一指”的兼并国企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国有股转持的持久战方法,和大小非解禁的浑水摸鱼方法,并且已经开始取得战果。与兼并国企相比,在房地产市场的闹腾也就只能起到配合的作用。只是在中国的金融资产阶级与他们的美国朋友取得一个个辉煌战绩的时候却发现:“国资委成立六年来,国有企业业绩水涨船高、全面飘红。李荣融完成最出色就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中央企业国有资产从2003年的约2万亿,增加到了目前的5.5万亿,翻了一倍多。”于是,胡萝卜与大棒都砸向了国资委。
在国有企业方面,带着内部腐败的官僚体系,踏上了市场的漫漫征程。结果是经过了甩包袱运动、股份化改造运动、管理层赎买运动、兼并重组运动等一系列的运动之后,龟缩到少数几个领域。在市场的进攻之中,搞起了重点防御,利用行政手段,建立起了私人资本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坚固炮楼并美其名曰国企航母。
对于国企这种利用行政手段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私企是坚决不会买帐的。他们义正严词地指出:“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竞争中,在新一轮的国进民退的浪潮中,明显就是采取了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不平等的竞争原则,多是采取强制的行政手段达到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民企,民营企业大都是被迫退出的。”并且“学界和决策层必须对国有经济和国有资产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更深认识,尽量避免利用宏观调控或别的名义打击民营经济。要更深地意识到“国进民退”的趋势一旦被强化,会给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后果。”
面对这些指责,国企的老总十分委屈“我在国企呆了20多年,国企的许多进步到目前为止外界并不了解,到现在,必须把国企当企业看。如果到今天还去纠缠国企是不是企业,社会也太不进步了!”这位国企老总不明白的是,虽然羊披上了狼皮,并装上了狼的尾巴,但却露出了羊的牙齿。私企的老总可以为保卫自己私有的财产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国企的老总可以这样保卫国有财产吗?私企可以让工人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并连续3个月不放假,国企可以吗?私企可以在只有很少安全设施的情况下让工人采矿,国企可以吗?国外的私有资本可以用武力去开拓市场抢占油田,国企可以吗?私有资本敢于宣称他们没有原罪,国企可以吗?改革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忘本呀。改得连自己经营的是公有制企业,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财产都不知道了。一个是公,一个是私,两个严重对立的事物硬要说成是一样的,怎么可能?
造成国有经济全面萎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 :特别是以来,官人们对自己特别的地位产生了特别的爱。于是感情战胜了理智,看不到国企要成功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而不是在工人头上当老爷。由于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失去了依靠,因而就产生了悲观主义情绪:认为央企的老总之中没有能力特别出众的巨星;认为央企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走出去",而是能不能"过得去";认为在中国总经理好找董事长难寻;进而更悲观地表示未来民企肯定会收购兼并我们。忘记了工人阶级就是企业的主人就是董事长。我们的官人们除了悲观以外还有一些矛盾情绪"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国企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我,现在我们国企搞好了你们还是骂呢?”这是可以理解的,国企搞不好人民骂你们,党中央骂你们;国企搞好了资本家骂你们,新自由主义者骂你们。我们的官人们主观上要让阶级和谐,但阶级斗争的现实总会在不经意间反映在头脑之中。
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斗争被隐藏于太平盛世的和谐氛围之下,于是十佳资本家和十佳农民工都被cctv请上了电视台。高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这种声音下,国家的主人——工人、农民成了弱势群体,需要曾经的专政对象的慈善事业予以帮助。我们的精英们为了让弱势群体继续弱势下去,一方面制造幻想并宣称没有阶级斗争,一方面说:“这个世界,满街都是钱,遍地都是女人,谁能够下决心就能够争得赢”让群众斗群众,让人们争相做资本的奴隶。鉴于我们的精英们取得的伟大成绩,因此对国有企业的兼并就可以向前推进,由胜利走向胜利。只是“只有普京这样的强人,才能够应对俄罗斯私有化之后的那种局面,没有这样的强人的话,我们必须要稳妥地进行改革。”现在, p民们可以认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了。
2010-1-12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