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国家”一词的两种含义 ——黑格尔的启示

火烧 2015-07-2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解析黑格尔‘国家’一词的两种含义,区分政治国家与普遍国家,探讨其在现实中的应用与混淆问题,强调辩证法在国家概念中的重要性。

  “国家”一词的两种含义——黑格尔的启示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在论述国家问题的时候,按照他的国家理论,把“国家”区分为“特殊”和“普遍”两种含义。这里的“特殊”,指的是“政治国家”、“政治制度”或者“作为制度的国家”,也被称为“特殊物”、“特殊性”或者“特殊环节”;这里的“普遍”,则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也被称为“普遍物”或者“普遍性”。

  根据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国家理念”在展开进程中具有“特殊”和“普遍”两个环节,“政治国家”、“政治制度”或者“作为制度的国家”是“特殊”,“国家”则是“普遍”。

  黑格尔所说的“政治国家”,实际上就是具体的政府;而他所说的“国家”,是比“政治国家”更广泛的民族范围的社会共同体,是“民族精神”在社会生活各方面表现的整体。

  比如,我们中国,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国家”,即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的社会共同体,也就是“普遍”或者“普遍物”;而中国政府,则是黑格尔所说的“政治国家”或者“作为制度的国家”,相对于“国家”来说,也就是“特殊”或者“特殊物”。(需要说明的是,黑格尔对于普遍和特殊这对范畴相互关系的解释,是和唯物辩证法的理解不完全一致的。)

  黑格尔的这一关于“国家”一词具有两种含义的观点,今天仍能给我们以充满辩证法的启示。

  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作为“普遍”的国家,也就是包含着“吾土吾民”的中国,即对于中国人来说的祖国,始终存在;而作为“特殊”的国家,即历朝历代的政府,却变迁不已(在日常用语中,我们一般将中国和中国政府都通称为“国家”)。

  如果在前一个意义上,爱国、爱国主义,可以说是完全应该、理所当然的;而在后一个意义上,那就要看这个“政治国家”的阶级性质了。当它是剥削阶级的国家、政府时,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还应该去爱它吗?当它是人民自己的“政治国家”,是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府时,对作为“普遍”的国家和作为“特殊”的国家的热爱、忠诚,不就完全应当统一起来吗?

  可是,由于“国家”一词的这种多义性,人们在日常语言中往往会把它们混淆起来,尤其是在有关国家、民族的探讨、讨论中,这种混淆更容易把人引上“鸡同鸭讲”的混乱,甚至闹成一锅粥。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正是利用这一点,在讨论问题时搞混淆概念的诡辩,将作为普遍物的“国家”和作为特殊物的“国家”混为一谈:

  或者把一切对“政治国家”的所作所为有异议、不跟随、具贰心的,都扣上“不爱国”、“汉奸”、“背叛民族”的帽子,进而公开举起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旗子。或者出于否定、反对现存的“作为制度的国家”的观念和立场,把一切热爱祖国、热爱“吾土吾民”的言行,均诬称为“爱国贼”、“五毛”,甚至发展到所谓“约架斗殴”,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表现出极端的民族虚无主义和祖国虚无主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