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维护中文的自主
汉语言的规范问题我已经呼吁了,对这个问题已经存心多年,我的想法得到相关的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和认同,很快就在网上发表了《汉语言到了该规范的时候了》。原以为自己是“先觉”了,可是在接触这个话题之后也就接触了这方面的网站,才知道著名作家、曾任文化部长的 王蒙 先生已经有言在先了。可见自己不是个闲得无聊没事找事的多事人,更不是杞人忧天了。可以说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已经混乱到不可容忍的地步了,到了非规范不可的关键时候了。但是,在严重的混乱现象中不仅仅是语法的方面,还有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中文的被入侵和被污染。于是,我又提出这样个话题:抵制洋文对中国文字的污染,维护中文的自主。
中文是世界上所有文字中最能简练、准确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交际工具。据说联合国的文件中,用中文印出的比用其它文字印出的都短。足见中文是很“科学”、很优越、很有世界性和生命力的,是应该很好地保持和发扬的。然而,作为中国人不仅不引以为豪,相反的却有相当多的一些中国人认识不到这一点,竟然不分什么场合,面对什么样的听众,在讲话和发言中都要说上几句英语,有的还比较负责任,说完后还来个自我翻译。这不正和那俗语说的“瞎子戴眼镜”或“脱了裤子放屁”一回事了吗?依我看,无非是显示一下自己的外语才能,或是赶个时髦,非此,还能说他什么呢?要么,就是崇洋媚外。有人曾经在美国用英语发表演讲,颇为美国人青睐,如果说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风采倒也无可厚非,说得过去;但是我却不能苟同。我却觉得这样不仅没能体现自尊,而且有失国家尊严。无论当年的毛主席,还是周总理,都没有这样的表演。他们不戴外国表,不穿西装,只坐国产车,不说外国话,难道他们没有风采,有失国家的尊严了?结论却是他们维护了自主,就不失尊严。应该说失去自主,是失掉了最大的尊严,是彻底失掉了尊严。我想无论是毛,还是周,他们都不是一句俄文、英文都不懂的。他们不需要这方面的掌声。倘若单纯为了赢得掌声的话,那是表演,不是外交。试想掌声和笑声能代表什么?当你观看一个耍猴的表演时,不也照样遇到这样的场面吗?但是,问题不仅仅如此罢了,到此完结。不是好说“导向”吗?这样导向下去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中国要走向世界也好,跟世界接轨也好,融入地球村这个大家庭也好,但是,必须保持中国的独立性,绝不能像盐粒那样融入水中就无形了。都失去自我了还谈什么接轨?我之所以把这个问题看得这么重,就是30年来的开放不仅仅失去了好多方面的自主,也包括语言文字的自主。经济的侵略不可避免的就是文化侵略。在开初的阶段我们还真的注意防范了,从日本的动画片《一休》开始,可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愈防愈烈,后来何止是动画片了?无论是哪个方面,什么样的问题,若不能防微杜渐,就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文化的入侵,对于母语和中文的污染,真的到了不可不抵制的底线了。老一辈东北人深恶痛绝的奴化教育,他们抵制在学校学习日语,不是说日语没用,就是为了打破侵略者把中国变成“东亚共荣”的殖民地的美梦。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华的一系列策略中有一条,就是让中国的青年人向往和接受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中国的新一代接受了,他们就成功一半了。这里的生活观念就是毛时代说的人生观。现在的孩子对肯德基、麦当劳比吃饺子还来劲。他们大多贪图享乐,向往美国,这就已经上套了。再加上当局放弃了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丢掉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树立和成年后的思想改造,不再提政治觉悟和阶级觉悟了,民族的道德水准滑坡。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个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人不为己”被视为“傻瓜”的价值观。于是文化、教育也都市场化了,说什么,怎么说,也都看经济效益这个唯一的标准了。既然能说,为什么不能写呢?于是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也都逐渐西化了。这不仅仅是少有的人少有的场合,而是到处可见,渗透到我们中国人生活方式和生活的进程中了。张嘴就是ABC,开眼就是DEF,从餐桌上到会场上,从家里到外面,从眼里到耳里。想躲都躲不开。今天不谈及太多,还回到一位老人给我的信文:
30年来,由于在蓄意破坏中国文化的外国反动势力的操纵下,一批为他们所驯养的所谓“精英”竭力为其主子效劳,中国的文字已经被严重地污染了。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已经把大量的英文字母加杂在中国文字中,使许多人看不懂了。这里只举出 2009年5月26日 《参考消息》报上的一些例子:
第一页:“潘基文对丹麦TV2电视台说”
第二页:“CNN国际频道”
第三页:“奥巴马外交中隐藏的D”
第四页:“GDP”“AAA评级” “豪华版Nano走俏印度” “Centrum Broking Pvt分析师”
第五页:“CAPE的负责人必须由参议院批准” “CALG将成为这个新办公室的附属机构”“主防空导弹系统(PAAMS)”
第十五页:“爱唱卡拉0K”
同日《参考消息》 “北京参考”
第一页:“CBD东至东四环”
第二页:“东南V3菱” “乐凯放弃LCD” “汉王OCR识别核心” “Word文档” “QQ号码” “Word/Excel” “国际注册特许财务策划师(FchFP)” “超过CPA、MBA”
第三页:“亚马逊Kindle” “索尼Reader” “电子书和PC、手机、MP4等” “支持Dxt、pdf、hunl、jpg、mp3等” “3G功能” “BBS” “PC” “MP4”
第五页:“MPA” “lBM” “CEO”
第七页:“至少5.0的IELTSC成绩” “EF夏令营”
第九页:“首款SUV车型” “RAV4和CR-V” “GBL生产线” “抢占MPV高端市场”
第十页:“RAV4” “ASIMO与京城小学互动” “奥迪A4” “奔驰C级”
为什么文化部、出版界允许出现这种故意塞进外文、故意不用中文的现象呢?
再看看电视上,什么CCTV、BTV,怎么就不能说成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呢?是中文全称明白,还是英文的字头明白?我们能为了简便把人们弄糊涂了吗?现在中国人懂外语、懂英文的究竟占人口总数的多少啊?作为主流媒体到底是在为什么人啊?
还有,出门就看见汽车上的牌子,已经各个都打印上了英文字母了。如“京LC2038”“京N……” “京LL……” “京LZ ……” “海B ……” “WJ ……” “军V ………”“军F …… ”为什么不可以用中文“甲乙丙丁子丑寅卯戊己庚辛”呢?
中国文字竟然如此遭遇,应该向那些如此崇洋媚外的准洋人大喝一声:“不许你们这样干!中国的语言文字不许玷污,不许破坏!”每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人,都应该行动起来自觉捍卫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负起责任,采取措施纠正这些坏小现象!
我非常赞成这位耄耋老人的观点,我也支持老人的建议和呼吁。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可千万不能葬送在咱这代人手里!我并不认为这篇文字是一点不妥都没有的,但是我还是要把它亮出来,以引起对国家、对民族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有识之士共同关注这个问题,携手努力,为规范和纯洁我们的母语和文字而共同奋斗!
此刻,我想起了头两天从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非常接触”节目中看到的:著名评书演员田连元在国外演出时,尽管外国人听不懂,但也跟着华人观众一起鼓掌一起乐的时候,他曾想,让他的弟子们学习英语,把中国的评书艺术传播全世界。可是有个加拿大语言博士却建议他收外国人为徒。他想,如果蓝眼睛黄头发的人也能用中国话说评书,那咱们国家的地位可就大大提升了。于是,他就收了大山为徒。从此他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开始培养外国弟子,希图通过他的这些洋弟子把祖国的评书艺术普及全球。作为艺术至上的艺人尚且坚守祖国的文化阵地,对于民族的无形遗产寸土不让,这种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难道不值得我们各行各业、各种身份的炎黄子孙或龙的传人猛醒和深思吗?当我写到此刻,六一国际儿童节要过完了。我从网上看见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和歌词: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
不怕困难,
不怕敌人,
顽强学习,
坚决斗争,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有个网友说,改革开放的一代也已是30岁的人了,他们也开始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了。他们肩上正负载着把中国引向哪里去的重任。现在的孩子们处在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阶段,学习什么,接受什么至关重要。现在30岁以下的人就是在接受这样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而我要说的他们接触的语言和文字的环境也是这样的。如果不赶紧扭转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这个民族,为了未来,净化一下我们的国语和文字是不能再迟疑再拖延了!人家朝鲜的文字都把汉字从中取消了一律用本国的文字了,咱们怎么能反其道而行之呢?可笑,可悲!
陶 冶
2009年6月1日 23:58时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