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社会分配制度看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火烧 2010-01-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探讨社会分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指出精英阶层不劳而获,劳动群众生活困苦,揭示制度中的剥削与等级歧视问题。

有一首歌曲这样唱到:月儿弯弯,照高楼呀;高楼本是,穷人修呀;富人高楼,饮美酒呀;穷人流落,在街头呀……
在中国古代,形容那些剥削阶级的时候,常用的一个词语就是“不耕不织,锦衣玉食”。而现在的中国,我看比古代只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些拥有锦衣、玉食、名车、豪宅的人,同样没有一个是从事或耕或织的下层劳动群众。
精英理论家一般会用社会分工的不同来掩饰这一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因为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拥有房子的人不一定要自己盖房,拥有汽车的人也不一定要自己去生产,拥有衣食的人不一定要自己去耕作纺织。从表面上看,他们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再往下分析,我们就明白它的欺骗性:拥有的人可以不直接从事生产,但直接从事生产的人是不是拥有了他们应该拥有的东西?接下来,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能耕会织会砌墙以及从事汽车、家电生产的人,却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处在消费的边缘,他们非但不能拥有锦衣玉食名车豪宅,而且连起码的温饱问题有时都难以解决!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拥有的人不劳动,劳动的人不拥有,这不是剥削是什么呀?
精英们还说了:“我们是社会主义,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制度,多劳多得嘛。”
在他们看来,那些资本家、官僚权贵从事的是有价值的劳动,本应当获得较大的利益,而这些素质低下的下层群众大多从事的是简单劳动,理应吃不饱、穿不暖、住不起房、坐不起车、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在由他们自己制定的社会分配规则下,他们的利益被最大化,而劳动群众的利益被最小化。(这个“最小化”的底线就是不要使下层群众变成饥民,因为中国历史上那些揭竿而起的大都是饥民。所以,在一些特定的时间段,他们都要带着面粉食油去慰问一下困难群众,一方面缓解了矛盾,一方面又树立亲民形象,真是一石二鸟,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凭什么权贵们、精英们你们的劳动就成了有价值的劳动?凭什么你们可以过骄奢淫逸的生活?凭什么你们就成了人上人?凭什么你们就可以占有我们的劳动所得?
于是,我们就明白当下的社会分配制度其实是一种等级歧视制度,其中充满了封建主义的高低贵贱和特权等级思想。
于是,我们也明白了当年为什么会出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以及干部下放劳动锻炼等运动!毛主席他老人家是真正英明,他那时候就敏锐地意识到精英思想的苗头,他希望通过这个特殊的方式让那些干部和知识青年重新回归到劳动群众中来,但是结果还是失败了:在毛主席逝世后不久,在个别阴谋家、野心家的舆论导向下,社会上出现了所谓的“伤痕文学”,在这种文化思潮中,他们完全曲解了毛主席对他们进行挽救改造的好意,把上山下乡和下放劳动锻炼都理解成一种“整人”的运动,他们所吃的苦好像比在万恶的旧社会所吃的苦还多,好像我们的伟大领袖故意跟他们过不去,要他们去重受这“二茬苦”(他们的确想不通:解放前他们和他们的祖辈就当过泥腿子,而今他们得了天下,自然应该享福才是,凭什么又吃这样的苦?)。
在这里我要提醒他们一句:你们上山下乡也好、下放劳动改造也好,不过才短短的几年时间,有什么资格叫苦连天?我们的农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乡下,他们叫苦了没有?喊冤了没有?

附《中共中央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一文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1/06/content_2423470.htm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