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失业率为何居高不下
我国失业率为何居高不下
目前人保部公布了我国08年失业率为4%,事后中科院根据自己的统计也公布失业率为9.6%,两者相差竟一倍多。根据国际惯例一国合理的失业率为3%—5%(实际情况中即使就业再充分也仍然会存在一部分失业),至于人保部的4%和中科院的9.6%尽管两者的统计口径略有不同但我更愿意相信后者更合理,因为我国失业问题甚是严重。(计算的口径问题,依据?)
就业是指处于雇佣状态以及自我雇佣状态—即自己经营从事有收入的工作;失业在我国官方的解释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或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经济学里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又包含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我国在宏观经济目标中首要的就是充分就业—愿意工作的人都处于受雇佣或自我雇佣状态(消除周期性失业),之所以就业如此重要因为就业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变量而且是一国政局能否稳定的重要基石。本人试图从经济学失业分类的角度去探寻失业率为何居高不下并提出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自愿失业—由于不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和条件而引起的失业,对自愿失业我们不作为讨论内容。
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者变换工作的季节性而引起的失业,对于摩擦性失业我把重点放在农民身上,从摩擦性失业的定义中让我有充足的理由把农民因农业生产周期与季节的冲突导致闲暇在家的这段时间视为摩擦性失业—我不知道官方统计过程中是否也考虑到这一点,根据就业的定义农民在有效生产时期内从事生产并取得一定报酬属于就业而在生产周期外又无其它能够取得收入的工作因定义为失业。从农业生产季节看冬季一般是属于淡季大部分农民都闲置在家不从事生产(少部分农民从事大棚作物可以忽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来计算一下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一年的失业率,08年我国乡村人口72135万占总人口的53.4%,而总人口中男性占51.5%女性占48.5%,0—14岁占19%,15—59岁占69%,60岁以上为12%,65岁以上为8.3%,假设农村人口中男性一年四季都外出务工,只有15—59岁女性从事农业生产,那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失业率为54.3%*48.5%*69%*0.25=7.268%(0.25为不能从事农业生产的冬季)仅农村的摩擦性失业率就为7.268%,事实上远不止这个数据,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无法得到就业,还有相当部分农民仅靠土地种粮收入来维持日常生活,经必要的开支后纯收入低于当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知官方在统计失业率时是如何设置统计口径的,理论上失业率是指愿意就业的劳动力总数中那些还没有得到被雇佣的劳动力的比例,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农村由于生活水平低60岁以上人口有相当部分是愿意参加工作。
结构性失业—由于不能适应经济结构变化与就业岗位的要求而引起的失业。在我国,我将大学生毕业后因无法找到与之所学相符的工作归纳为结构性失业。为什么这么理解呢,众所周知近些年来大学大肆扩招,每年有几百万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但我国经济形态决定了社会上提供的绝大部分就业岗位对劳动者技能要求很高,而对劳动者科学素质要求的工作占得比例很低,而大学生在校进行的高等教育无法对应社会就业结构,一般的制造业企业更倾向于中高职毕业生。我国生产企业多以代工加工制造业为主,企业本身对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重视不够,这就导致了企业对高等劳动者需求不足,这就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在校多是接受的理论教育,一旦毕业确无用武之地,毕业等于失业成为最好的讽刺。在官方尚没有关于此类的数据提供参考,但数据可想而知定是不堪入目。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举措就得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摒弃加工制造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鼓励企业搞研发,产品创新,自身品牌的建设,加强一整套供应链管理。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在当前我国表现的尤其突出,我国是个出口导向型国家,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很高,对外部环境及其敏感,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打击巨大,08年上半年国家公布我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相继倒闭,下半年的数据至今未公布,次贷危机是却是在下半年全面演变为金融危机的,可以想象此次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周期性失业是空前的。然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均衡,表现为总供给过大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一大阻力,我国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潜在需求巨大,但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挖掘潜在需求使之成为有效需求成为政府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中央政府显然对就业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把就业问题提升到了政治高度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并提出了一揽子的促就业方案,在此本人试着从自己的角度谈谈对该问题的见解。
从纯理论上来说,(1)由传统凯恩斯理论得出来的简单萧条模型中,假设总供给曲线是平行于横轴的,价格水平保持不变。自发消费增加或者自发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增加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造成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在价格水平不变时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引起均衡就业量增加。然而这一模型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一模型假设前提是总供给曲线和价格水平是不变的,我们知道,自发消费,投资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就必然会引起价格水平上移。结合我国实际来看这一模型也是不可行的,我国内需不足,投资和出口占GDP比重相当的大,假如再加大政府投资那不仅会挤压民间投资资本而且不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政府投资会引起价格水平的虚高,这在经济通缩阶段足以对经济恢复造成毁灭性打击。(2)英国经济学家发现的菲利普斯曲线(见下图)表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是反方向的,理论上通过该模型我们可以看到提高通货膨胀率可以降低失业率,但是菲利普斯曲线被后来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予以否定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不存在交替的关系,而且在经济低迷阶段通过提高通胀来刺激失业率的方法根本不可行,为什么呢,在经济
P
0 u(失业率)
P=g(u)
下降周期唯一能提高通货膨胀的措施只有加大基础货币M的发行,而此时此刻M的增加一旦流入到实体经济领域必会带来恶性通货膨胀届时会给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能针对我国特殊情况的理论体系。
中央政府08年提出4万亿刺激经济方案中明显偏向于对基建的投资,这在短期内可能对经济起到一动的拉动作用,但从长远角度来讲不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去年至今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高喊扩大内需,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整套扩内需的政策,这足以显示扩内需的复杂性和长远性。中国是个人口众多劳动力剩余的国家,在促就业扩内需方面方可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发达国家人均货币工资很高,一个人的收入能基本维持一个家庭基本的生活开支,拿日本为例,日本女性一般在家做家务照看孩子而男性在外工作。从这一点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我国失业率高的一大原因就是自愿失业率低,而导致这一原因就是人均货币工资低。所以提高工人货币工资是当务之急,但政府所能做的只是设置最低工资标准,不能对企业支付给工人报酬提出硬性要求。但本人认为生产技术的提高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关键!!
1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技术水平提高——劳动效率提高——货币工资增加(收入增加)——居民边际消费支出增加——总需求增加——经济供需结构趋于均衡,国民经济健康运行——投资热情提高——就业岗位增加
2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理论模型来证明:
W
R Y1(N) y 450
Y1 W1 P1(N)
Y0(N)
Y0 W0 P2(N)
0 N0 N 0 0 Y
(A) (B) (C)
P
AS0
P1
P0
AD1
AD0
0 Y0 Y1 Y
(D)
生产函数Y=Y(N)
就业量N R
IS1
货币工资W0/PO LM0
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单位劳动量增加使生产函数由Y0(N)为Y1(N)
IS0
时引起了货币工资由W0—W1=Pg(n)从而引起了需求曲线由AD0
0 Y0 Y1 Y
向又上方移动为AD1,产品均衡曲线也随之增加为IS1。 (E)
然而理论究竟是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才能有效解决问题。该理论说明的是生产技术的提高能使有效需求扩大。但中国特定的经济形态不能简单的运用这一模型,中国制造业仅仅是单纯的加工制造业。单纯的提高生产技术并不能根本的提高有效需求,因为中国加工制造业的利润是非常薄的,我们必须加大企业研发投资,产品设计投资,品牌创造投资,对供应链加强管理,使企业能获取产品主要利润而非简单的加工利润。只有在这样环境下提高生产技术才能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工人货币工资有效的扩大国内需求,而国内需求一旦有效扩大那中国经济症结将会解开,经济必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良性发展,届时就业问题就会得到根本解决。归结为一句话:生产企业转型,加大研发,产品设计,品牌建设力度,生产领域提高生产技术才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才能可持续的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
对于农业生产遇到的周期性失业问题唯有政府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弥补农业淡季带来的损失,同时得以低价出售,这样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还以文章开头的假设为例假设中国15 —59岁女性都在从事农业生产约为24132万人,假如每年通过提高农场品收购价格向每人多增加1000元,那总共只要2413亿元,而我国08年财政收入为32671.99亿元,占其比例仅为7.385%,也就是说只要花财政收入的7.385%就能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只要农民收入提高那农村市场必能有效的打开!到时我国宏观经济必能健康有序的发展!只有国内需求增加才能逐渐消化产能过剩的局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缺点,最终解决外部经济波动对我国造成的周期性失业。
当然这一切还需要很多配套措施一起实施才能保证其顺利运行,首屈一指的就是解决居住问题。高房价带来的社会危害和经济危害在这里不想多说。只想从就业的角度来阐述一点,一地的房价过高就会对劳动者形成一种挤出效应,劳动者应买不起房而放弃在当地工作转到房价相对较低的城市,这不利于当地的人才贮备和经济发展。解决高房价政府要做的只是加大保障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住房的供应,使其成为住房结构的主体,对这一点可参考新加坡的做法。只有解决住房为题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才能有效扩大就业量,利于社会稳定,提高人们的归属感。
相关文章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真的那么差么?我是刚刚被计算机网络技术录取的。求最客观的评价!谢谢啊、、、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沿革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有没有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路技术专业的学哥学姐啊 加个好友联络一下啊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我是重庆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科二年级学生。学的计算机网路。想报考自考的计算机网路(独本)能行吗?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高职高专学校排名
- 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商业类浙江工商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属于专科还是本科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好过吗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吗?都有哪些?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亲民技术学院详细资料大全
-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福建文科391能进的了福建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吗?
- 革命初期蒋介石为啥需要制造联共假象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