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贪应打破三个保护伞
中国反贪应打破三个保护伞
田忠国
两 江 居士在“汪洋的‘反腐论’很逗人?”一文中透露:
“该帖子称,中央纪委一位负责同志曾主动向驻京记者透露,陈绍基案件后,广东因害怕被牵连的党政军官员不计其数,在风声鹤唳之下,外逃高官已经多达150个家庭。其中,退休的省级干部高达六人,厅级干部多达70人,这些人潜逃带走了高达上百亿的资产。但由于事发突然,他们在国内囤积的房产几乎都没有来得及变卖。截至五月底,中纪委查封的“无主”(已经潜逃)的房地产仅仅广州一地就高达1800多套,其中散布在碧桂园等上百万的豪华别墅就多达160套。”由此可知,中国的贪腐到了濒临亡党亡国的状态。
一个省的省级干部就跑了六人,厅级干部跑了七十人,全国能有多少贪官污吏就可想而知了。但问题是,那么多的贪官污吏携家带口,一走了之,诺大一个广东省,大小官员无数,竟然对贪官污吏携款潜逃一无所知。恐怕并非如此简单。或有暗开绿灯者抑未可知。
我们接下来的思考是:为什么有人为贪官暗开绿灯?
或许,用暗开绿灯者自己的理论说,这是个利益相关体的问题。昨天读了肖勤福先生的一篇叫“深化改革的焦点在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作者” 奇文,可称为三不论主义,即,不论“姓资姓社”、不论“姓公姓私”、也不论“姓中姓外”。前一个不论,有人考证认为,不论“姓资姓社”的理论创新,是美国的设计师设计的理论模式,中国的设计师只是执行者。论者的逻辑同事实相合,虽然可能只是偶然,但不论“姓公姓私”、不论“姓中姓外”理论创新出台之后,偶然的背后却隐藏着逻辑的必然。因为,不论“姓公姓私”,就可以下一纸召令,把全国人民辛辛苦苦三十多年创造的财富,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了个人财富。也不论“姓中姓外”,也是几乎在一夜之间,中国28个主权产业有21个尽皆落入美国之手。
由此可知,中国越来越严重的贪腐原因不在于贪官本身,而在于:
一是理论性保护伞
二是制度性保护伞
三是权力保护伞
前有理论开道,后有制度跟进,形成了保护伞的互动机制。我想,这样的“高招”,是吴敬琏、肖勤福、高尚全、王长江、周为民之类的“精英”想不出来的,因为,他们“理论”的逻辑水平,比饿了知道哭,有奶便是娘的孩子智力水平高不了多少。但是,能设计这种互动机制的,美国当然是轻车熟路。所以,美国为了实施肢解中国战略,专门培训他们,然后安排到各智囊部门,为肢解中国出谋划策。
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智力水平太低,总是无法整合出一个完整或完善的卖国理论系统,逻辑自相矛盾、自相否定。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美国主子又研究出好理论概念,抽掉价值概念和阶级立场,这样一来他们就登堂入室,创新理论了。但是,抽掉的价值概念和阶级立场,可以复原到他们创造的好理论之中,因为价值观念和阶级立场自有其内在的逻辑,他们的价值指向一下子就暴露无遗。
虽然其中有人也拾我牙惠,大谈什么价值标准、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但其并不了解系统的灵魂在于价值逻辑,而程序逻辑不过是个空套子。
所以,想用程序逻辑代替价值逻辑是徒劳的。
有人可能说他的理论文章是为中国未来发展,但昨天的未来,也就是今天的事实早就证明那不过是执行美国肢解中国战略的谎言。因为,谁都知道一个国家的腐败和残酷剥削压迫是导致人亡政息的根本原因,而美国肢解中国战略,也是从这方面着手的,但为什么有那么多党建“理论专家”无视这一历史客观规律,却以美国的肢解战略,破坏宪法,解构国体为己任呢?
所以,腐败的总根源在于理论开路、制度跟进和权力保护上。
既然根源在此,那么,打贪而不清理产生腐败的理论和制度,不清理权力保护伞,最终只能越打越贪,甚至可能演化到大贪吃小贪,小贪保大贪的恶性循环。从重庆的重拳出击,全国其它省份的按兵不动,广东的集体外逃这事实上看,中国已陷入这个恶性循环的泥淖。
如果再结合新一轮“理论创新”的实际,有几种倾向值得注意:
一、肢解中国的“理论创新”在集体发力,吴敬琏、周为民、肖勤福、高尚全、王长 江等 先生的文章已露端倪,因为,三不论是他们的共识。
二、理论是对未来现实的描绘。所以,三不论必将成为中国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因此,中国必将成为西方列强自由掠夺的自由港。
三、孤军奋战的重庆打黑,如果搞得好能持续到薄熙来任期结束,但薄熙来无法阻止经济殖民化的进程。因为,这种态势不是一个省能解决的。
四、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中要解决的蜕变问题,不会有任何进展,因为,蜕变理论正以洪水般汹涌而来。以蜕变理论指导解决蜕变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五、中国经济在消费萎缩、贸易壁垒、房产泡沫、出口退税的挤兑下,资源外流会加速。基层政权更加失控。官民矛盾或冲突更加严重。
六、如果高层不觉醒,民众也不觉醒,中国解体成了必然。
但也不是毫无解决办法。只是没有人敢于承担责任,解决问题而已。没有人解决,民众再不觉醒,在这种理论创新和制度(包括政策)跟进的速度下,肢解中国的速度正在加快。有人可能以为我是讲故事,但愿如此。
2010-1-22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