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国耻日
写在国耻日
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关东军在柳条湖炸毁铁路,诬指是中国驻军所为。而后立即出兵攻击中国军驻沈阳的北大营。“九一八”事变全面拉开序幕。
早晨起来,浏览了一下新闻,知道东三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依然拉响了警报,心里真觉得丝丝的快慰。“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又一次遭受异族全面侵略的开始,在此后的十四年里,日本军从关外打进关内,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了大江南北。无数的中国人不得不出生入死,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与侵略者殊死相搏。时隔八十年,历史的峰烟已经飘逝,但这一灾难性的事变却永恒地刻在民族记忆的深处。
积贫积弱的中国,历来都使列强垂涎欲滴。其瓜分中国的美梦,可以说直到八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破灭。中华民族在十四载的抗战中,付出三千万的伤亡,始摆脱了亡国灭种的厄运。这样的惨痛记忆,不可谓不深刻。却偏有一些好了伤疤忘了痛的良民,在一个自许的盛世里,梦呓着共荣的美妙,全然不顾日本犹在东海与中国的为难;全然忘记了直至今日,它们依旧在我们的领海中努力开拓,依旧和各种势力明里暗里的勾结在一起,企图遏阻中国复兴的步伐。有些地方,甚至已经迫不及待地为它们立碑作传了。在虚拟的网络里,为侵略者美言贴金的言论更是甚嚣尘上。我不知道,国耻日的几声警报能否警醒他们昏聩的头脑,使他们能于那凄厉的警报声里,看到流淌在民族历史简策上的一片血色。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在短期内就相继沦陷。国民政府在这一事变中的不抵抗政策饱受诟病。其后不论是“以空间换时间”的托词,还是“攘外必先安内”的高压政策,都无法消除人们对不抵抗分子的怨恨。百万山河,沦入敌手,三千万同胞沦为敌国的奴隶,日本成功地达到了“以战养战”的战略目的。每次我看到这一页史书,心头总是萦绕着这样的疑惑,如果当时国民政府倾全国之力抗击,东三省也许就不会沦为日军的后方战略基地。以日本四岛之力,也许与中国抗衡不了十四年,中国所遭受的战争灾难也许就可以早一天结束。从这样的层面考虑,所谓不抵抗的,以图友好解决争端的政策,其实是在导演着“与虎谋皮”,“养虎为患”的冷笑话。如果我们今天不继续对那一段惨痛的历史进行反思,吸取总结教训,历史事件就难免有重演的可能,纵观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往往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以现在日本参魔拜鬼的姿态来看,大和民族的侵略基因并没有因为战败而有所改变。经济侵略则更容易让人丧失防范意识,往往可以杀人于无形。我坚持认为,所谓的融冰破冰,不过是投放在自己眼前的烟幕弹,而烟幕弹后的敌国,也许已将枪口对着我们瞄了又瞄。以日本现在在东海与台海的作为来看,那简直就是肯定的事。
和平友好固然是我们所要的,但也得看人家愿不愿意与我们友好,一个尚称中国为“支那”的倭奴国,对我们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与这样的国家和人民讲求友好与和平,其实早就注定了我们屈辱的命运。极力鼓吹这种屈辱政策的良民,其心里也许早就忘记了“七三一”部队所制作的活体标本,还有无数惨死在鬼子屠刀之下的民族同胞。“九一八”国耻日的警报声,如能刺痛一下他们麻木的神经,则真是民族与国家之幸。
在这个国耻日里,我真诚的祈愿,“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样凄凉悲怆的歌声,能成为历史的绝响。时时警醒我们与我们的后人,还有那些已经陶醉在日本AV与动漫中的共荣醉客。
华丹
2011-9-18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