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东拉西扯篇(二)

火烧 2015-08-04 00:00:00 网友杂谈 1031
文章通过夏夜乘凉场景,回忆过去夏日趣事,讲述民间故事与传统习俗,展现老一辈的生活智慧与情感。

  东拉西扯篇(二)

  高温酷暑天引发草民阵阵感慨,时代毕竟大不同于以往的岁月啰。回忆起我的青春年华时,夏天的气温並不比现在来得低,一样是酷热难耐,有时更甚。其时“落后封闭,经济困难”,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机,也没有空调等等的电子科技商品,所以,夏日的夜晚只能在露天度过。那是一幅有趣、嘈杂、童闹叟静的现实画图,在习习的凉风中展现着,它驱除了白昼光荣的劳累,忘却了白昼当空悬挂的炎炎烈日,而轻轻松松地东拉西扯,谈古说今,上至天庭玉帝,下达鸡毛蒜皮,惬意之情溢于言表。······

  最引人的地方是在桥的周边,水泥的栏杆上自然坐满了人,整个桥面也满是人,甚至有躺在藤椅上的,使过桥的夜行人难以通过,必须十分谨慎才行,但也无怨言。乘凉者抬头望天,苍穹中繁星闪耀;一条银河,年复一年地引发人们对牛郎织女的无限同情,对王母娘娘的无情批斥。每到农历7.7,老者会对少儿们说:晚上悄悄地躲在茄子地旁,就能听到牛郎和织女的对话——当然,谁也没有听到过。但无论如何,美丽的传说总是动人的,因为它绝不同于刻意的人为捏造,以替人间的恶丑事物作辩、喝彩。到了满月的时段,夏夜便是银辉熠熠的天下了,乘凉者俯视着洁净的河面,河水也泛着银色的月光,河水中也有一轮跟天上一模一样的银月,且随着河面的微波而悄无声息地晃动;呆呆地久望水中月,也是一种美美的自然艺术享受,而且,欣赏如此入目的天然佳作,不用花费一分一厘的钱。那时候晒谷场上隔一段时间会放电影,届时少儿和年轻人一般都会赶去看,壮、老年人就成了桥上及周边的留守者,此留守者非今日报刊中所谓的农村的留守者哦,前者欢快,后者痛苦,嘿,谈它作甚?

  民间多能人,卑贱者最聪明嘛。夏夜乘凉的人之中不乏“民间说书人”,什么满门忠烈杨家将,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关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常山赵子龙长坂坡大显神威,孙悟空大闹天宫,直至新四军三五支队进本镇宣传抗日,本镇镇长举着红旗去恭敬地迎接(他有三面旗,共产党来了用红旗,国民党来了用青天白日旗,日寇来了用“膏药旗”)。讲得是头头是道,绘声绘色,抑扬顿挫,突然卖一个关子——明朝夜头再讲。听的人也饶有兴致,津津有味,时不时地插上一句,以示其也知晓这一节。其中也不乏毛笔字写得好,算盘打得又快又准的六旬左右的生产队会计,草民之父墓碑上的字就是这样的“民间老学究”——老农所写的,且不收分文。

  渐渐地有人打起了呼噜,时间也临近半夜时分,聚集的乘凉者大半回家去了。只要是晴天,每夜都如此。

  天气最炎热的时候,恰恰是“双抢(抢收抢种)”大忙之时,有劳动力的农民包括一些未成年者凌晨4点就到田里去了;中午休息至下午2点半或3点钟就又出发了,一直要干到晚上7点以后。用老农民的话说,做人做人,人是要做(做,作干活解)的,不做吃西北风啊?当今人讲究“珍惜敬畏生命”,那时集体中的农民珍惜敬畏赖以生存的土地,当然个别地方的懒汉农民除外。双抢大忙一般为时半个月,早稻谷晒干了,晚稻秧苗插下了,一年的吃饭问题便解决了。

  往事让人沉思,也叫人再发激情。草民从50、60、70年代走来,又经历了90、00年代,步入了10年代,······今年的眼下又是酷热难熬的时候,今天本市就荣膺了全省高温冠军——40.4摄氏度。吃过晚饭天黑以后,外面是相当的宁静,连狗也因酷热而懒得叫了。年轻时常去的两座桥上乘凉的人寥若晨星,想必桥梁们也一定深感失望,“文明进步富裕”时代的人们把它们给遗忘了,要知道,这两座桥已经51岁了(始建于1964年),桥面虽已显苍老,但就是不倒塌,汽车、拖拉机照样天天开过去、开过来,贯通着本镇南北的交通。

  草民知道,人们大多都呆在了房间里,享受着空调带给其们的幸福,桥上最风凉,也没有空调房间里来得阴凉吧。所以,有一次小弟媳对我说,“人家都说***好”。但我对她说,“毛主席也很好”。——我也回了家,开了电脑打我的字,东拉西扯,满腹的牢骚不知向谁发去。草民非聪明人,然也非木偶,以为所谓的“文明进步物质丰富”并不象征人的思想也一定文明进步,拜金主义的起劲宣传导致人们金钱欲的膨胀,市场经济的弊端早已显露无疑,富二代跟穷二代迟早会有一拼,这只是时间问题。

  改革开放的“精英”先生、女士们,赶快学习一遍邓小平先生的所有理论吧,不然,迟早你们会栽跟斗。

  2015.8.4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