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生人,我的回忆:温馨与思索 (第7集) 岁月拾零
六零年生人,我的回忆:温馨与思索 (第7集) 岁月拾零
今年没有听到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大修消息。(31)
谢天谢地,这座97年动工2000年完成的大桥总算消停了。十年九修,总有一次不修吧,武汉当局该像深圳庆祝改革成果一样,真得自己给自己好好鼓舞一番才对得起哪改革的先人。
1957年落成的武汉长江大桥,50多年里,被船误撞近百次,一切安然无恙。前两年,中科院检验结果:该桥至少还能安全运行100年。桥,仅在02年换沥青路面封桥一次。
不服不行啊!
这样的质量,叫人想起了我家买的自行车。
1968年,家里添了一个大件:父母买回一辆自行车。
故事,就此从68年开始。
这辆自行车,有趣的是几乎为教练车。除六十多岁的我奶奶不会骑外,隔壁左右街坊认识的不认识都能提出学习学习。真有如红灯记铁梅的戏词:我们有一墙是一家,没有墙还是一家。过去社会的风气就是这样,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心透亮。
还记得,孝感乡下的表哥表弟们竟专程到汉来学车。1975年前后,无论街坊还是乡下表哥表弟家家都购进了这同一牌子的自行车(上海永久)。只是过去没有拉动经济内需一说。80年代后,这辆自行车归我使用。三班倒,每天总能抽出半天时间去武汉图书馆。
老武汉图书馆在江汉区兰陵路。自行车就放在图书馆外面黑鸦鸦的一片中。熟悉武汉的人知道,这兰陵路是车流人海经过的地方,几年下来,该车竟没有被盗;奇迹吗?不奇迹,中国,前三四十年城市没有偷车概念。
我个人很喜欢环法自行车比赛,这是由我家自行车结下的外出旅行在青年时代一份升华感情。
八十年代初,还记得第一次骑行去武汉钢铁公司的情景。早上从硚口宗关出发,过长江大桥,走和平大道,骑车来到了武汉钢铁公司。打小对高炉,心存憧憬,就想着自己成年后看一看。别说,真到了武钢,就害怕起来。原来,武钢太大。太大的武钢竟发现不见厂门大门把守;进厂后,越骑越害怕,高炉在哪里啊?只见到处都是厂区公路,完全找不到方向感,又不敢问,灰溜溜地赶忙顺原路“溜”出了厂门。
又不甘心,还想往开处跑跑。这一走竟到了白玉山。这样的骑行是过了武汉市。几乎全天十几个小时自行车上活动。回家后,感觉两条腿还在骑行中。老爸检查自行车后,发现一切正常。跳起大拇指说:不错,不错。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是夸自行车质量好还是在夸我。
老爸见自行车的可靠,完全鼓励我休息就满处跑。
后来还有骑单车从家里出发,到武昌东湖磨山。80年代的东湖,最是心旷神怡最是流连忘返的地方。九女墩的风铃清脆,鲁巷地方田园风光,一切不亚于环法自行车比赛中看到的异国风情。
这是八十年代的武汉写真,此时的武汉是全国工业前三位,近万家大小工厂后面仍然是一片田园景色!
感谢这辆自行车带给我美好人生回忆。
这辆自行车的故事还没有完。九十年代中后期,家里来了一对湖北云梦县夫妻,他们到武汉卖蛋维持生计。
打货就需要自行车。老爸看见他们每次打货肩挑手提,十分辛苦,就把家里这部自行车无偿送给他们。嗨,还真管用,后面的座驾,竟然能托起上百斤的鸡蛋包装大担子。
这部自行车从68年购进,直到本世纪初被这对夫妻处理了,走过近四十年。
过去一部自行车的质量能走四十年,现在能够吗?
现实,已经回答了为什么武汉长江白沙洲大桥几乎年年修,而长江大桥(一桥)50来年里岿然不动之内在原因了!
广告 (32)
最近看了一张招工广告:
年记25,男性,身高1米75以上;身材魁梧优先录取。
工作岗位:公司门卫保安。
看了这份广告,心里发紧。已经不是招工信息,而是一份社会反偷反抢的宣传书。
中国,今天到底怎么啦?
年幼时候,常到父母厂里去玩。因为老妈是厂里门卫。过去叫门房。老妈因为身体不好照顾进到门房。三个人,两个年纪大的爹爹婆婆看上去六十多;星期天休息改为干部值班。
平时工作业务就是收发报纸书信整理,报纸写上各办公室名录。文革期间,还不存在着工人送报,领导自己下来领取。
显然这样轻松环境,青工中年人是没有人会想进到这里,是怕叫人瞧不起。同时说明过去工厂不存在盗窃行为。
偷东西与贪污,过去几乎是唯一社会罪名,也是最大罪名。记得上小学,班上一位小朋友因为喜欢同位橡皮又忘记还,发现后骂为小偷。这“小偷”名就伴随着她整个小学期间。工厂里即使贪污十元钱也是要判刑的。而且这样的贪污其家人在社会眼里完全抬不起头来。
放在现在,难以理解。但是年在50岁以上的同志们就会认为正常。为什么?因为过去大家都争着做好人好事,还是偷着怕人知道的做好人好事社会,哪能容忍丁点“小偷小摸”行为啊。
助人为乐做好事情,尤其部队更多。过去家庭子女多,一人出来当兵,有时会影响家庭收入。尤其是家庭长子,对家里关怀更甚。大哥在部队里有一战友要好,他家环境不好。大哥知道后,就以战友的名字往他家里寄钱。长达数月。还是他家兄弟寄信来告之不用再邮了,他才知道。
每年每次这位战友提到我大哥的时候,眼泪花花。嘿嘿,这战友后来成为我姐夫。也是因为大哥提干了,工资津贴高于一般战友。
偷偷摸摸做好事情,很普遍。普遍到以这样为生活社会自然状态。作者我就读的中学武汉十七中在74年下来一位抗战入伍的老八路。转业到我们学校后,是每天拿着大扫把,几小时内将学校清扫一遍。是他工作范围事情吗?不是,他是学校领导。领导这样,群众自然是真心学习雷锋好榜样了。平时,我们小孩在路上捡到任何物品哪怕是一分钱也会交到老师手里。每家电影院俱乐部医院商场展览馆等等公告场所都有失物招领处。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马上交给民警叔叔手里边........”歌声流淌在大街小巷。
风尚一直保持到八十年代中期。
这样的风气,当然今天社会荡然无存。才有现在招工门卫保安别具一格了。
谁之过?
过去社会风气之好是叫现在年青人无法想象。 (33)
1974年,初二春游东湖。一同学神秘地牵着我的手说:去一个地方。
他一路兴致匆匆。见两哨兵,精干而魁梧;拦下后,同学转身离开,竟更加兴致勃勃。而我完全如坠中。
此刻,东湖,游人如织;欢声笑语荡漾十里。
十几年后才知道谜底:1974年毛主席和我们游湖少年是一墙之隔。
很难想象到现在,武汉成年人中还会大半个城市人不知道毛主席当年武汉办公起居长达几月。真正的领袖生活工作是在百姓当中。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平凡地生活工作在社会上。肯定,不是现在用上几个保卫团护驾围着一拖拉机照几张相的“演出”就是“爱民”。
过去党的干部好在哪里?就好在你会不知道什么是叫干部----因为他们和你百姓生活几乎一模一样。打小老爸老妈就就念叨一个人名:老段。
老段伯伯一家,六十年代以前长时间租住在我家,和父母结下很深的感情。1978年参加父母厂里工作(武汉粮食系统),才知道老段伯伯是个南下处级干部。
一个打下江山的人,解放后到地方工厂做领导工作,竟没有分配住房,放到现在是怎么可能?
其实,这样的事情放到过去太不起眼了。74年,学校(武汉十七中学)来了一位军转老头。说他是老头,是我们即不知道他的官职又不知道姓名。就是前文中的那位老八路。他给我们少年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当时,学校搞象征性的长跑每天跑上万米,相应计乘后就可以等于跑到北京韶山延安。这样的方式很好,锻炼了身体又有意义。
哪是个秋季日子,寒意料峭,空旷的操场上,同学早早来到。跑着跑着,老头就跟了过来;于秋过冬,我们就是这样每天早上相碰相伴。十几岁的孩子和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
秋季又是落叶,满校的枫叶姹紫嫣红。大风刮起又极迷离学生们眼睛。老头发现后,不声不响地拿起大扫把,一把一把,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打扫。学校很大,从早上七点到上午九点半,每天如此。
印象太深刻了!老头是谁,其实就是石光荣嘛!
和现在相比,或许我们的过去生活不尽人意,但是我们心态舒畅,为理想快乐,为一种人与人,精神、价值、待遇上的平等而温暖。
想哭。
还有一件事情也是深刻。小学期间,同学们都极善模仿电影画面。教室里,几张桌子一倂就是一舞台。记得演过样板戏更多演的是电影《看不见的战线》“老狐狸”对白,电影《列宁在1918》瓦西里高楼英勇跳下为同学们无限热爱,重复无穷从桌子上下跳。可能同学中有的觉得不过瘾,于是,他这位同学竟从二楼往下跳,真正高喊了一遍“瓦西里”盗版翻拍。结果出事情了,这位同学着地时,重心不稳,一个趔趄后,头破了。放到现在,这又该是满城风雨。结果,真是出人意料,同学的父母在家长会上作起了自我检讨。他们说:是自己的孩子太调皮,给老师增加了麻烦。
家长会后,哪天上默写课时,陈年珍老师向同学们就那样轻轻的检讨自己,几乎是一种自言自语地检讨。
她说:X和平同学的父母是南下干部,他们真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出这样大的事情反过来安慰老师。老师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X和平同学的父母当时是武汉一乡镇干部。
这就是毛主席领导下的干部作风。
这样的领导干部领导国家社会能不好吗!中国,现代为什么需要有“思想进一步解放与创新”?总是在想。
我爱我家 (34)
我娘今年八十有四,能吃两碗饭,还能打半天牌;叫人心里乐呵。
娘,旧时吃过许多苦,童养媳出身,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
每每看见祥林嫂的故事,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娘的过去。所以,特感谢毛主席让妇女解放翻身还有“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政策。
娘,有一手绣,我们小的时候,做的鞋棒极了。
记得在九岁前,穿过无数双娘做的布鞋棉靴。
做鞋是个技术活,先贴着脚丫给画个鞋样,再在硬纸上贴层层厚布,每贴一层得在太阳下暴晒;一定公分厚度才能够用粗索线纳底。
家里过去由于烧的煤球,烟熏灯泡多为灰红,发出好似黄黄的亮光。电灯下,我们兄妹几个俯桌学习,父亲在床上看书,娘,左手拿鞋底,右手顶针穿线,纳纳纲纲。一边是父亲喃喃自语,一边是娘,顶针过鞋底“索、索”的响声。兄妹几个学习也不忘疯闹,少不了,两老做裁判做和事佬的故事。
父亲他老人家看书有个习惯,边看书边琢磨口里还叨叨,会心处还能够情不自禁发出“嘿嘿”笑声,生趣特好玩。老人晚年的时候还是这习惯,总叫调皮孙女笑称:爹爹,你脑壳被门撞了吗。或笑称:爹爹,你是睡醒了还是在做梦啊。而老人反应慢不明就里,总会说:没有啊。于是家里孙们哈哈大笑,每天每晚如此。
鞋,做好了的时候,是娘最开心时刻,她总是很谦虚地说:过来,看看是不是合脚。我们却高兴快活的不得了,穿着新鞋满屋里乱跑,还故意抬高腿使劲地下跺;娘,总是乐开了花。
也就是这个时候,父亲总会乐滋滋开瓶来一杯,并用筷子挑起酒花让我品品。家里和父亲一起喝酒我从来没有资格,所以到现在差差,而二哥酒量大,言传身教的结果,嘿嘿。
小人时,不喜欢买的球鞋,不透气蛮不舒服。就喜欢娘做的鞋。
九岁以后,由于大哥参军,他是老大家里自然缴用大,到部队后,家里不仅少了开支而且还往家里寄钱。大哥一个月津贴九元,还往家里邮寄五元。想想,想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不过,当时钱,值。一分钱能买三十几种商品。
打69年后,娘做鞋就少了,我们也就开始习惯穿球鞋。也奇怪街上街坊大多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自己做鞋的现象就少了,到七十年代中期就基本见不到到了。
五十抒怀。(35)
1960年6月27日,娘生下我,时光荏苒,转眼半百。娘现在身体安康,儿子身体也尚好;该是生日庆祝最大欣慰。
人到半百,感慨良多。人生活在世上,安康自己、学会知识、有所已长、善待家庭、尊从师辈、孝敬父母为最重要。
记得年轻时候,人火得不行。大学毕业聚餐宴上,口无遮挡,号十年二十年后,为同学们间出几个部长副部长干杯;结果,二十年后,一群失业下岗无奈之众。嘿嘿,典型的人算不如天算。
怀念多是儿时伙伴---桥桥、正正、华子、启发、心陀、一心,与他们一起走过的快乐岁月。
尤其是桥桥,门对门,典型低头不见抬头见,好朋友十年间仅打过一次架也就红脸一次,可见朋友情深意长。惋惜的是,他为生活需要,后转到黄石就业。好在见过两次面,人处在现代经济社会,他还是一个少年之貌,叫人舒坦。
心陀,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年幼时,和他好得竟上他家一床睡;不是“断臂”之嫌。过去人与人关系简单,好,就不分彼此,谈天说地,自由驰骋;大人乐于其成,原因是过去社会安宁又良民。
一心,特好玩。他姓韩,小孩时代就能画出一手好画。但小子玩性很大,掉“玛瑙骨”(一种石材)游戏的时间总比画画时间多,现在来看这是耽误。
这小子,玩游戏都能找出窍门。掉“玛瑙骨”,他发明了“跺脚法”,比刘国梁孔令辉乒乓球发球手段提前至少二十年。华子,想起这名字,就会想起我们儿时的儿歌:划船嘛划船嘛划呀,划船嘛划船们划啊;小船划到了我的家啊,小船划到了我的家呀。这首儿歌从解放前流传到解放后七十年代,说明武汉过去的水域发达,如同威尼斯水城.......
想想今天的五十,回头望,也是一种激动。
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感染肝炎。由于生活在过去而有了免费保障就医,父母的“三联单”下,彻底治好了病。不仅如此,前几年上医院身体检查,竟发现自己身体内还有抗体存在。
这病放到现在,是一场大难啊!要治好病肯定到卖房子地步。我乡下表哥,虽然人勤劳至富了却为身体过度劳累感染上这同样重病(肝炎),人,就这样没了。花钱用了七八万;把他勤劳至富后的钱全部献给改革开放后的医院与药厂。还能够说什么?人一生,身体安康才是大福啊!
前五十年,小结看后,发现自己真没有做过什么大事情。读过书、当过工人,做个小编辑。二十年前办过一张发行全国小报。现在能够想起这样小报的人肯定比凤毛麟角还少。说明一个道理:社会和思想是运动性是变化性,没有不变的事情。只是办这小报太辛苦,每次去印刷厂校对,都想揣把刀把那印刷厂几个故意找歪青工好好修理修理。
后来,去了武汉一家中型企业负责宣传组织报道工作。在这里,还有些成就体现感。把该企业下十几个单位的宣传写作的积极性带起来了。同时,自己笔下宣传人物有的后来提了起来与成为省级大模范。嘿嘿,做这行人太明白宣传的重要性了,也知道运作规律方法与运作后的效果。
.............
显然,今后的人生,还该满怀豪情的走下去。
也算一篇;五十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