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政文摘(26) 2009-06-03
网络时政文摘(26) 2009-06-03
东莞色情氾滥 花街柳巷 愈扫愈黄
东方日报/东莞色情氾滥,本栏曾多次抨击,终引起有关部门注意,近日在东莞掀起一波扫黄行动,只不过这样一阵风式的扫黄到底能起甚麽样成效,很值得怀疑。正如网民所说,「听说东莞要扫黄,嫖客们都笑了。」
金融危机之下,百业萧条,但色情业却更加兴旺,有全球性都之称的东莞,更是撤销了禁演钢管舞的禁令,各大夜总会和桑拿浴室更加「有声有色」,变成男人的乐园、女人的海洋。
在全中国,类似东莞这样成规模、连锁店式经营色情业的,可谓没有第二家,「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东莞非男人」,东莞这个东方的阿姆斯特丹,之所以短时间内色名鹊起,一方面是当地工厂妹踊跃加入,新血源源不断,嫖客滚滚而来,正所谓「十万佳丽下岭南,百万嫖客上东莞」,如此壮观的寻欢场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都极为罕见。
另一方面就是官商勾结,整个东莞的官场生物链已形成以权护色、以色赚钱、以钱谋权的怪圈。东莞桑拿、夜总会的背后,都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纠葛,与官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係,甚至很多色情场所本身就是那些书记、镇长、公安局长的私人产业,官员们的招财树。在这样的靠山背景之下,东莞黄色娘子军,试看天下谁能敌?
花街柳巷 愈扫愈黄
东莞的色名,老百姓早有非议,当局每年在上级的督促下,都会进行所谓扫黄行动,但每次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风头一过,照样春色无边,愈扫愈黄。更可笑的是,当东莞镇镇都有夜总会,村村都有桑拿浴,皮肉生意红红火火之际,东莞居然在去年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先进单位,见过滑稽的,但实在是没有见过如此滑稽的。
色情业已是东莞的城市名片。东莞的发展理念与其说是科学发展观,还不如说是色情发展观,其所谓的腾笼换鸟,更像是纵情声色,那种灯红酒绿不夜天,莺歌燕舞乐逍遥的场景,早成为东莞的城市性格和魂魄,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即使有杏林国手再世,亦无力回天。色情业彻底绑架了整个东莞,使东莞的前世与将来都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东莞的普通老百姓更是蒙受无尽羞辱。曾经诞生过民族英雄袁崇焕的英烈故里,如今已沦为烟花柳巷,英雄地下有知,亦要放声悲哭。
东莞要扫黄,先要治官,从上至下,更新换代。官员不治,色情不绝。目前,重大安全事故都要进行问责,但奇怪的是为何东莞色情业氾滥却毋须问责呢?难道都被东莞老闆们的不义之财买通了?想想那些堕入娼门、整日以泪洗面的良家女子,看看那些在人间地狱中苦苦挣扎的性奴雏妓,难道上级政府都是铁石心肠?
太阳报:野蛮拆迁无人性 官商勾结逼民反
内地野蛮拆迁,弱势群体往往投诉无门,江苏宿迁一家人忍无可忍之下,拿起砍刀反抗,砍死一名拆迁人员后被捕,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网民纷纷表示同情。
据官方媒体报道,当日上午,宿迁市八名拆迁公司人员在三名小区物业管理人员陪同下,前往拆迁户王春勇的姐姐家「做工作」,反覆敲门一直未开。拆迁公司工作人员仍在门外做解释时,拆迁户家中三人「情绪激动」,突然持凶器冲出来对拆迁公司工作人员乱砍,致一名拆迁公司工作人员当场死亡,多人受伤。
这则报道漏洞百出,如果是为了做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为何要出动八名拆迁人员和三名小区管理人员?这麽多人到底是去「做工作」,还是去暴力威逼呢?既然拆迁户不开门,为何要「反覆敲门」呢?难道「反覆敲门」就会让拆迁户「情绪激动」吗?诸如此类的疑点,显见背后大有文章。
谎言掩盖不住事实。有目击者称,当天拆迁人员都身怀尖刀。另一名王姓邻居表示:「这伙人天天来,夜里也来。砸门、用胶水堵门钥匙孔、往牆上泼油漆。多次打骂该拆迁户的家人,连七十岁高龄的老太太都不放过,把腿都打断了。」事后该小区住户将楼下和门口围得水洩不通,为拆迁户抱不平,并联署请愿书,控诉拆迁公司惨无人道的行径,要求政府查明真相。
忍无可忍 亮剑还击
很明显,王春勇一家人是在拆迁公司持续不断的骚扰刺激下,忍无可忍、让无再让,被迫亮剑进行还击。「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王春勇一家从受害者变成杀人者,这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巴东烈女邓玉娇手刃色官一桉是何其相似。
难怪王春勇一家赢得网民一面倒的支持。有网民称:「保衞家园人人有责!」还有网民表示:「全力支持,砍死这些侵略者,你不砍他们,他们就会砍你!」还有网民感叹:「老百姓真难啊,又快成水浒了!该出手时就出手!」网民们对野蛮拆迁有多恨,就对王春勇一家有多支持。
网民情绪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的丑恶。自从房地产热之后,野蛮拆迁新闻便此起彼伏地见诸报端,冲击老百姓的神经。由于开发商有权有势,黑白两道通吃,特别是有腐败官员做后盾,往往无恶不作,半夜三更出动推土机将房屋夷平者有之、光天化日之下乱打乱杀者亦有之,既有放毒蛇、扔石头这些阴招,也有当面恐吓的明招。很多拆迁户家破人亡,一夜贫困。
野蛮拆迁的过程,实质上是官商勾结、逼民造反的过程,王春勇一家持刀杀人,便是逼上梁山的结果。在暴力的威胁下,再顺从的蚁民,都会变成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
丢脸自取自招
今次朝核危机中,北京是国际政治威信受挫最重的一方。朝鲜和美国、日本、韩国玩溷的,撕破脸面,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六十年来大家就是宿敌,只有斗争,无面子可讲,也无诚信可言。朝鲜今次重伤北京,重挫北京的国际政治威信,是中朝关係史上前所未有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和前苏联公开闹翻,金日成起初保持中立,中苏两边都不得罪。后来中国爆发文革,毛泽东彻底「反帝、反修」,朝鲜倒向苏联,和中共关係紧张,也不过是鸭绿江边高音喇叭互骂,但骨子里没有伤。毛泽东、周恩来知道,金日成是想从苏联那里多拿援助,才跟在「苏修屁股后面」骂几句。
七十年代初,「美苏合作」,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有「出卖朝鲜」之嫌,援助也减少。金日成很恼火,派身边人到北京「控诉苏修」,要求声援。很快,周恩来高调访朝,一夜之间鸭绿江两岸拆掉高音喇叭。周恩来在朝鲜受到盛大欢迎,双方又热泪盈眶的大谈「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那次周恩来还措词严厉地正告美日韩,若敢犯朝,北京绝不会坐视不理。
那次「修复」之后,中朝关係大致平稳发展。有时还很热烈,有时也起风波,但不会影响大局。故在世人眼里,备受孤立的朝鲜,对全世界都吹鬍子瞪眼、不卖帐,只有北京能从正面影响她。当然,北京对此也付出沉重代价,要对朝鲜提供无休止的援助。
儘管如此,平壤对北京实际上是不满的,内心深处很有保留,一是平壤明白北京的援助并非「无私」,而是想让平壤顺其意、听其话,并以此作为和美、日、韩打交道的筹码;二是金正日看不起中共改革开放「走资本主义道路」,丧失社会主义原则立场和「美帝打得火热」,甚至「对美卑躬屈膝」;三是金正日看透了北京实用主义外交背后不讲原则的「软骨头」,对谁都不敢真翻脸。不要说美日了,连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都不敢惹,何况有百万大军、正在发展核武的朝鲜?北京今次丢脸,实乃自取自招。(东方日报:柳扶风)
乐极生悲亲民骚
重庆北碚区低保户朱某家人状告医院失职,获判得值,医院须赔偿近十万元。这宗普通不过的医疗事故索偿官司,原来涉及一宗叫人哑然失笑的「亲民事故」。
朱某有日感到身体不适,被送院治疗。两日后,所属社区的领导忽然到医院探望,除送上慰问金外,还答应给他报销部分医疗费用,朱某当场激动得热泪盈眶。领导离开病房不到十分钟,他的病情突然加重,出现严重的头昏、乏力、胸闷等徵状,经抢救后不治。家人指医院失职,将对方告上法庭。
法院指朱某有病在身,因外界因素出现情绪激动,爆血管死亡,自身应负主要责任。医院已发现他罹患高血压和冠心病,却没叫病人控制情绪,也没开降压药,未有尽告知义务。
领导探病变送终。如果当官的不是「忽然亲民」现身病房;如果慰问金早两天送到家人手上;如果医疗费如何报销有明文规定,而不是领导的「恩赐」,朱某就不会感到一切来得如此忽然,可以安心养病,何至于喜剧变成悲剧?
内地官员愈来愈喜欢扮亲民,时时有亲民之语,天天有亲民故事。朱某医疗费未报销、自己先「报销」的悲剧提醒当官的,虚情假意往往会弄巧反拙,亲民故事很可能以「亲民事故」收场。
百姓不需要皇恩浩荡式的亲民,更无兴趣在官员的政绩骚充当配角。有公平和公正的制度,基本人权受到尊重,权力法律的制约下运行,社会保障制度对穷人、富人、乡下人、城市人统统一视同仁,这才是他们心目中的亲民。
想起那首旧歌《爱你变成害你》:「甚麽是情,甚麽是爱,为甚麽爱会变成害。我爱你变成害你,万种恩情变祸害。甚麽是好,甚麽是歹,为甚麽好会变成歹。我爱你变了害你,千番好意竟成歪。」不识好歹的亲民骚,还是少做为好。(太阳报 谢文达)
英报:拐骗犯盯上中国女孩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5月31日文章,原题:拐骗犯突袭中国女孩 在中国,男孩遭拐卖的现象一直存在。但近年来,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想要男孩的家庭将女婴堕胎,从而导致农村女婴出生率降低。《英国医学杂志》最近报道称,中国男孩和女孩总体出生比例为124∶100,而在某个省份,这一比例竟然高达192∶100。
这样,拐骗来的女孩便成为这场残酷交易中越来越值钱的商品。警方和官方媒体表示,许多被拐卖的女孩都是被那些想为自己未成年的儿子寻找未来儿媳的农民或者想娶不带嫁妆的年轻媳妇的男人买走的。
公安部表示,每年都有2000至3000名女童和少女被拐卖。一名被拐女孩的父亲李发明(音)说:“我吃不下饭,媳妇每天晚上都哭。”他的痛苦心情表明,中国许多年轻父亲如今已经同他们的女儿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不再像他们的上辈人那样认为“儿子是福,女儿是负担”。
云南某政府部门官员袁晓音(音)声称要采取更强硬的应对措施,因为“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犯罪集团拐卖”。上个月,中国公安部正式启动第六次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专项行动,并公布了全国十大拐骗犯通缉名单。与此同时,公安部还在全国建立起“打拐”DNA数据库来确认和核实失踪儿童的身份信息。
美国杨百翰大学的瓦莱瑞•哈德森专门从事中国婴儿出生性别比率研究。他说:“我从中国方面获知,此类绑架案的数量正在上升。有关数据清楚表明,幼童拐卖案件数量的明显上升说明,中国婴儿的出生性别比例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不禁使我怀疑,拐骗犯可能察觉到这个有利可图的新市场,并抓住了它。”
打击此类罪犯的难度很大。有人呼吁对购买儿童者同样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因为他们认为,儿童拐卖市场之所以得以存续,与这些购买者不无关系.(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