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科技大奖得主孙家栋最大爱好:放卫星

火烧 2010-01-24 00:00:00 历史视野 1035
文章讲述孙家栋作为科技大奖得主,其最大爱好是放卫星,涵盖人造卫星、北斗导航、探月工程等成就,展现中国航天科技发展与孙家栋贡献。

李克勤(jixuie)题记:获得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大奖的孙家栋,是钱学森高瞻远瞩培养出来的杰出科技领军人才。钱老在世的时候欣喜地看到孙家栋,相继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接着又担任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大容量通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应用卫星大系统的工程总师。后来孙家栋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探月卫星工程首任总设计师,把中国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送上了月球。孙家栋说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放卫星”!请特别注意,1975年我国已经完全具有发射返回式卫星的自有技术,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我们的航天科技队伍已经是世界一流了!后来的发展是顺理成章的。这就是毛泽东晚年的事情,这样的事实胜于雄辩!

李克勤新华博客http://jixuie.home.news.cn/blog/

李克勤济学网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C0%EE%BF%CB%C7%DA%A3%A8jixuie%A3%A9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
2010年1月17日0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中国今年的首次卫星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22次飞行。

1957年,正当社会主义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时,28岁的孙家栋还在苏联留学。1958年,毛主席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孙家栋就是在那年回国开始走向太空之路。跟着钱学森搞出来中国的导弹,孙家栋已经担任导弹总体设计副主任,这时他想起了苏联专家和他聊天时不经意说的一句话,“如果你们中国搞成了导弹,那么放卫星就不难了”。

孙家栋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重新找出来苏联火箭专家写的一本俄文版的《导弹概论》。那本书是从导弹原理论述到设计方案的技术参考书,书后还有一些德国搞V2火箭和美国火箭发展的过程,其中有一段讲到火箭飞行脱离地球引力达到宇宙速度的论述。孙家栋想,既然串联火箭逐级飞行可以产生加速度,那么并联火箭与零重量的关系呢?与脱离地球引力的宇宙速度是什么关系?火箭达到了宇宙速度就可以飞出大气层,那么就可以放飞卫星啦。

带着这些问题,孙家栋去情报资料所查找资料时遇到了当时的所长,就把自己最近对放卫星的有关问题向所长提了出来。所长非常感兴趣,建议孙家栋把这些想法写成一篇文章。后来孙家栋以他和情报资料所所长两人的署名在研制快报上发表了题为《对苏联发射卫星采用火箭的猜想》一文。没想到这份快报送到钱学森手中引起了钱老的注意。钱学森仔细阅读了这篇只有两页纸的文章,感觉很有价值,就把孙家栋叫到他的办公室专门与他讨论这个问题。钱老说:“你的想法很好,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论。我想,你的文章题目是否可改一个字,把‘猜’改为‘设’,因为我们都是搞科学的,设想是不是要比猜想会严谨一些?”

果不出钱学森所料,孙家栋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争论。而钱学森积极支持了孙家栋敢为人先的科学设想。钱学森认为孙家栋在从事导弹总体设计方面不仅制定方案认真严谨,而且对发射卫星设想大胆,思路开阔,很有那么一股创新的勇气。两位科学家达成了共识,导弹技术是卫星发展的基础,现在中国已经有实力研制卫星了。

当时同行们都羡慕孙家栋赶上了那颗“幸运星”——高奏《东方红》乐曲的中国第一颗卫星德研制。

1967年3月,国家要加快卫星研制速度,加强卫星总体工作,担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的钱学森思前想后谁最合适担此重任。他认为,将孙家栋由火箭总体调去搞卫星总体是最合适的人选,虽然孙家栋出身不是“红五类”,当时中苏关系紧张他又在苏联留学8年,但是他爱国敬业,是一个可信任的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专家。于是举贤荐能,向聂荣臻元帅推荐孙家栋,让孙家栋担任卫星总体技术总负责人,领导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

调令是1967年7月29日午后传达给孙家栋的。在钱学森的推荐下,孙家栋当天由搞导弹转入了搞卫星。他的人生转折来得如此迅速,第二天“八一”建军节,他便走马上任了。

钱学森找孙家栋谈话,语重心长地说,尽管我们面前有很多的困难,我们也要集中精力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加快卫星研制速度,实现1970年将中国的人造卫星发射上天。

从此,孙家栋挑起了这副 “天字号任务”光荣而沉重的担子。在钱学森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下,孙家栋面对着“机遇和风险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他有了施展才华的大平台。

为了尽快启动卫星总体设计工作,孙家栋向钱学森提出建议,由一分院推荐几个搞总体方面的技术人员。

当时的孙家栋只有38岁,虽然年轻,但因工作出色,在人们眼中已是有影响的人物。孙家栋详细考察了各部门有特长的技术骨干。他在全面了解和分析卫星研制情况的基础上,从中挑选出后来被称为“航天十八勇士”的干将。这“十八勇士”上任后,“两派”居然都没意见。原来大家有目共睹,这“十八勇士”由于系统、专业分配合理,每个人的基本素质都无可争议地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有意思的是,“两派”入选的人数比例无意中竟大体一致。

孙家栋将这十八个人的名单上报给钱学森,钱学森点头赞同后又很快得到聂荣臻元帅的批准。

有趣的是,1967年10月,当“十八勇士”离开一分院时,当时“两派”人员高举彩旗、各站一方,敲锣打鼓,热烈欢送。这在“两派”矛盾势不两立之时,实属罕见。当时的领导和群众都称赞说,孙家栋这活儿干得漂亮,开了中国造卫星的一个好头。钱学森也高兴地说:“你这个家栋真有办法!”

钱学森以他的远见卓识,又主持制定了“三星规划”(“东方红一号”、返回式卫星和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为空间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钱学森的支持下,孙家栋既有压力也有动力。他从工作需要出发,把来自各单位从事各专业的专家们团结到了一块儿,不懂就向钱学森请教。

1969年10月,“东方红一号”卫星初样星基本完成。百忙中的周恩来总理要听取卫星工作汇报。孙家栋接到钱学森让他一起去给周恩来总理汇报卫星准备工作的通知时,惊喜与激动无法言表。他用一天时间把汇报的内容作了认真的准备。

会上,钱学森热情地把孙家栋介绍给周总理,总理握住孙家栋的手风趣地说:“噢,这么年轻的卫星专家,还是小伙子嘛!”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70年4月24日,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一举成功。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问世了,让世界人民不仅能看见卫星,而且能听到太空传来的《东方红》乐曲。这颗卫星虽然在世界上排行第五,但在工业基础落后、经济尚不发达的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并且水准不低,着实令全世界吃了一惊。

接着,1971年中国又成功发射了“实践一号”科学探测卫星。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

1975年11月26日,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这是参观者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参观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图中左边的锅形物就是返回舱(资料照片)

请特别注意,1975年我国已经完全具有发射返回式卫星的自有技术,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我们的航天科技队伍已经是世界一流了!后来的发展是顺理成章的。这就是毛泽东晚年的事情,这样的事实胜于雄辩!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1990年7月16日,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资料照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
1988年9月7日北京夏令时5时30分,载着“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长征”四号火箭发射成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
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孙家栋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中国飞上太空中的一百多颗卫星中,由他负责抓总研制发射的卫星就有30多颗。孙家栋认为,对恩师最好的回报是让中国的卫星飞得更高更远。

点击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
2004年12月10日孙家栋看望钱学森及夫人蒋英(中),亲切交谈。

孙家栋永远难忘半个世纪来师从钱老的宝贵时光。2004年12月10日,孙家栋和夫人魏素萍到钱老家中看望钱老,那天钱学森特别高兴,老人满面笑容地鼓掌欢迎他们,还主动提出要合影留念。以后,每年钱老快过生日时,就能收到一张孙家栋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着生日贺词的贺卡。钱老读着孙家栋的祝福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2010年1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孙家栋获得国家科技大奖时,老科学家说:“大奖属于全体航天人。”

“奉献精神就是航天人的最大特点。没有节假日对于我们已经是家常便饭。元旦大家都没有休息,年前,我们都会在这边工作。”

“我参加中国航天事业已经50年了,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下,我们这支航天队伍经过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不辱使命,完成了祖国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航天事业是个巨大的系统过程,绝不是某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我仅仅是航天人的一个代表而已。”他又再三表示,“我绝不是谦虚。”

“科技大奖是奖给航天人这个群体的。航天的成功凝聚着成千上万航天人的心血,甚至包括全国人民。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是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和协同配合下完成的。借此机会,我向各方对航天事业的支持表示感谢。”

他同时也肯定了这一奖项的导向作用。航天事业作为一项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重大战略,关键技术无法通过外援,只有通过自主科技攻关、自主创新。一年一度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无疑会是一个巨大的风向标,号召全社会重视科学,尊重科研人员的创新实践,推进自主创新型社会的建设。

面对获得最高科技大奖的“名利双收”,孙家栋院士显得分外淡定和爽朗。“500万元巨额奖金怎么花?”他笑道,“国家有明确规定,十分之一由个人支配,剩下的十分之九,在航天科技集团的领导下,我们将共同研究怎样利用这笔资金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一些贡献。”

我们要特别注意孙家栋在获奖时再一次提到钱学森。他深情地说:“钱老这位恩师,对我的一生影响是非常大的。得到这样的大奖的时候,一定要感谢钱老几十年来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会尽一切努力不辜负他对我的希望,同时把航天事业做得更好。”

我们都知道放卫星是用火箭推上太空的,火箭的推力为什么那么大?那是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我们的钱学森同志就是世界顶级空气动力学家!钱老作为人民科学家,带出了一批杰出的中国科学家队伍,孙家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国“嫦娥”本月模拟动画:
http://imgs.xinhuanet.com/swf/change.swf

我们相信科技的力量,我们相信科学家的力量,我们相信人的力量!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钱学森,孙家栋,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和全国各条战线的人们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艰辛努力和无私奉献,那翱翔在太空的卫星不也同时把我们人的精神,向宇宙作了传达吗?

孙家栋爱好放卫星,既是科学追求,也是作为一名中国科学家的人文诉求!

孙家栋完全是社会主义培养出来的!

链接:他是英雄,而非明星——为钱学森诞辰98周年而作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883EB27DA5.html

毛泽东激才一绝:你钱学森......还怕干不好!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2668E17DAD.html

纠缠伟人的错误可成名,不能叫伟大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1CC70BFDA5.html

珍贵历史图片:人民科学家钱学森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01F6EAFDA5.html

毛泽东授予原“美军上校”中将军衔[2008-10-09 10:41]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4351D47FDA5.html

新中国科学家让东方红响彻寰宇[2009-04-11 15:26]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6441CC4FDA5.html

毛泽东在延安办的大学是几流的?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7EDDECFDA5.html

毛泽东科学文化与陈景润的学术成就[2009-09-19 08:33]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87DA7F3FDA5.html

毛泽东的学者风格与风范: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2009-08-10 13:37]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80A8B94FDA5.html

毛泽东的战略引进:武钢一米七轧机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F46DAB7DA5.html

(续)毛泽东的战略引进:武钢一米七轧机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9F811B87DAD.html

为什么要研究诸子人才观?[2009-09-10 08:31]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861846BFDAD.html

毛泽东的青春文化:纪念“世界是你们的”谈话50周年 [2007-12-22 17:58]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1AFFCE2FDAD.html

不朽的保尔精神:身残心不惨[2008-09-07 15:02]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3ED39207DA5.html

【原创】 人人都是创业者:撑起属于你的那份天空 李克勤(jixuie)[2008-03-23 09:27]

欢迎交流:

李克勤新华博客http://jixuie.home.news.cn/blog/

李克勤济学网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C0%EE%BF%CB%C7%DA%A3%A8jixuie%A3%A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