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我宁愿喊你一声——老师

火烧 2010-04-05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以孔子为主角,回顾其思想、教育理念与文化传承,结合历史背景,展现其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体现‘有教无类’与‘六艺’精神。

  

我宁愿喊你一声——老师  

   

   

   

   

一  

   

公元二千零九年岁末  

在一场皑皑的冬雪覆盖中  

我来到了公元前五百一十二年的鲁国  

站在曲阜城头  

看那轮周游列国的马车  

在历史的经纬里  

一深一浅  

   

   

迄今二千五百多年了  

是年  

你四十岁了  

正值不惑之年由齐国返鲁了吧  

   

   

这一年  

你开始编修《诗》《乐》《礼》《书》  

在这之前  

你在周王室见到了老聃  

不知你们都谈了什么  

一个相礼老儒  

是你们彼此难以回应对方的内心吗?  

要不  

消极与向上

无为同担当

从此分纲

   

   

其实  

早在十年之前  

你就设立私学  

变学在官府 为官学官的世袭  

成为双轨  

你矢志为业  

开人类教育之先河  

从此  

“有教无类”  

开始得以传扬  

   

   

继而你    

又耗暮生之精力  

研《周易》  

撰《易传》    

作《春秋》  

让“共和”之典章  

由简牍  

变为经藏   

   

   

于是  

天下孔门  

少长咸集  

群贤毕至  

规矩方圆    

德行显彰   

华夏文化  

诸子争鸣  

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  

   

   

二  

   

伫立“金声玉振”牌坊前  

眼前顿生  

“夫子之墙数仞  

不得其门而入”的感慨  

在“勾心斗角”的古筑群中  

只见“宗庙之美”  

寻无“百官之富”  

莫非这  

就已“高山景行”?  

身虽已至  

心在何处呢  

难道这  

就是先生您的一生了?  

   

   

你原是宋国贵族的后裔  

先祖来自殷商的帝族  

六世以武传家  

三代边邑从戎  

家尊以武士著称  

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某个夜晚  

那轮美丽的月光下  

成全一个浪漫的天地合  

从此  

万古无长夜  

   

你三岁丧父  

十七母故  

七十子卒  

你五十岁布衣出仕  

以经世济民之情怀  

行匡扶社稷之大义  

持禄而不好谀  

当德政不张  

不及五年  

你弃官不就  

为实现治国安民之理想  

流放异国  

漂泊他乡  

   

   

你生在乱世  

饱经忧患  

你传授“六艺”  

变“器”为“道”  

敝精劳神  

奉献无私  

于是  

华夏文明  

历经了    

由典章制度向文化传承的    

生死嬗变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殊不知你是有国难回  

磨难坎坷十四个春秋  

你尊崇“握发吐哺”的周公  

一生追求  

“朝闻道,夕死可矣”  

“梦里不知身是客”啊  

明知难为    

而又为之  

   

   

你痴醉韶乐  

钟情弦歌雅韵  

乃至“三月不知肉味”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有位伊人    

在水一方”  

久远古朴的诗章  

时值今日还如此时尚  

赋比兴  风雅颂    

由你而存    

因你而长  

   

   

修身养性赋予诗  

立身之道在乎礼  

性情所成寓于乐  

天行健    

自强不息  

地势坤    

厚德载物  

你倡导的理念  

其实不是你的思想  

可你延续的  

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正宗  

在你之前四千年  

源于上古之文化  

因你而——    

一脉相传  

   

   

其实  

引“仁”入礼    

以“礼”释仁  

才是你对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  

当本源与表征  

原则与规范  

绝对与相对  

互为统一  

“仁礼合一”  

便是你的独创与开辟  

之后  

由“易”入“和”  

“和而不同”  

儒家思想体系  

从此  

无限功力  

   

   

三  

   

来到杏坛  

我仿佛又见到你当年的弟子们  

你教他们那些处事的方法  

做人的规矩  

还在朗朗的笑声中  

有问必答  

   

   

其实  

你的德行  

何止于杏坛呢  

你的善绩    

岂止在洙泗呢  

你游历于坊间  

弘道于平民  

最后落成丧家之犬  

也一笑了之  

大德大善  

以拯救天下为己任  

成就了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他们是——  

中华文化  

真正的第一批精英群贤  

   

   

史学家赞曰  

在世衰道微礼崩乐坏的年代  

是《春秋》举义旗  

剖析二百四十二年之周室  

微言大义  

让乱臣贼子  

人人得而诛之  

直至最后  

诞生了  

中国最早  

第一部史籍  

   

   

政治家称道  

一部《论语》足以治天下  

其实  

那只是你身后的缣帛附属  

统治者推崇《礼记》  

也仅仅是  

孔门弟子们追记的传遗  

这正好表明了——  

中华儒学的思想体系  

博大精深    

宏远广济  

   

   

于是  

在你的身后走来了  

曾  参   

子  思   

孟  轲   

荀  子  

王安石   

司马光   

朱  熹   

文天祥  

王阳明  

    顾炎武   

谭嗣同   

            梁启超  

等等   

仁人与君子……  

   

   

中国历代纪元  

表框的朝代里  

纵览东周五百一十四  

实是兵刃四起    

风声鹤唳  

横铺开来  

燕卫晋  郑宋齐  曹鲁蔡  陈楚秦  

并驾齐驱  

中间还杀出个吴前越后  

臣弑君  子弑父  

君非君  子不子  

中国史上最长之乱世  

你——  

以出世之精神作入世之担当  

谁人堪比?  

   

独善其身   

心忧天下  

“好学   

力行   

知耻”  

以布衣之身担当天下  

这一民族精魂  

引领了  

无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的儒生学士  

从古至今  

继往开来  

从此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家事国事  事事关心  

从此  

“粪土当年万户侯”  

走出了——  

历朝历宗真正的救世者  

一代圣哲  

来自湖南  

韶山冲  

   

   

所以  

我还是更喜欢《大学》  

喜欢——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喜欢这种“内圣外王”的  

崇高人格  

无我之大我  

博施而广济  

这就是——    

也应该是  

当下“共产党人”们  

身心修炼的  

三纲代表  

   

   

四  

   

大成殿前  

面对你高大的坐像  

我沉思良久  

四十三年前  

你颜面尽失  

庙宇可以被修复    

神像可以被放大    

但历史不应该被损毁  

心灵不应该有缺失  

中华文化的核心代表  

华夏子孙的情感纽带  

作为中国人  

我还是要为你  

致上一个  

后来者  

深深的敬意  

   

   

曾几何时  

当强盗  

用我们祖先发明的火药  

炸开清王府的后花园  

当国土  

在巴黎  

被他们当成分切的蛋糕  

当迪斯科  

蹦裂  

万里长城的城垛  

你——  

斯文扫地  

唯有叹息  

   

   

你是生不逢时  

死后显赫  

先圣  至圣  文宣王  万世师表  

春秋末期伟大思想家  教育家    

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古朝新代  

行礼如仪  

当布衣精神    

贤人作风  

被陪葬在当政者的统治中  

你便以“教主”的形象  

被摆放着  

供奉着  

此时此刻  

我宁愿把你  

当成  

一个普通的文化人  

一名熟悉文化典籍  

教人知书达理的学者  

在心里头  

默默地喊你一声:  

老师  

   

   

试问老师  

说儒家学说都是精华  

我不敢苟同  

因为细细翻阅过厚厚的《礼记》  

繁文缛节  

不知所云  

囹圄的局限性  

废然的时代性  

我即便批判后也无法吸收  

难怪骨头最硬的  

啃不动  

最后也只能留下  

“吃人”二字  

   

   

但是  

借反尊儒反对传统  

以反封建否定全部  

从而割断  

中华文化之命脉  

我同样无法认同  

就像现在有人  

借反对西方文化否定“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样  

企图用百年淹没1949年  

你要是复活  

又将何去何从?  

   

   

“先师有遗训  

忧道不忧贫”  

如今之世道  

科技飞天  

黄金浮世  

日叛纲常  

夜悖伦理  

基因变异  

男盗女娼  

再问一声老师  

你“居庙堂之高”  

还“则忧其民”吗  

你要是活在当下  

又将生何感想?  

   

   

在你身后  

政治儒学  

心性儒学  

官办    

私立   

繁衍而生  

叠梁架栋的鸿篇巨制有之  

积案盈箱的学术论著过及  

伴随着  

口舌之钝快  

主义之异同  

理想之虚实  

其中  

又有多少人呼亦呼者  

如同沙尘漫天  

看风驶向……  

   

   

其实  

不管是大胡子的共产主义  

还是祖师爷的“天下大同”  

这是道向一致  

并非殊途同归  

有人说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在这条路上  

华夏儿女苦苦求索  

多少仁人志士披荆斩棘  

到如今  

已经洪流滚滚  

旌  

旗  

浩  

荡  

   

   

五  

   

洙水桥畔  

“大成至圣文宣王”  

痕迹沧桑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居高无尚  

联合国教科文  

抚平了  

从历史走到现在的  

屡屡创伤  

消弭了  

噪声四起的  

熙熙攘攘  

   

   

有人说  

你的理论是灰色的  

灰色的理论  

具有很强的普适性  

要不  

年仅五载  

二百八十二所  

以你名字命名的书院  

如同弹导防御体系一般  

在八十八个国家设立  

时至今日  

你——  

真正的周游列国  

真正的    

名声在外  

   

   

我深知  

以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  

同  

二百多年的帝国实力作比较  

那是  

鸡蛋与石头的较量  

看谁比谁  

更有营养  

暴力用鲜血  

只能划出国界  

德政的施行  

才能最终赢得民意  

   

   

所以  

我们不能简单地  

追求利润效益  

历史文化  

才是日益增长的时代价值  

当落后就会挨打  

掴醒了民族的耳光  

一味追求GDP  

带来了理想和信念的危机  

就像“堕三都”  

欲达则不及  

当功利主义  

同  

人类的长远利益发生对峙  

科学发展观  

已经发出呼吁——  

道德正义必须重新建立  

我的祖国  

“苟日新    

日日新    

日又新”  

到了那时  

“车同轨  

书同文  

行同伦”  

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终将  

如约而至……  

   

   

六  

   

公元二千零九年岁末  

在一场皑皑的冬雪覆盖中  

我站在鲁国的曲阜城头  

看那轮周游列国的马车  

从眼前驶过  

它穿越时空  

历时  

二千五百六十年  

   

   

墙根儿  

一只可爱的小宠  

对着远去的车辙  

还在  

洁白无垠的天地间  

长一阵  

短一声……  

   

   

   

   

公元2010年 岁首研墨   

仲春挂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