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上海“历史教科书”意欲何为?
教育部:中学的语文历史地理课本必须统编教材!
有关中学部分教材的编写问题我一直想写点什么,但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动笔,今天因为再次看到上海方面的一则消息让我感觉不能再等了,必须呼吁一下了,据说上海新编历史教材刻意淡化毛泽东、革命、起义、抗日、侵略等等字眼,我没有看到教材的原本,不知道事情真假,如果情况属实的话,那将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是比上海以前在语文教科书中刻意淡化毛泽东、鲁迅、抗日等字眼严重得多的事件。
有些人可能认为,不就是删掉或减少那么几个词和几个人吗?用得着大惊小怪吗?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这不仅要惊,而且要怒,今天,我不想重提以前语文教材的事情,我想专门就历史教材进行一下分析,同时,我要求教育部必须在全国中学对语文、历史、地理实行统编教材。
上海的历史教材淡化毛泽东、少谈抗日,不喜欢提起义、不爱听革命之类的词,多谈中华文明、多谈中国文化。这决不是一个简单偏好的问题,而是历史观的问题,而是阶级立场问题,同时又是民族感情的问题,不谈毛泽东、不提抗日只是一个象征而已,事件背后透露的是某些阶级的代表人物将要着手以一种新的手段来实现对人民的统治,从思想上彻底的对被统治者进行洗脑,这种洗脑的方式是一种完全讨好西方势力的模式,比任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都要来得更直接、更赤裸裸。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由什么组成的?历史难道不是由人和事串起来的吗?中国的近代史要谈什么、现代史要谈什么?不谈革命,中国的近、现代史还是历史吗?不谈抗日那中国几十年的苦难历程又是怎么回事?不谈侵略,那八国联军的恶行又是什么?当然,听说教材中还是会少量出现这些词眼,但是,如果上海方面是有意回避这些词眼的话,即使有涉及那也是一种遮遮掩掩的逃避式的历史,不愿谈毛泽东的历史又是一种什么历史?这个人物是想逃避就能逃避的吗?任何一个时代的历史都是人和事的结合体,这些人和事不是以其形象的正反面来决定的,你可以谈毛泽东,也可以谈蒋介石,只要是真实的,谁都可以谈;也不是以事件的对错来决定的,正面的历史事件要谈,错误的历史事件不能回避,只能是以客观实事来决定,靠淡化某个人、不提某些事来让历史更加符合某些人的胃口那是一种掩耳盗铃的作法,有一点做贼的感觉,我奉劝有关方面要悬崖勒马,不要站到历史的对立面上去,靠脑袋“想”出来的历史不是历史,一定是笑料,必将会被历史唾弃!
某些地方为什么要急于抛弃共产党历史,为什么要急于淡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人物?说到底还是一个阶级立场的问题,共产党是什么政党?是社会主义政党,社会主义政党是为谁服务的?是为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然而,中国社会的现实慢慢出现了一些让人焦虑的变化,资产阶级的势力已经越来越强大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力已经渗透到一切领域了,资产阶级的手已经伸到党和政府的心脏里了,他们必须尽快抛弃毛泽东,他们必须少提共产党,他们更想歌颂国民党,知识分子中到底有多少还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已经很难统计了,估计不多吧,知识分子在金钱方面是最容易发生动摇的群体,只要有资本家的钱做保证,很多知识分子是愿意帮助资产阶“重写历史”的,资本家最怕听“革命”两个字,资本家最不想有人起来造反、起义,资本家最希望所有的无产阶级都是绵羊,“没有毛泽东、没有革命、没有抗战”的历史是最温柔的历史,是最能让未来年轻人言听计从的教义。作为一个平民,我无法撼动某些地方的教材编写方案,但是,中国共产党政府不能坐视不管,教育部不能坐视不理,现在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也许若干年后,它就是埋葬共产党事业的祸根。
某些地方教材不喜欢谈抗日,也很不情愿地谈侵略战争,遮遮掩掩地谈八国联军的洗劫,又透露了另一层意思:他们最想讨过去的侵略者欢心,他们最怕得罪西方的金钱主子,他们对自己民族的感情毫不在乎。上海人不喜欢谈抗日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以前他们就提出来过在中日外交中少谈抗日,免得引起日本人对中国的敌对情绪,他们还建议将“南京大屠杀”改成“南京事件”,他们有些人甚至讲到日本在侵略期间也不是没做过好事,言下之意就是日本侵华是在给中华民族带来进步、带来福音,过去十多年来,某些地方的一系列言论和作法都是一脉相承的,不是孤立的事件,他们讨好西方国家的思想发展过程是一如继往的,而且是变本加厉的,他们匆忙修改中国的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用心之所在不是一目了然吗?我承认我自己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我是比较仇视日本,但是,即使撇开我不管,淡化侵略战争的中国近、现代史也是会伤害绝大部分中国人的感情的,150多年的屈辱史决不是你淡化一下就能让历史变得不那么耻辱的,记住民族历史中最耻辱的一页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光写中国的文明史就可以让中国人在世界面前变成“文明人”吗?光写中国的灿烂文化,就能让世界认可中国的文化地位吗?即使中国人抛弃掉所有的抗日史也不会赢得日本人的好感,更不会赢来掌声,反而只会加速日本再次侵华的脚步。把历史写得再温和也不能改变中国的外交现实,中国同任何国家的关系不取决于历史的认同感,只取决于利益,谁侵犯了谁的利益,都不会得到对方的轻易罢休,就算中国人超脱于全世界忘记敌人给我们的所有伤害又能怎样呢?世界就会因此而变得和谐吗?种族会因此而消弥仇恨吗?不可能的,无论多么发达的社会,历史都将会演绎悲剧性的循环往复,该发生的都会在未来发生,没有哪个国家会因为自己的无私奉献而独善其身。
上海方面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写历史,那北京是否也可以按自己的偏好写历史呢?北京是否可以在教材中不写“火烧圆明园”的屈辱史呢?东北是否可以将日本侵略东三省的时代一笔带过呢?你上海教材可以不喜欢毛泽东,那我湖南的教材是否可以不提江浙沪呢?如果全国各地都按自己的喜好来编写历史教科书,那中国的历史会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是否可能出现两地教材截然相反的历史观?是否可能出现相互对骂、相互攻击的历史?如果某一天出现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因为历史教科书的互不认同产生仇恨情绪怎么办?会不会因此导致内战?会不会因此导致分裂?中国自古以来都有统一书写历史的传统,尽管做得不很完美,那是历史条件决定的,但是,在一个科技相对落后的时代能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现代观是与大一统的历史观分不开的,现在,是信息时代,完全有条件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更加统一化,更加真实化,完全没有必要凭借感情写历史,记录历史不是写文学作品,不能随意修饰和变通。
我现在最为关心的不是毛泽东在上海历史课本中的份量问题,我更关心的是上海人的历史观到底是什么?你们是要为谁写历史?你们的历史到底准备为谁服务?听说上海方面所有参与编写教材的人都收到了封口令,为什么要这样?历史教材是国家秘密吗?历史教材在上海成了政治敏感事件吗?历史教材难道害怕见人吗?在中国的领土上写中国的历史还要采取封锁的态度这到底说明了什么?是心中有鬼还是心中有愧?实事求是地讲,上海在中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宠儿,你们没有任何资格自大自傲,你们的经济成就离开了党和政府的政策,一刻也撑不下去,你们不能做出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的事件。你们再讨好日本、再讨好西方也不会得到他们的回报,得到的只会是鄙视和唾弃,一个不尊重自己的民族是不会得到任何民族尊重的。你们只为资本家服务也是错误的,人民群众是最大的历史群体,你们否定了历史就是否定了人民,总有一天,你们的行为又会遭到历史的报复。
我想给教育部提两条意见:一,短期内必须迅速介入上海市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及时纠正上海方面的错误做法;二,从中长期看,希望在三年时间内全国中学的语文、历史和地理都使用全国统编教材。
中南大学孙锡良(转载须经本人同意)2010年3月25日星期四