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科学研究的能力

火烧 2011-03-30 00:00:00 思潮碰撞 1032
文章强调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分析国际形势变化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影响,提出提升马克思主义指导科学研究能力,应对意识形态安全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科学研究的能力

——王伟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度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节选)

当前,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有利形势。陈奎元院长在去年北戴河会议上精辟地分析了这一局面,明确提出了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及我院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要任务。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局势乃至格局发生重大变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历史趋势、两大力量、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出现了新的变数,激烈社会变动给当代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新的发展时空、新的需求动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社会主义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而资本主义处于优势,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反共产党执政的思潮甚嚣尘上,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西方国家到处推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短短二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运动呈低潮中起步之势。金融危机却使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困境,美国独霸势态逆转下滑,资本主义整体实力下降,出现全面衰退趋势。二三十年前是此消彼长,社会主义力量暂时下降,资本主义力量暂时上升;二三十年后的今天,又是此长彼消,社会主义力量始升,资本主义力量始降。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重大转折,一方面资本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新自由主义破产,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再次受到深度质疑;另一方面,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成功抵御金融风险,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举世瞩目,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社会主义正从低谷中走出,批评资本主义、批评新自由主义的声音不绝于耳,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的方向转化,为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然,必须清醒地看到意识形态领域于我不利的一面,对于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极其复杂性,一定要有更深刻的认识,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从国际上看,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世界仍处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形态、两种社会制度共存和竞争的局面。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局势的变化,促使西方资本主义加紧运用两手策略,一方面捧杀我们,拉拢我们,在经济上利用我们;另一方面棒杀我们,在军事上包围,在政治上利用意识形态武器,加紧向我进攻。既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尽快摆脱危机,又不乐见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崛起和强大,加大对我遏制牵制、西化分化的力度,企图压我接受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总之,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资强我弱的态势没有改变,一场新的全方位的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开。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不但不会停止,反而会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是非常尖锐激烈的。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进程中,我们不仅将面临紧迫的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周边安全问题,也将面临严峻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说到底,面临严重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严峻的局面。从国内来看,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加速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人民内部矛盾愈发凸现,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不时浮出水面,二者有时又会交织在一起;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理论战线呈现十分活跃和复杂的状态,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交锋胶着。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统一认识、凝聚力量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关乎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与否的万分重要的工作,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长治久安的头等大事。一定要牢记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的告诫,结合我院实际,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毫无疑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以追求真理为宗旨、与自然科学一样严谨科学的学问。同时,就其总体而言,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哲学社会科学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领域,又是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战线。我院既是国家级的学术机构,又是党的意识形态部门。即使一些学科不具有直接的意识形态属性,也仍然存在为谁服务的问题。全院人员必须自觉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局服务的政治意识,具体到每一位科研人员,无论从事何种学术研究,都有一个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的感情、立场问题。更不要说,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还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南问题,有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科学研究的问题。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绝对不会否定或削弱其科学属性和文化、学术价值。当然,也要反对把学术问题、理论问题和不同观点的讨论无限上纲,与政治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不加区别地混淆在一起,反对“打棍子、扣帽子、抓辫子、装袋子”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做法。在这方面,“文革”曾有过惨痛教训,我们再也不能犯那样的错误。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可以脱离党的政治领导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方向和繁荣发展,也关系到我院的办院方向和繁荣发展。

从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来看,从党中央对我院“三个定位”的要求来看,加强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头脑,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的思想政治保证,是我院第一位的政治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建设,要落实在行动上而不是口头上,最根本的是抓住两条,一是坚持“老祖宗不能丢”,组织全院人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基本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研究机构建设,提高全院人员、首先是领导干部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加强阵地建设的首要任务。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总之,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政治敏锐,是非分明,立场坚定,搞清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有勇气、有担当,旗帜鲜明地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说理斗争。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错误的东西不加以批驳,照例也不会自动消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