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认识公社3]社员都是藤上的瓜

火烧 2010-04-03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围绕人民公社与集体经济发展展开,强调集体力量在市场经济中的优势,指出周家庄等公社的成功源于坚持集体道路,批判盲目歌颂或否定合作化的观点,呼吁中国农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
[认识公社3]社员都是藤上的瓜(兼回[方天佑])


看了[方天佑]的《既不要一概否定合作化,也不要盲目歌颂合作化————大于网民应该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写文章》,发现这个人既不懂“合作化”,也不实事求是。

大于《怀念毛老师的第380条理由——公社是棵长青藤》前面部分完全是从《河北青年报》报道《“最后的人民公社”人均分红6000元》抄下来的,如果《河北青年报》作了虚假报道,大于是没有办法纠正的。何况大于很负责任的进行了研究,认为《河北青年报》的报道是可信的,有关内容可见《[认识公社2]周家庄不是“人民公社”是啥子“公社”?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0381171&bid=2)。

从[方天佑]的公式:“南街、华西的成功=合作化 + 市场经济 + 好领导人”来看,他基本不不懂“合作化”的实质。可以说,合作化与市场经济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不有市场经济,合作化都比个体化有力量,正因为集体有力量,有了市场经济,集体的优势得以凸显出来,所以南街、华西、周家庄才能更快地富裕起来。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是小岗村成全了南街”方面的文章,大意是如果没有小岗村的单干,南街、华西、周家庄等坚持走集体道路的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富裕,同时,中国农村也不出现今天难以解决的“三农”问题。“市场经济”在这里起到的仅仅是分化作用,不是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而走集体道路才是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在计划经济的时候,这些公社集体因为有了优秀的带头人,他们已经走在了其它地方的前面,让群众看到了公社集体的好处,所以上面要分的时候不愿意分。如果社员都认为公社集体不好,也就没有今天的南街、华西、周家庄这些参照物了。

从[方天佑]列举的资料看,他还高不清市场与市场经济的区别。计划经济为主的年代,只是市场经济不起主导作用 ,不等于没有市场。毛主席说:“进入共产主义要有步骤。我们向两方面扩大:一方面发展自给性的生产,一方面发展商品生产。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没有市场,还搞什么商品生产?

大于《怀念毛老师的第380条理由——公社是棵长青藤》后面部分更是实话,我不过是用《社员都是向阳花》的歌来表示看了周家庄人民公社报道后的感想。人民公社好比一根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周家庄人民公社这根藤肥了壮了,所以现在社员甜了富了。可惜许多的藤被砍了,所以藤上的瓜也焉了。大于的想法是,中国农村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集体这根藤——这就是实事求是!这才是实事求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