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死磕“
谈谈“死磕”
这几天,本人在红歌会网看到两篇关于“死磕派”的文章,一篇是7月15日刊发的文宇写的题为《“死磕派”黑律师事务所备查法律党集体“抗议”》的网文,另一篇是7月20日刊发的“环球时报”记者写的题为《这两天,中国突然遭组团“死磕”》的文章。仅从这两篇文章的题目中,我们会看到都有“死磕”这个过去少见的词汇,查阅百度:
词目:死磕
sǐ kē
北京话,就是没完,和某人或某事作对到底的意思。最代表性的一句就是“跟你丫死磕”,用于表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跟你耗上了的态度。
由于网络文化的发展,这个词不仅在北京地区,全国的网友,特别是青少年网友都开始使用这个词语,也使得它成为这个时代的“新鲜词语”。
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看,它好像是一个贬义词,窃以为不然,既然它表达的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好人坏人都用得着这样的做法和精神。既然如此,那它就是一个中性词。
从历史和现实中,我们会看到无论是人民起义的勇士还是抗击外敌入侵的英雄,他们都有这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勇气和精神。近代史上晚清和民国时期的革命党,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具有与敌人血战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死磕精神。在当代,神州大地上封资修的东西还有很多,这些东西正在危害着人民的利益,与这些东西作斗争,仍然需要发扬革命前辈这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死磕精神。
革命斗争所需要的“死磕”精神,含有“民不畏死,奈何与死惧之?”的因素,其根源出自一心为公,没有私心杂念,因为你要死磕,就必需付出代价,而代价的最高值就是豁出性命。如果你私心作怪,你是不会拿着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的。这是“死磕”精神的来源之一。
上面所说的革命的死磕精神是高境界的,其实对于古人和现代的普通人来说,“死磕”精神都是来自自己的心理极不平衡,甚至是自己的精神支柱折断。一旦自己正当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伤害,他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不平衡,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事人就会产生与伤害自己的人进行死磕的情况。
有人一定会说,北京市公安局查处的“死磕派”律师们并不存在以上两种情况,他们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才死磕的呀!这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种情况只是在即特殊的情况下才产生的一个怪胎。这种特殊情况就是大多数法官屁股底下都有一堆屎,因此就不敢惹事,他们一旦遇到死磕的人,尤其是律师,就不敢坚守法律的公平正义,就对死磕的律师给予迁就,因而使律师本来不能达到的目的却达到了。这样的情况出现以后,那些本来不能胜诉的官司的败诉方就都不惜重金来聘请这样的律师,死磕派律师的市场就打开了。随着市场的打开,滚滚的财源就流到自己的腰包。如果没有腐败的法官贪赃枉法,所有法官都能做到公正执法,根本就没有死磕律师的生存空间。
至于西方少数国家和中国的法律党对死磕律师的支持,那是出于他们反华反政权的政治需要而造势,苍蝇看到大粪要下蛆那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