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良心债早晚是要还,老农慧眼胜专家

火烧 2015-07-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7
文章通过老农讲述温州地区良心缺失与农业危机,反映社会诚信问题及未来粮食安全隐忧,强调良心债终需偿还,同时指出农业劳动力减少带来的挑战。

  近日随一个摄影团去了浙江的楠溪江,在一家饭店吃早餐的时候,一位老头儿拿着明片过来介绍:满十个人可一天一百元,一日三餐包吃住,来的人挺多的。他就是这个饭店的老板,手里还拿着菜单让我们看。他说:我们都是明码标价的,这个菜单我贴在外面,可经常被人撕掉。我们觉得挺奇怪,就问是为什么。他说,都是周边的饭店看他生意好,妒忌了,为此,他还到镇里去反映了几次。他说:我们是薄利,做生意凭的是良心,这儿的人一半以上没有良心。

  老店主的话让我想起前一日经温州时一位地陪介绍时说的话,她问:你们知道温州是怎样出名的吗?一是假货,当初温州的鞋子穿一天就坏的称“一日鞋”,穿一星期就坏的鞋称“礼拜鞋”;二是“温州模式”,(实质就是家庭作坊的私有化模式)与“苏南模式”、“深圳模式”(都是私有化的模式)齐名;三是“温州炒房团”,结果炒得温州人都买不起房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曾到过温州,如今已完全两个景象,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自改革开放后,温州富起来了,也出名了,但看看其走的路是不是正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当年温州人用牛皮纸做的皮鞋坑了人,缺的就是良心。我开玩笑地说:欠的良心债早晚是要还的,这次温州有家鞋厂失火倒塌,恐怕也是时辰到了,老天不答应算帐来了。心里想就是害苦了在火灾中丧命受伤的人了,只是嘴上没有说出来。老店主伸出一只手说:现在至少百分之五十的人缺少良心,否则就不会那么乱了,但也不是都没有良心,否则中国也早就完了。

  从老店主的言谈中觉得他还是有点素质的,就夸了他几句。老店主说:我家三个孩子都是大学生,连还有一个实际上有四个大学生。“还有一个”是谁我没听清楚,只是更觉得老店主不简单。于是就拉起了家常,他告诉我,现在他的孩子都在温州发展,这儿三个孩子的房子没人住,就开开饭店做些生意,我们自己的工资就不说了,要雇两个厨师,淡季的时候也要养他们的,幸好房子是自己的。我说:“那你就是留守了?”

  “是的。现在我们还做得了,到我们做不了了,也就没办法了。我告诉你,将来最大的问题是没人种地了。”我有点惊讶,一个开饭店的老人有这样的担忧。我问他:“你们现在还有多少地?”

  “每人二分地”。

  我说:“二分地可供一个人一年的口粮了。”但他说:“我们这儿是山地,机械化施展不开来,没法进行大规模作业,都需要人力。可是,当我们这辈人种不动了,就没人来种地了,将来这么多人要吃粮总不能都靠东北的粮仓吧。”他接着说:“温州的粮食在乐清,浙江的粮食在宁湖杭,(因口音的问题,可能有些出入,意思就是产粮区在宁波、湖州、杭州)那里是平原,可现在都反过来了。”

  我明白他的意思,感慨地说:“是的,现在的‘鱼米之乡’都不种稻米而改种高楼了。”我对他树起了拇指,佩服他,一个曾经的老农民能对社会问题看得这么透彻,真是了不起。他告诉我,平时空下来也能看看书,能丰富一下自己的脑子。在我看来,当农民用知识武装起来,他们的智慧比中国当今的精英专家强多了。我总认为,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和民生问题,更是战略问题、国家安全问题,就是政治问题。种粮需要耕地,而当代中国的精英专家却成了摧毁耕地的有力推手,而昧着良心的开发商成了毁地的激先锋,无良的官僚却成了资本占地的帮凶。实质上,都是为了一己私利,中国的精英专家缺的就是良心,是当今最祸国殃民之流。社会的矛盾终有其暴发的根源,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欠别人的良心债终是要还,而欠社会的良心债也是迟早要有报应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